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国立中大石牌校园中国固有式建筑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量 《南方建筑》2008,(3):40-44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属于近代校园建筑中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于2002年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空间形态、构件形态及技术形态对石牌校园建筑形态进行分类研究,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为在将来的校园建设中保护校园的历史连续性和建筑文脉特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群研究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史料档案研读,梳理校园早期的规划与建设活动,分析历史建筑的建设背景及建筑特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校园规划及建设活动的脉络成因,以及二十世纪50年代建筑思潮对校园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为历史建筑群的价值认知和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中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古建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及育人功能,结合笔者所在校园古建筑背景,对建筑类别与风格以及利用价值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如加强科学管理、健全协调机制、注重精细修缮、坚持修旧如旧、强化技术应用、传承建筑文化、开展特色编研、创建信息平台、推进活化利用等,为校园古建筑可持续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仿石装饰是中国近代历史建筑中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对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东吴大学旧址的科学馆葛堂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建造历史沿革、立面风格形制及仿石工艺做法,旨在为当代语境下的仿石装饰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红楼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气息的近代建筑遗产,对爱国精神进行着宣讲与传承.时光荏苒,北大红楼特色的砖石外墙面病害频发,"病后就医"的常规保护模式很难根治病害问题,采取"病前预防"的保护措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红楼外墙常见病害类型及成因,探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以期从病害分析角度为我国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5,(5)
校园建筑有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这类建筑一般修建的时间比较久远,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以及内涵。建筑有着一定寿命期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在对校园建筑进行维修与维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风格的保留,这样可以对其蕴藏的文化内涵进行很好的传承。我国很多名校都有看上百年的历史,本文对校园建筑维修与维护时,处理新旧校园建筑关系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对建设单位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齐莹 《山西建筑》2007,33(12):40-41
为了避免历史上合肥市城市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保护遗憾重演,对包河区历史建筑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包河区历史建筑的风格区别及地段差异,就其再生及利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对核心建筑及协调区域提出了相关的建设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具体保护和相关类似的保护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军 《建筑施工》2022,(8):1868-1871
为消除周边基坑开挖施工对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红楼结构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主动托换调平抢修加固的办法对其进行保护。在抢修加固施工中,通过托换钢结构室内吊装安拆3种方案的比选,选择一种拆卸式龙门架的室内吊装方案,快速地完成主动调平托换钢结构及设备的安装,在周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为类似保护建筑的室内吊装施工积累了经验及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
谭方彤 《南方建筑》2006,(10):58-59
广西大学大礼堂是校园标志性的现代历史建筑,它的保护与改造设计遵循保持建筑外观原貌和内部空间特色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延续了校园的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为现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聂彤  史一飞  王涛 《城市建筑》2023,(20):22-24+46
展演空间作为一种开放式空间,具有吸引人流、宣传文化、促进交流的特点,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播,文章通过对青岛红色历史建筑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单点式建筑活动范围扩大化、组团式建筑展演内容整合化、散点式建筑展演风格统一化等展演空间改造和展演活动策划的相关意见,阐述展演空间在红色历史建筑更新保护中的应用,为红色历史建筑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复杂的用地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校园建筑群体布局与异形场地的关系,如何安排校园中的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生活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分区并创造良好的建筑空间环境对设计者提出了挑战。文章将针对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和东山外国语学校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和总结,在对该项目用地特点充分考虑的基础上,遵照中学生的行为特点和中学日常教育、管理的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校设计"的方式,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在校园功能分配、校园空间环境塑造、交通流线组织以及校园建筑风格的处理上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严雨  王丽方 《风景园林》2018,25(3):53-58
建筑和庭院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建筑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清华大学八家附小建筑与庭院设计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建筑与庭院"共舞"的理念,总结了形成庭院格局的3种设计模式和庭院的3种设计模式。试图创造建筑和庭院"共舞"的校园环境,探寻其连续而整体的、丰富而多层次的美,是本设计与研究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世元  沈杰 《新建筑》2010,(6):117-120
校园建筑不仅决定着一个大学校园的风格和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着大学的普遍价值和愿望。分析MIT校园不同时期建造的建筑及其风格:从20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到中期的现代主义,从20世纪后半叶的自然国际风到21世纪初的后现代主义,旨在展现这一世界著名大学校园的发展和规划历程,以期引起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一些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用地集约化背景下,既有学校的改造设计逐渐成为学校扩容和再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以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造为例,比较和分析其他校园改造案例,针对既有校园空间存在的空间利用低效、原有功能无法满足现代使用需求、新旧风貌不协调、校园环境特色缺失、互动性差等问题,分别提出空间布局集约化策略,提升校园容量,实现功能复合;智慧化校园建设策略,满足现代教学使用需求;风貌协调,延续校园文化策略,场所营造策略及分步实施策略。这些策略可以为今后既有校园改造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庆红 《华中建筑》2004,22(4):35-37
在新校园的设计中采用庭院式空间组合方式使建筑与外部空间设计同时推进,创造出层次丰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获得与众不同的布局,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建筑风格明快、端庄、素雅,统一中求变化。  相似文献   

16.
周倜 《城市建筑》2014,(23):3-4
新海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同时以细腻和精致的审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本文试以上市尚同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对新海派公共建筑在总体布局、立面风格和符号语言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独墅湖高教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是从苏州地域性和东大历史性出发,以现代性对其加以诠释的一组教育建筑群体。设计从城市关系、规划架构、总体空间以及色彩材料等设计角度对周边环境、苏州老城以及东大老校园文脉寻求紧密关联,从而形成一处"新苏州·新东大"的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18.
林蔚然 《福建建筑》2014,(3):16-18,8
本文以福州三江口高级中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场所限制与营造特色校园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山脉+山谷"的设计构思,并进一步论述了从建筑总体布局.多元空间.双尺度造型.多方向路径等几个方面去打造特色中学校园的设计历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建筑千篇一律,随着人们保护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意识加深,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对建筑性质及本质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客观论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及美学原理,形成具有一定韵味和文化内涵,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契合,是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的发展趋势。该文针对当前建筑设计面临的国际式风格泛滥的问题,结合具体设计实例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寻求一种积极延续地域性建筑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边精一 《古建园林技术》1988,(21):18-19转20
在中国建筑彩画中,人们常将用于不同形式的建筑上并形成不同风格的彩画分为殿式与苏式两大体系。前者包括各种和玺彩画和各等级的旋子彩画,主要装饰于庄重、体量大的建筑上。苏式彩画与殿式彩画并立,用于以观赏为主的建筑。苏式彩画在固定的格式下,对个别部位的图案做法作适当的调整。其中金琢墨苏式彩画便是诸苏画中最精致、华丽的一种,从构思到表达方式诸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