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由于可以再生循环利用旧料、低碳环保、成本效益高等优势,正逐步地应用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程中.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适合市政道路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评价指标和标准.首先,基于旋转压实方式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明确其压实标准,试件成型方式和养生方法;提出了原材料的选择标准,分析了作用机理,并明确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组成.其次,为满足工程需求,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半柔性材料,通过拌和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基于浸水马歇尔试验和浸水劈裂试验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对最佳材料用量的混合料进行单点验证试验,最后,系统全面地提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和抗松散性能评价试验方法,并提出了适合作为市政道路下面层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  相似文献   

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初期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沥青混合料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路面养护和维修的重要措施。由于乳化沥青在冷再生混合料成型初期提供的粘结力较低,使人们担心会发生松散破坏。为此提出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增加初期性能的评价。用肯塔堡飞散试验评价其初期抗松散性,用修正的冻融劈裂试验分析成型过程中水对其初期路用性能的影响。最后对使用哈一同公路维修旧料所设计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初期性能进行检验。发现采用该方法能够区分和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初期性能,可以作为这种混合料性能检验的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科之间性能的差异,对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室内混合料设计和性能试验评价。结果显示: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适合作为路面的主要抗车辙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优于泡沫沥青混合料,抗弯拉和抗水损害能力较强。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均可用作沥青路面面层较低层位。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材料组成基础上,比较了SBR改性乳化沥青、SBS改性乳化沥青和普通乳化沥青作为混合料中的粘结材料,对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劈裂强度、稳定度、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优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且以SBR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泥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作用机理,评价了不同水泥用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包括工作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加入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了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有效地提高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善高RAP掺量带来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下降问题,研究了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作为再生沥青的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及其性能。设计并制备了不同RAP掺量的冷再生混合料,并研究了水泥掺量、沥青用量、养护方式等因素对混合料力学强度、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冷再生混合料设计中,RAP掺量越高,最佳含水量越高,最佳乳化沥青掺量越低。尽管RAP掺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合料力学强度和高温性能的降低,但掺量在88%以内的冷再生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均能满足再生规范要求,证明SBS改性乳化沥青有效改善了高RAP掺量下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不足的问题。水泥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而沥青用量的增加使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先提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7.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时,施工窗口短,无法封闭交通养生,因此需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性能,以使其可以承受车辆荷载而不出现松散、掉粒、车辙等病害。研究了乳化剂、级配、水泥用量等因素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其在开放交通条件下养生的可行性。试验及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可通过调整乳化沥青配方、适当调细级配、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提高密实度四种方式综合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早期性能。当城市道路无法封闭交通养生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际应用和拌合试验确定冷再生乳化沥青BC-1破乳固化时间范围,并对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合料性能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验证了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慢裂快凝型乳化沥青不适合作冷再生工程应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针对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不完善、高低温性能欠佳的问题,选用抽提前的RAP,对SBS改性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进行配合比优化设计。通过冻融劈裂强度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梁试验,与传统乳化沥青-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SBS改性乳化沥青再生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达到了85.5%,比传统再生混合料提高了10.9%,劈裂强度比TSR提高了10.2%;动稳定度提高了10.3%,达到10557次/mm;破坏应变增大了42%,达到了2 545με。经过改性后的乳化沥青-水泥再生混合料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流程,结合试验段铺筑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配合比试验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恩施州利智线大修项目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试验路的铺筑和观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常温式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基于目前国内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研究现状,采用经验法和马歇尔实验的方法对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混合料的施工性能、初始强度、成型强度、水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可以用于配制路面冷补混合料而且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3.
范宏建 《石油沥青》2012,26(5):35-37
目前,普遍应用于道路铺设和路面维护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由于其在用于道路铺设时,与石料(骨料)接触后要破乳,而破乳时间不能过快和过慢,因此,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破乳时间控制,已经成为了常温施工和大规模道路养护的一大难题。为此,本研究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破乳影响因素,通过拌和试验分析了这些影响乳化沥青破乳时间长短的因素,得到了关于影响因素与破乳时间的规律特征,希望能为实际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新型沥青再生剂对三种实验室模拟老化基质沥青再生效果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再生剂对路面回收旧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效果,最后对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沈大高速公路铺设了500 m试验路段。结果表明,自制新型沥青再生剂对三种老化基质沥青均具有良好的再生效果,适宜添加量均为1O%;新型沥青再生剂对路面回收旧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效果优于所选的进口Golden-Bear和国产SZS型沥青再生剂;与国产SZS型再生剂相比,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更佳,试验路段也表现出了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一种SBS改性乳化沥青,通过沥青及混合料的性能分析,表明该类SBS改性冷拌冷铺乳化沥青具有优异的和易性、早期强度和路用性能,具有应用于高等级路面磨耗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山西喜跃发路桥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乳化沥青的一种新型稳定剂,研究了该稳定剂对乳化沥青稳定性能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它对乳化沥青其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这种稳定剂的乳化沥青稳定性可全面符合交通部有关规范要求,同时又不影响乳化沥青的其它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汪德才 《石油沥青》2011,25(2):43-47
再生技术是国家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四种不同的再生方式,得出厂拌冷再生具有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等优势。在比较评述四种不同再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大修和改扩建工程中的现状情况,分析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的技术优势、经济优势与应用前景,指出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是解决我国目前半刚性基层高速公路柔性化转换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高速公路下封层、粘层,是将乳化沥青的应用向前推进了一步。下封层、粘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性乳化沥青做沥青路面连接层的胶结材料,使沥青面层抵抗自然因素和车辆荷截弥补了普通沥青的先天性不足。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复合性沥青材料针对路面的功能性要求,对沥青的路用性能不断的改善,使沥青更好服务于现代化的交通需求。从应用的角度,较系统介绍了乳化沥青、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组成、性能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乳化沥青结皮的原因,提出了防止结皮的措施;研究了我国乳化沥青残留物制作方法对残留物性能的影响.并与美国ASTM方法相比较,建议采用烘箱法制作乳化沥青残留物;通过三种试验方法,研究了乳化沥青粘附性的评价方法,提出1天水煮法评价乳化沥青粘附性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张烨  曾渝  张道华  刘艳 《石油沥青》2011,25(3):42-45
通过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渝黔高速上试验路的应用,从设计、施工到质量评定和性能观测,证明冷再生混合料具有稳定的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