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由密斯·凡·德罗设计,作为现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不论是材料表现的外部视觉效果,还是深入内部的建筑结构都体现着一种新的形式语言。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作为密斯·凡·德罗用来表达新的建筑空间观念的物质手段,体现了他对于新的空间存在状态的思考,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施马索夫的空间理论的影响,因此从施马索夫的理论入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密斯·凡·德罗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1密斯·凡·德·罗奖历史回顾始于1983年的密斯·凡·德·罗基金会(以下简称密斯基金会)是为了重建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以下简称密斯)在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上设计建造的德国馆而成立的。德国馆重建完成以后,密斯基金会致力于繁荣当代建筑文化,设立了在欧洲影响力最大的密斯·凡·德·罗建筑奖(以下简称密斯奖)。不同于普利兹克奖等终身成就类型的奖项,密斯奖颁  相似文献   

3.
1987年,在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重建1年之后,欧盟委员会和密斯基金会创办了“密斯·凡·德·罗建筑奖”.并于2001年将该奖项首次纳入“当代建筑欧洲联盟奖”,每2年举办一次.本次2005密斯奖为第9届.  相似文献   

4.
本文关注于巴塞罗那德国馆孕育以及建造过程中一系列易被忽视的细节,试图证明“对角空间”的视觉体验与“周长空间”的触觉体验的并存是其空间设计的关键意图。文章还通过对德国馆实施的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了密斯·凡·德·罗在当时面临的技术可能及其最终选择,以此对前述空间意图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傅洁 《华中建筑》2010,28(5):5-9
该文通过对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的图解分析,试图展现密斯·凡·德·罗探索现代建筑空间形式构成的逻辑和各种处理方法,并以此作为研究流动空间创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笔者参加了由北京世界之旅建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专为建筑师量身定做的西班牙、葡萄牙建筑之旅,深感收获颇丰。在领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城市风貌外,更令人激动的是能够近距离拜读许多国际建筑大师的作品,宛如享受丰盛的建筑大餐。行程中,亲身体会到了密斯·凡德罗建筑的纯净与经典(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清晰""理性""秩序"是密斯·凡·德·罗反复提及的关乎其建筑哲学的核心观点,具体反映到其作品当中,则表现为"清晰的结构"。在此视角下对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这一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范例进行再次解读,德国馆中寥寥十余片看似"自由、游离"的墙体实则呈现出清晰的秩序,反映了"流动空间"背后所隐含的严谨逻辑和审慎思考。  相似文献   

8.
家具的设计和布置直接关系室内空间功能与艺术整体效果,世界各国著名建筑师都把家具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1929年主持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以“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清的细部处理”充  相似文献   

9.
1929年,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1986年在西班牙原址上重建)确定了流动空间的概念,其中馆中玻璃夹层空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因此,文章将从其平面布置、空间作用以及与赖特的罗宾住宅的平面对比三个方面对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应用夹层空间的设计理念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关于设计工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建成后仅6个月左右即遭拆除,最终于1986年原址重建。对德国馆的重建历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着重结合对应时代的历史背景演化、社会格局发展、建筑思潮变迁等方面,从多个角度分析德国馆得以重建的原因,阐述巴塞罗那方面为之付出的努力,讨论重建德国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