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炳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79,(5)
碳氮共渗齿轮的使用性能(弯曲疲劳强度、接触疲劳强度和耐磨性),在许多情况下,主要由渗层中的碳氮浓度分布、组织及残余应力状态所决定。因此,如何保证渗层的质量,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倘若工艺控制不好,渗层中便会出现一些组织缺陷,如:网状和带状屈氏体、网状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40Cr、45钢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层厚度与处理温度和时间关系符合由扩散过程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共渗气氛存在一个最佳丙烷含量,大约为1%~2%;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560℃×2h,1.5%C_3H_8。用此工艺处理的40Cr试样得到了以ε相为主的渗层。该渗层有足够的硬度(HV≈800)及良好的耐蚀性,满足了对工件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吴永堂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7):22-29
齿轮碳氢共渗时,采用低氮工艺设计,以装炉工件吸碳总表面积大小计算介质供量和设备改装上采取强化干燥氨气等措施后,共渗层获得了细小均匀分布的碳氮化合物,抑制了黑色相的出现,改善了性能;在适宜控制炉内气氛的同时,合理分配共渗周期中的排气-强渗-扩散时间,可以加快共渗速度,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贤敏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4,(6)
<正> 自行车飞轮中的飞壳,是由低碳钢(牌号BD2F、BD3F)制成,其热处理技术要求为:渗碳层深0.30~0.50毫米,硬度HRA≥75。要满足表面耐磨、心部有一定韧性的使用性能要求。我厂自生产飞轮以来,没有沿用氰盐液体渗碳老工艺,而采用了气体渗碳工艺。根据飞壳的服役条件,我们认为飞壳是飞轮中的易损件,要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关键在于提高飞壳的耐磨性。根据现有设备条件,对飞壳进行了滴注式气体碳氮共渗试验。通过试制和批量生产,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姚桐年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1)
高浓度渗碳和高浓度碳氮共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强化机械零件的手段。本文综述了两者的工艺方法和组织性能特点以及对所用钢材的要求,还涉及得到高浓度渗层某些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高浓度碳氮共渗已在重负荷齿轮的生产上应用多年。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且显著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高浓度碳氮共渗层的主要特点是:表层为数量较多的碳氮化合物;次层存在着大量的残留奥氏体,渗层约为原渗碳层的1/2左右。 由于试验和分析手段的缺乏,有关共渗表层碳氮化合物和次层残留奥氏体对其表面 相似文献
7.
<正> 气体碳氮共渗与单纯渗碳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疲劳强度,因而气体碳氮共渗应用广且发展快。但由于渗速较慢不适宜更深渗层要求的工件,又限制了共渗工艺的应用,所以,提高渗速,降低能耗仍然是热处理工作者奋斗的目标。本文就是采 相似文献
8.
<正> 减震器叶片气体碳氮共渗后在磨削加工中常常因磨削裂纹引起大量报废。这大大地影响了碳氮共渗新工艺的推广。本研究采用渗碳和碳氮共渗对比试验,测定了磨削前、初磨及精磨后的残余应力及残余奥氏体,并对裂纹形貌用磁粉探伤、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同时对渗层中碳、氮浓度及合金元素沿渗层分布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开裂的原因作了一些讨论,并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燕来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3(6):33-36
论述了在催渗剂作用下 ,温度和氮势对 40 Cr钢氮碳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共析温度以下进行催渗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随温度升高而增厚 ,致密性提高 ,渗层深度和硬度增加。提高氮势 ,化合物层致密性增加 ,渗层深度有所减少 ,渗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中温涂料碳氮共渗的涂料配比及共渗处理工艺,试验了碘及稀土在涂料碳氮共渗中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不同催渗剂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共渗层深度的影响,并试验了加催渗剂后,试样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渗速快、硬度高,冲击韧性显著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引言 黑色组织是碳氮共渗层中最危险的缺陷之一。五十年代初期,就有人开始了研究,迄今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由于没有严格的定义,不同资料所谈及的黑色组织的含意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主 相似文献
12.
邵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2):34-38
本文研究了低碳钢自行车轴碗在渗碳化学热处理中同时渗入稀土元素后对共渗动力学过程、金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ESCA谱线分析表明,稀土元素镧、铈确实渗入钢表层;层深测定证实了稀土元素对渗碳过程有明显的活化催渗作用,加稀土比未加稀土的渗层深度在本试验条件下最大可增加近一倍;此外,稀土元素的渗入还使钢表层的马氏体细化,碳化物形貌、尺寸和分布改善,渗层浓度变化较为平缓以及微合金化作用,所有这些均有利于渗层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3)
<正> 碳氮共渗与单元渗碳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共渗温度低、渗入速度快、渗碳性能优异且便于共渗后直接淬火,无论从节能的观点还是从强化材料角度衡量,它都是取代渗碳的有效手段。然而,液体氰化有剧毒,气体碳氮共渗也污染环境,设备投资大,不 相似文献
14.
王克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4,(2)
<正> 低温气体氮碳共渗是属气体软氮化工艺类型,氮原子是由氨气通过热分解供给,碳原子是由热分解能产生活性碳原子的气体或液体供给,低温气体氮碳共渗主要是渗入氮原子。据T.贝尔,S.Y.李气体氮碳共渗一文中介绍。在570℃氮碳共渗温度下,氮在铁 相似文献
15.
刘冠林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1):59-60
<正> 1 问题的提出 我厂某产品零件端联盟(如图1)用45CrNi钢锻造而成,热锻模用5CrMnMo钢制造,模块坯料由钢厂订货提供,规格为350×35O×400mm左右,用1~2吨蒸气锤锻造。锻模按常规热处理工艺850℃淬火,42O℃回火处理,寿命平均模锻零件600~700件即需大修(退火重新制造),个别锻模只锻200~300件,有近1/5的模块因断裂而报废。 相似文献
16.
以电解提取-化学分离-X射线衍射逐层相分析和电子衍射等方法,研究了18CrMnNiMoA钢的气体碳氮共渗层中碳氮化物的类型与分布,进而通过对由钢的渗层中提取的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碳氮化物电化学及化学性质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逐层定量提取、分离、测定钢的气体碳氮共渗层中固溶体和碳氮化物含量与组成的相分析方法,并借以探讨了合金元素在渗层基体与各相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7.
<正> 首钢秦皇岛机械厂高强度螺栓切边上模原用Cr12钢制造,经常规热处理后,在使用中发现有掉块、开裂现象,使用几百次、甚至几十次就报废。后来提高回火温度、提高了韧性降低了硬度,又出现了较严重的磨损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78,(2)
前言气体碳氮共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表面硬化工艺.一些齿轮类零件以碳氮共渗代替渗碳处理后,不仅减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零件的热处理变形,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但是在镍铬钢齿轮类零件的生产中有时发现部分产品的渗层中存在粗大的片状马氏体。这种粗大组织在原渗碳层中是不曾出现的.由于粗大的高碳马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 言 碳氮共渗工艺是目前广泛用于提高齿轮类零件的表面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抗力的一种热处理方法。由于碳、氮原子的同时渗入,碳氮共渗层,通常存有较多数量的残留奥氏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残留奥氏体对渗层承载能力的提高是有害的。因此,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高温回火(淬火前)、冷处理和重新加热至较低奥氏体化温度再次淬火等工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