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Si3N4/SiCp复相陶瓷的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Si3N4/SiCp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SiC颗粒弥散强化Si3N4陶瓷的研究近况,着重讨论了SiC粒子的数量和尺寸对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了Si3N4/SiCp复相陶瓷材料的烧结机理和SiCp的掺入对材料可烧结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Si3N4/纳米SiC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纳米SiC粉体制备了Si3N4/纳米SiCp复相陶瓷。研究了制备工艺、纳米SiC含量对材料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特点与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添加20vo%〈100nm的SiC粉体时,复相陶瓷的室温抗弯强度达856MPa,当添加10vo%上述SiC粉体时,复相陶瓷的增韧效果最佳,断裂韧性达8.27MPam^1/2,比基体材料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4.
用有机前驱体制备Si3N4/纳米SiC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成功地用有机前驱体引入纳米SiC粒子制备出Si3N4/纳米SiCp复相陶瓷。研究了制备工艺和有机前驱体加入量对材料性能及显著结构的影响,并对材料显微结构特点与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复相陶瓷、纳米复相陶瓷力学性能,着重分析了纳米Si3N4-SiC复相陶瓷显微结构特点,同时展望了今后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陈远志  梁勇 《中国陶瓷》1999,35(2):34-36,39
本文综述了Si3N4/SiC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粉体的制备工艺及热处理研究、复相陶瓷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增韧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原位生成TiB2颗粒增韧SiC基复相陶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国军  何余 《硅酸盐学报》1995,23(2):134-140
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制备SiC-TiB2颗粒复相陶瓷。通过Ti,Si与B4C之间的化学反应在SiC基体中原位生成TiB2颗粒,获得的TiB2颗粒一般在5μm以下,但发现有TiB2颗粒团聚现象。其中SiC-TiB230%(vol)复相陶瓷的断裂韧性和三点弯曲强度分别比SiC基体提高约1倍,达到4.5MPa·m^1/2和400MPa。认为TiB2颗粒与SiC基体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残余应力场引起的裂纹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机前驱体制备Si3N4/SiC纳米复相陶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顾培芷  樊启晟 《硅酸盐学报》1995,23(3):266-271,285
本研究采用有机前驱体为主要原料,通过热解及烧结制备了两类Si3N4/SiC纳米复相陶瓷,研究了这些材料的微结构特点,讨论了材料强化的机制及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濂  王浩 《硅酸盐学报》1996,24(6):694-698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有效地分散纳米SiC粉体中的聚集体的实验过程,发现分散状态取于表面活性剂用量、PH值和浸 Si3N4,AlN,CaCO33和纳β-SiC为原料粉料,用反应热压法制备了不同SiC含量的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并分别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氮化铝相在SiC-AIN-Y2O3复相陶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50℃高温时,AIN颗粒表面发生固相蒸发现象,并聚集到SiC颗粒周围最终形成固溶体,改善了SiC颗粒周围最终形成固溶体,改善了SiC陶瓷的晶界结构,使该复相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室温抗折强度为610MPa,这一强度可持续至1400℃高温,断裂韧性达到8.1MPa.m^1/2。  相似文献   

11.
提出陶瓷刀具抗破损系数的概念,用以不征刀具的抗破损性能。建立了基于抗破损性能的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组分设计模型,并以A12O3/SiC/(W,Ti)C和A12/O3SiC/Ti(C,N)陶瓷刀具材料组分系统为例,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探讨了陶瓷刀具可靠性与刀具材料组分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立二者之间的间接关系可行的。以此为基础,就能最终实现基中靠性的复相陶瓷刀具材料的组分设计。  相似文献   

12.
原位燃烧合成Si3N4/Ti(C,N)/SiC复相陶瓷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TiC作添加剂时Si粉坯在高压氮气中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TiC加入量对燃烧合成产物的相组成有重要影响,原因在于TiC加入量直接影响燃烧过程中氮气向反应前沿的渗透性,从而影响试样中不同部位氮气分压的变化,适当调整工艺参数,可以合成Si3N4/Ti(C,N)/SiC复相陶瓷,并从热力学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概述复相陶瓷和纳米陶瓷的主要内容和机理,介绍反应烧结ZrO2-3Al2O3·2SiO2-Al2O3/SiCn纳米复相陶瓷技术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工艺原理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研究了Y2O3添加剂对SiC(w)/ZrSiO4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Y2O3的适量引入能大大促进热压制行过程中该复相陶瓷的致密化进程,提高复相锦瓷的相对密度,同时,复合陶瓷的力学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Y2O3与体系中的其它杂质氧化物在烧结过程中形成少量低共熔液相有利于复相陶瓷的致密化,复相陶瓷断裂过程中晶须拔出晶须同其体间的界面解离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SiCW/Si3N4复相陶瓷注射成型的流变特性与动态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志鹏 《硅酸盐学报》1995,23(2):128-133
对以热塑性树脂和石蜡为主要结合剂,SiC晶须含量为0 ̄20%(vol)的SiCW/Si3N4复相陶瓷混合物料注射熔体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该体系的流变模型为非牛顿假塑性体,具有剪切变稀特征;其本构方程满足幂律函数:τ=kγ^n;并在较高剪切速率下(在实际陶瓷注射成型范围内100 ̄1000s^-1),SiC晶须的引入对注射熔体表观粘度影响较小。本文同时对体积比为15:85的SiCW/Si3  相似文献   

16.
原位合成板晶增强复相陶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首次通过TiH2、sI,bn,B4C和C之间的原位化学反应采用反应热压工艺制备出了TiB2板晶或SiC板晶增强复相陶瓷,初步探讨了影响板晶生长的各种因素。通过原位化学反应热压制备出的复相陶瓷具有较满意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有效地分散纳米SiC粉体中的聚集体的实验过程,发现分散状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用量、pH值和浸泡时间。以Si3N4,AlN,CaCO3和纳米βSiC为原始粉料,用反应热压法制备了不同SiC含量的纳米SiCCaαsialon复相陶瓷,并分别对其相组成、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常压烧结莫来石/氧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莫来石/氧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进行了N2气氛中常压烧结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iC粒子添加量≤20vol%,材料均可致密烧结并可获得均匀的微观结构。SiC粒子的加入使材料人力学性能较莫来石/氧化锆陶瓷有明显的提高,并在SiC含量为10vol%时达到峰值,室温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01MPa和5.8MPa^C2,接近热压材料。  相似文献   

19.
碳化物复相陶瓷及高温等静压氮化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东亮  谭寿洪 《上海化工》1999,24(18):25-27
采用高温等静压氮化表面改性技术制备高性能复相陶瓷。首先实施无包封致密化工艺技术,提出了Reaction-HIP模型从理论上给予解释;成功地制备出Si3N4-SiC梯度功能材料,并推广到一系列碳化物或含碳化物复焙,使我国碳化物复相陶瓷研究和表面改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0.
碳化硅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等静压氮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SiC陶瓷,SiC-TiC复相陶瓷以及SiC晶须补强SiC基复合材料在氮气氛中进行高温的氮化处理,成功地实现了这些材料的开口气孔与表面裂纹的愈合。有关研究表明:热等静压氮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Si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抗强度,对断裂韧性也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