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型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模(适用于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和系统的适用性(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的概念,思路,技术关键以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突破点的核心模型(三维岩体模拟,三维构造模拟,三维运聚模拟)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成藏是包括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在内的复杂过程,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与生烃中心、古今构造、生储盖组合、沉积相带、储层岩性等要素的演化均有关系。成藏动力学系统是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新发展,是一门刚刚起步的新学科。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该文介绍了油气成藏动力学的产生与技术背景、原理模拟系统。最后对成藏动力学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建议拓广"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概念,使之适合于整个含油气地质单元序列,成为石油地质学家从系统科学角度所看到的、研究对象与抽象模型相复合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地质实体。"油气系统"实质上就是油气成藏系统,其研究方法,应当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存在非线性特点,以及当前盆地模拟和油气成藏模拟普遍存在的缺陷,作者尝试引进系统动力学的思路与方法,提出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油气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认识沉积盆地的成因,揭示其演化历史中的动力学过程,研究盆地内流体的性质和运动方式,是研究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的有效方法。含油气盆地动力学研究系统可划分为成盆、成藏和评价3大次系统,各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彼此制约。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为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在白垩纪—现今达到排烃高峰期,沙海组和阜新组目前才开始大量排烃。陆西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五十家子庙洼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和马家铺高垒带是该区最有利勘探区带,马北斜坡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该模拟技术是评价构造单元资源量、优选有利探区、降低勘探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实例 这里介绍2个研究实例:"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实例,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实例,则主要介绍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概要(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由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两部分组成,在理论上集成了石油地质学的动力学研究成果,整个研究过程是在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的三维格架上进行的,这个研究系统有强大的计算机工作平台支持,模型研究与模拟研究结果的迭代反馈降低了地质解释中的多解性,是新一代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系统。该系统在珠江口盆地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这一研究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油气对比及有机包裹体分析入手,综合构造反转活动史等资料,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丽水凹陷主要有两次油气成藏过程,始新世中晚期是主要成藏期,保存条件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地质学新理论——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盆地模拟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盆地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以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为核心的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方法的突破点是以三维岩体模拟和三维构造模拟为基础的三维运聚模拟;地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的规模(适用于各种地质单元体的多维综合模拟评价)和系统的适用性(人机联作的图形编辑及三维可视化界面、人机联作的参数设置界面、开放式信息管理系统)。在分析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模拟的概念、思路、技术关键以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突破点的核心模型(三维岩体模拟、三维构造模拟、三维运聚模拟)进行了没计,并提出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东海盆地丽水西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亮  王毅  金强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68-372
丽水西凹陷位于东海盆地台北坳陷西部,烃源岩、储集岩均属于下第三系明月峰组(E1m)和灵峰组(E1l)泥岩和砂岩.该凹陷被石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作者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划分出深部E1y-E1l油气系统和浅部E1m-E1w复合油气系统,探讨了烃源岩生排烃与圈闭发育期的匹配关系,油气运移方式及通道,提出了油气富集规律以及油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评价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石油公司来讲,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前储量需要,又不影响今后油气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表现出客观必要性、主观能动性、时效性以及利益协调性等4方面的基本特征.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勘探队伍、环境、资源、储量增长等4项要素在实现储量持续性增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的总和.对勘探队伍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条件保障能力、储量增长能力等4个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评价体系.实现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储备好充足的后备资源,也就是,既要有充足的近期可升级并有经济效益的低级别储量,又要有保证勘探长期发展的勘探领域;同时要有超前性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藏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区内发育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灰岩、泥灰岩和中上奥陶统泥灰岩等两套烃源岩,现今商业性油气藏主要以中上奥陶统泥灰岩为烃源岩.综合地球化学和测并资料确定了中上奥陶统有效烃源岩的大致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主要事件,包括排烃期、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区带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为了促进21世纪油气勘探,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力求做到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上述全部内容定能藉助实验室物理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琼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2007,29(5):466-471
对江汉盆地西南缘的油源对比和流体势分析表明,北部地区的原油主要来自梅槐桥—牛头岗洼陷高成熟度烃源岩,南部地区的原油与本地的低成熟度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中部地区的原油则具有混源特征.该区的油气明显具有运移距离短、近源聚集的特点;其分布与聚集受到断层和圈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断层活动使上升盘储层与下降盘烃源岩对接,是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的封闭性上部要优于下部,控制着油气富集的层位.圈闭类型以断鼻和断块为主,断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下降盘,而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断层的上升盘.根据油气聚集特点和储集层位的差异,将本区的油气藏划分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和下生上储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盆地(盆地东部朝鲜海域称西朝鲜湾盆地)为浅海大陆架区,属于中朝地台,在其边缘有安洲盆地、渤海湾盆地、莱阳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均为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叠合盆地,含油气前景较大。盆地周边发育郯庐断裂带、清川江断裂带与临津江断裂带等大断裂带,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保存都和这些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通过储集条件、油气生成模拟与圈闭条件类比,探讨北黄海盆地的含油气系统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盆地是位于台湾海峡及其相邻台湾西部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古新统及始新统潮坪—澙湖相泥岩和中新统海陆过渡相炭质泥岩和海相泥岩,储层为古新统、始新统的潮下坪相砂岩及中新统三角洲相砂岩,区域盖层为中新统—第四系泥岩。东部坳陷和西部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含油气系统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盆地发育了古近系和中新统两套含油气系统,盆地西部主要发育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中新统含油气系统,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系统理论在中国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概念提出后的20多年里,世界油气勘探业走过了一条搏奕—理性、随机—系统、盲从—高效之路,它的诞生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我国的石油地质家和勘探家在20世纪60年代总结和提出了"成油系统"的思想,并在此后的20年间又相继发展和提出了"源控论"、"定凹选带"等几乎和含油气系统"等效"的认识和理论体系,在指导我国东部相对简单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石油人在对西部和南方多旋回叠合或改造盆地的"求知"中,在中国盆地的"土壤"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复合含油气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油气保存单元"等更贴近"中国型"盆地风格和特点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取得了在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中国的几辈石油人在"接力棒"式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沉淀和积累,促进了含油气系统思想和中国盆地的"融合",在含油气系统理论体系中添上了浓浓的中国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