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助于塑造城市形态,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主导地位的交通方式决定着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西方发达国家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趋于稳定状态,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对匹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小汽车交通的大规模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体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当中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在城市结构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城市建设当中提供了互动交流、娱乐休闲及特色购物的空间。本文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布局的设计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在对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载体。户外环境的每一处空间设计对人类外部活动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但随着城市快速建设发展,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导致人类对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丧失,城市活力减弱。文章以解放碑商业步行街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其空间类型、要素、尺度着手,分析空间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人、空间与城市活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小汽车的迅速发展,街道的设计多重视机动车效率而忽视人的需求,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当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街道作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又重新被广泛认知。从塑造人性化的街道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如何体现"慢行优先",提高街道空间的舒适性和活力,促进行人的交往活动,以期对人性化城市街道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当代城市的快速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性营造,而城市公共空间的缺乏又影响城市生活的质量,因而本文提出了以景观装置作为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策略,并从三个不同层面入手分析此策略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面临着形态结构缺失、风貌特征趋同或混乱、公共空间衰落等风貌建设问题。文章从工业园区风貌的特殊性和管控难点着手,以江门市新会区大泽园区为例,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理念与方法的风貌管控策略,从地块、建筑、公共空间三个核心要素层面分析总结工业园区风貌管控的技术要点和关键性原则,从而探索适配工业园区风貌建设的管控指引。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活作为联结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纽带,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开放空间的形态。香港这个特殊城市,它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因素,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了高效率的特点。这种高效的社会生活影响了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包括了交通、休闲、工作、学习、生活空间)的发展模式。本文从高效率方面分析了香港的社会生活状况特点同城市公共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热潮,在梳理国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取广州珠江新城花城广场公建区、天津文化中心和太原长风文化岛为国内典型案例,运用对比分析法、空间句法等,从设施建设是否顺应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空间上的集中是否对城市肌理与周边交通产生影响、规划设计是否考虑到了城市活力的营造以及后期运营是否能与大规模建设投入相平衡4个方面,对我国公共文化设施集中建设的空间绩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仁寿城市旧区公共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评价及内在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了前期抽样调查结合后期空间句法分析的方法,主要运用到的空间句法研究手段视域分析法包括视域联系和可视化聚类系数,达到了量化分析公共空间结构及使用状况的效果,并对仁寿县城市旧区公共空间进行了类型划分,解决了公共空间形态研究停留在定性阶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隋东  李海峰  王炜 《规划师》2007,23(8):62-65
通过对我国团块状城市和多中心组团城市居民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等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在城市道路设施有限、机动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实现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交通方式的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邱建华 《规划师》2002,18(7):67-69
从不同时代的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入手,逐一分析了交通方式对城市道路网形式、城市空间尺度与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私人小汽车增长迅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雅慧 《中外建筑》2011,(11):53-54
城市中人们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所进行的公共活动范围有很大区别,停留在家、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车、小汽车和公交车等都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范围。文章对这四个层次内公共空间该如何营造进行思考,针对几种城市设计中的细节提出其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6.
社会空间的分化与极化是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经济转型伴随了社会分异程度的增加,带来新的社会空间结构。对于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对其社会空间结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又区别于其他一般城市。该文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丽江的实地调研,分析丽江在旅游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构建以及在旅游影响下游客、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对其的使用情况从而产生的分异现象,这种分异现象反映出丽江在旅游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公共空间不平衡、民族文化失色和社会阶层分化加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 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 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 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 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 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 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 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发运营增值分 配制度中的容量生成路径,分析了城市更新 在宏观层面空间容量的增长限制与中微观层 面空间容量的生成倾向并存的客观现象,并 结合北京的更新案例测算,定量分析不同增 值分配途径下的空间容量生成,指出在空间 增量客观存在的背景下,应积极完善政策制 度以降低更新成本、提高空间运营增值及确 保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和城市经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私人小汽车使用特性的研究可以为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借鉴国际上城市经济水平和汽车化进程高度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1年以来收集的36个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城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城市私人小汽车使用强度、使用目的和使用时间分布与城市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我国现阶段城市经济水平是影响私人小汽车使用情况的重要因素,并针对私人小汽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交通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兰石 《建筑与文化》2016,(3):206-207
文章通过对库哈斯设计的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厦的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分析,这一设计通过环状建筑形式限定了线和空间,为北京城市CBD地区植入了大尺度的灰空间。由此引出思考,中国现阶段城市核心区建筑更关注自身形式而缺乏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分享精神。通过模糊边界,底层架空,竖向连续空间等手法,可以为城市核心高密度区营造出更多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