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防火卷帘两侧设计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幕系统,消防用水量大,易造成水灾,电气控制系统安全可靠性差。因而,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采用加密喷头闭式喷水系统,取代防火卷帘处的水幕系统。现行规范没有对加密闭式喷水系统的总用水量作出明确规定。由于工程设计人员对条文理解深度和角度不同,算出的消防用水量相应也较大,本文对此作以探讨。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义4.4条规定: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时,其防火卷帘应符合防火墙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或在其两侧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对商住楼的消防审核和消防验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类高层住宅部分电梯厅和公共走道部分未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过去,设计人员对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范围的理解是把住宅排除在外的。一般高层商住楼中消防设计的常规做法是:全楼设消火栓灭火系统,裙楼和地下室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喷淋泵的扬程选择一般是较低的,功率也较小。 根据《高规》第七章第二节对消防用水量的规定可知,一类高层住宅楼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而一类高层商住楼的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相似文献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4.4条规定:“在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h”。沈阳245厂研制生产的SFFJ型双轨双帘无机复合防火卷帘,采用多种阻燃材料,经特殊工艺复合制做,经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依据国家标准《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GB7633-…  相似文献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 0 0 4 5 - 95 )于 1999年将 5 4 4条修订为“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 ,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 ,其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 ,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 ,系统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 3h。”条文的局部修改主要是针对一些公共建筑物如百货楼的营业厅、展览楼的展览厅等因面积过大而超过了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的规定 ,可采取特殊的防火处理办法 ,设置作为划分防火…  相似文献   

5.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用水量主要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用水量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对于建筑高度H≤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有些只需设消火栓灭火系统,不需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那些同时需要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辅、消火栓系统为主。对于建筑高度H>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需同时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消火栓系统为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的‘稍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表72.2)实际上是以消火栓灭火系统为主要灭火…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庭空间处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水幕系统用水量、喷头及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阐述,根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防火卷帘两侧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孥永力 《山西建筑》2006,32(8):179-180
结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进行了介绍,以促使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更经济、合理,使工程更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 0 4 5— 95,1999年局部修订条文于 99年 5月 1日施行以来 ,各种特级防火卷帘应运而生。主要是在一些公共建筑物中 (如商场、展览厅等 )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场所 ,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 ;如果是不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 ,耐火极限不低于 3.0 0 h的普通的防火卷帘 ,要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 ,应在卷帘两侧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 ,喷水延续时间不低于 3.0 0 h。喷头的喷水强度不应小于 0 .5L/ s.m;而特级防火卷帘是以背火面温升为判定条件 ,耐火极限不低于 3.0 0 h,能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  相似文献   

9.
李毛  陈特 《山西建筑》2010,36(32):181-182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并通过工程实践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消火栓系统设计中水泵接合器的设置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降低火灾危害,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叶林 《四川建材》2005,31(6):99-10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蓬勃兴起。因而在现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中,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电气系统设计提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规范了高层民用建筑电气系统的设计。但是,规范中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用电设备电气配线的防火设计规定和要求较少。据此,本文结合高层建筑防火要求和电线电缆的应用,对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备配电线路的选型、敷设、防火设计与性能要求等进行了分析探讨。1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备电气配线特点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要求采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消防电源是建筑消防设施中最重要的设施之一。《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明确规定,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  相似文献   

12.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防火卷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对防火卷帘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类型、间距、喷头与卷帘的距离及管网连接方式、管网工作压力、用水量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4条规定: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范5.1.4条的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所以,扶梯开口部位的防火分隔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1自动扶梯开口与防火分隔目前,自动扶梯开口部位的防火分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形式:叽)四周设水幕;(2)四…  相似文献   

14.
消防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前提,也是建筑防火的关键。国家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从建筑工程的耐火等级、平面布局、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和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给水灭火设备、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配置及室内装修防火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消防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了建筑火灾的自防自救措施。建筑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应认真、严格执行上述规范标准完成消防设计。  相似文献   

15.
1.异军突起的消防稳压泵供水系统城市消防给水系统主要指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前者的设计依据是国家标准GBJ16—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J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相似文献   

16.
适用于建筑防火的F—1型防火防烟卷帘,1988年2月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澜石卷阐厂研制成功,通过鉴定。防火性能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规定的甲级防火门的标准。气密性能基本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有关防火卷帘控制要求的异同 ,提出了防火卷帘控制设计的建议 ,并举例对商业建筑内中庭部位的防火卷帘控制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着良好的灭火效果,因此我国规范中对火灾危险性大、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发生火灾后人员伤亡多的重点部位提出了设置要求。但是在执行规范的过程中,特别是GB50045—19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实施之后,感到《高规》与GBJ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在所规定的民用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范围尚有无法完全衔接的情形,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的比较,说明目前规范在此方面存在不尽合理的情况,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以下简称《建规》)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都对相应建筑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作了相应的规定。从理论上讲,高层民用建筑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应高于或严于多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20.
尽管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中都规定了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其吊顶应为非燃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