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延川县文化艺术购物中心发生火灾,持续时间4 h。火灾后结合检测鉴定规范和相关专业,调查分析火灾后结构的受损情况,对构件的变形、节点损伤状况、构件表面损伤厚度、受损混凝土强度、受损钢筋强度进行现场实测,并对受损结构的残余承载力进行验算,给出该建筑物结构火灾后的安全等级和加固方案,消除了火灾事故后结构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火灾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通过对混凝土及钢筋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推断、检测、计算混凝土构件强度、损伤程度及构件的残余承载力,确定混凝土构件综合损伤情况;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火灾后的结构鉴定检测方法,制定相应的加固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是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基础,应准确评估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残余承载能力,以便采取合理的补强加固措施。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这对于火灾后混凝土的强度评估及加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压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因素,对不同冷却方式下混凝土残余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混凝土高温后残余抗压和抗拉强度均值和标准值,并拟合得到相应的计算分析模型。该计算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冷却方式对残余强度的影响,更符合桥梁火灾后混凝土的实际状况,可为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的检测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受火灾影响的某地下钢筋混凝土通道为对象,研究火灾后该通道的结构状况。推断火场温度、通道顶板、侧墙的损伤等级和混凝土损伤鉴定,以及受损后结构的简化计算分析等工作。得出:通道构件表面在火灾中最高温度达到300℃;混凝土损伤深度较大;迎火面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受力钢筋强度未受影响;相对于原结构,受损后通道关键部位的应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对威海市某渔业车间火灾后的结构性能进行检测,运用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的强度损伤情况,采用取芯方式检测混凝土的强度,通过静载试验检验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残余承载力。根据检测结果及分析,综合评定了结构受损情况,并对圈梁、屋面板、墙体等受损部位给出了相应的修复加固措施,为工程事故的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火灾后混凝土损伤具有随机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评估和加固修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关系重大且难度甚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综合分析近年来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与加固修复方法的若干研究成果,包括各种火灾温度的检测和评定方法以及各种火灾后混凝土的材料强度与损伤深度检测方法等。在论述研究成果的同时,对若干成果的应用状况做了简要的评述。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些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施工过程中火灾频发,与已有建筑火灾相比,施工现场火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火灾时混凝土多处于较早龄期。针对建筑物施工期间高温火灾致损后的混凝土结构,考虑混凝土较早龄期和不同冷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火灾高温对混凝土和钢材力学性能的损伤情况,并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施工过程中建筑火灾灾后鉴定评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研究表明,早龄期混凝土火灾后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恢复发展;受火构件的混凝土真实残余抗压强度,宜采用龄期28d后混凝土,并通过钻芯法确定;高温火灾致损后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处理,宜保证处理后的结构性能等同于新建建筑。研究结果可为早龄期混凝土结构火灾后的灾害评估和鉴定修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残余承载力在火灾后型钢混凝土结构鉴定加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型钢混凝土柱进行了火灾中升温降温传热分析,编制计算程序获得了截面最高温度场,同时计算出了不同影响参数条件下的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截面Nu-Mu相关曲线。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火时间对残余承载力影响显著,含钢率和钢筋配筋率对残余承载力系数影响不大,较大的截面尺寸有利于提高残余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  刘斌 《混凝土》2003,(12):15-16,50
本文根据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分析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残余承载力,综合论述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方法,为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处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空夹层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火灾后剩余力学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ISO 834标准火灾作用后中空夹层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截面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计算长度、受火时间、空心率、混凝土取代率、偏心率等参数对构件火灾后剩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大量计算结果给出了中空夹层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火灾后剩余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构件的火灾后剩余承载力随钢材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随计算长度和受火时间的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当受火时间超过60 min时,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急剧降低;空心率和混凝土取代率对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影响较小,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随空心率的增加而降低,随混凝土取代率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构件火灾后剩余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加而降低;所提公式计算精度良好,可为中空夹层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主管填充混凝土的T形节点受火后的剩余承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经历400℃以下的高温作用后,T形节点的剩余承载力未出现明显下降。但随着受火温度的升高,T形节点的剩余承载力呈非线性下降;同时,内填混凝土后钢管T形节点的受火后平均剩余承载力是相同参数空钢管T形节点剩余承载力的3倍以上,这是因为内填混凝土后可有效防止主管与支管节点处发生凹陷,使得钢管T形节点的破坏模式由节点相贯区主管凹陷破坏变为主管弯曲破坏,从而使钢管和混凝土的材料强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内填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承载力影响有限;此外,当试件从高温下冷却到常温后,由于混凝土强度未能同钢材得到较大恢复,因此内填混凝土T形节点受火后剩余承载力相比空钢管T形节点减少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部分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PPSRC)柱在受火后的受压性能,开展了8个足尺PPSRC柱试件在历经ISO 834标准明火试验后的轴压试验和1个未受火PPSRC柱对比试件的轴压试验,研究核心部分混凝土强度、配箍间距及截面尺寸对标准受火条件下试件截面温度-时间曲线、轴压荷载-位移曲线和剩余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PC预制外壳能对内部型钢和核心混凝土起到良好保护作用;箍筋间距、现浇混凝土强度对截面温度场影响不大,型钢保护层越大,截面内部温度升高越慢且最高温度越低;PPSRC柱受火后轴压破坏形态与常温下类似;核心混凝土强度增加,试件承载力增大;箍筋间距减小对受火后试件承载力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火灾后隧道衬砌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性能特征,对火灾后隧道衬砌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和超声检测,分析不同受火时间(2,3,4 h)下,隧道衬砌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和超声波声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0~800℃范围内,不同受火时间下,受火温度和剩余抗压强度、超声波声速和剩余抗压强度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随受火时间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混凝土高温试验过程和试验现象。对高温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得到高温后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残余强度。综合4种高温后混凝土抗压残余强度公式,通过曲线图形与本试验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找出一致性较优公式。  相似文献   

16.
17.
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根高温后钢筋混凝土短柱试件和1根常温对比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受火时间、轴压比和剪跨比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比、滞回耗能等的影响。利用有限元程序计算了高温后截面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平均折减系数,提出了四周受火后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后短柱的受剪承载力随受火时间的增加、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剪跨比对受火前后受剪承载力影响变化的程度相差较小;高温后短柱的受剪承载力先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轴压比增大至界限轴压比后,受剪承载力反将降低,且高温后柱的界限轴压比较未受火时有减小趋势;提出的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计算式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证率,可用于火灾后该类构件受剪性能的损伤评定。  相似文献   

18.
The fire performance of highly flowable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is of importance and necessary to be investigated prior to the application to 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conducting a series of fire resistance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PC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ire duration. As compared to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and ordinary concrete (OC), the studied RPC not only has a higher fire endurance temperature but also possesses a larger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fter fire.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s on RPC, HPC and OC specimens suffered from the same fir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weight loss of RPC is lower than others. Besides excellent workability and high compressive strength, the studied RPC could provide better fire resistance than HPC and OC, and thus is applicable to build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对C8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的高温后劈拉强度的影响,对素C80HPC及掺加0.1%和0.2%的C80HPC进行高温试验,观察记录混凝土的爆裂情况,并对试件进行劈拉强度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C80HPC试件断面的红外温升,分析HPC的劈拉强度、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80HPC中掺入0.1%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抑制爆裂的发生;HPC的劈拉强度均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掺入聚丙烯纤维会降低HPC的劈拉强度;建立的受火温度与红外平均温升、劈拉强度的回归方程可用于火灾后HPC的火灾温度、剩余强度的鉴定及后期建筑恢复。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 of fire exposure time on the post-fire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Nine full-siz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45×30×300 cm) with two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ratios (1.4% and 2.3%) were unexposed and exposed to the ISO 834 standard fire for 2 and 4 h with a constant preload. One month after cooling, the specimens were tested in axial load combined with uniaxial or biaxial bending.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ual load-bearing capac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e in fire exposure time. This deterioration in strength following an increase in fire exposure time can be slowed down by the strength recovery of hot rolled reinforcing bars after cooling. In addition, the reduction in residual stiffnes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ltimate load; consequently,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redistribu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ubject to earthquakes after a f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