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水源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大宁河调水入汉江丹江口上游.大宁河济汉,较之其它引江济汉方案线路短.可通过在剪刀峡修建水库拦住大宁河,通过设在大昌镇附近的一级泵站将三峡水库的水抽到剪刀峡;二级泵站将剪刀峡内的水抽到堵河上游,然后通过天然河道自流到丹江口水库.水泵站利用低谷电抽水运行;堵河一侧可装设4座梯级调峰电站计650万kW.大宁河济汉方案具有抽水蓄能效益,少加高丹江口大坝,减少移民及淹没损失,也不需要再在三峡下游开凿两沙运河向汉江补水,具有诸多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方式的南水北调大宁河济汉方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论述了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水源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大宁河调水入汉江丹江口上游。大宁河济汉,较之其它引江济汉方案线路短。可通过在剪刀峡修建水库拦住大宁河,通过设在大昌镇附近的一级泵站将三峡水库的水抽到剪刀峡;二级泵站将剪刀峡内的水抽到堵河上游,然后通过天然河道自流到丹江口水库。水泵站利用低谷电抽水运行;堵河-侧可装设4座梯级调峰电站计650万W。大宁河济汉方案具有抽水蓄能效益,少加高丹江口大坝,减少移民及淹没损失,也不需要再在三峡下游开凿两沙运河向汉江补水,具有诸多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向大西北调水是妥善地解决我国人、地、水、资源四者关系的重要的一步,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全国均衡发展、保持该地区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步。文章在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开发和由外流域调水的可行性之后,明确提出南水北调西线的主要受水区应在西北,并建议了向新疆调水的三条线路。中线方案通过大宁河向丹江口补水,可提高向北方调水的保证率及输水量,西线的水没必要流到黄河下游,相应的水可由中线代之。大宁河补水有调水、蓄能发电的综合效益,较其它方案优越。小江方案的重要目标在于引水冲刷渭河泥沙,通过再次改建三门峡,增设溢洪措施有可能达到降低潼关高程的目的,不必花巨资由小江引水冲黄河下游段的泥沙。文章明确提出了以三峡公司为中心,成立华中水能、水资源配发及防洪调度中心的设想。文章最后提出了从河口始,分段向上治理黄河下游的粗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一、二期工程合并后,新一期调水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共调水80亿m3,二期工程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本文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影响下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运行作了分析,考虑了受西线影响的52座大型水库.调水使水库梯级的发电量明显减少,雅砻江水系减少比例最大;调水对调节库容大的水库影响较大,龙头水库的运行状况对其水系发电和径流的影响显著,汛末不能蓄满时其水系电量损失更大;对受调水影响水库群的弃水作了分析,弃水主要发生于汛期,大渡河弃水最多,受调水影响最小;调水对减少水库群弃水有益,但调水后水库群发电损失较大.调水对三峡枢纽发电影响不大,长江上游所有规划水库修建后,西线调水160亿m3,三峡平均每年损失电量31.9亿度,约减少3.6%.此外又考虑了滇中调水工程,所有调水工程运行后,长江上游水库群年均电量总损失为870亿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的日调节与周调节方式运行优化模型。按电站抽水 — 发电循环效益最大化,满足电力电量平衡条件,满足库容、发电出力及抽水功率等限制条件,建立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算法模型,可应用于电源规划的系统运行模拟,优化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和发电计划;分析了系统发电成本、电站规模、负荷特性等对电站运行的影响。通过计算实例对算法模型的实用性、有效性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三峡电站的特点、特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定量分析了三峡电站年径流量分布的不均衡特点,考虑了三峡电站航运、排洪等综合效益对发电及调峰能力的限制。根据三峡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负荷特性,指出华中、华东电网季节性消纳三峡电站电力的可能性,认为不宜采用抽水蓄能电站来解决汛期弃水调峰问题。最后讨论了三峡电站上网电价的问题,认为按政策计算出的上网电价不会太高。  相似文献   

7.
考虑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的调峰电源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论证调峰电源的开发方式和效益,提出了考虑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点的电力系统调峰电源规划优化模型。此模型从系统整体出发拟定规划期内各水平年所有可能的可行调峰方案,运用优化方法仿真计算,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调峰方案下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求得从系统整体和规划期总体考虑的经济合理的调峰电源规划优化方案。应用所提模型,优化计算某省规划抽水蓄能电站(HP),得出无抽水蓄能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具有不同调节库容情况下的系统技术经济指标,结果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俊杰 《大众用电》2010,(12):28-29
<正>1资水流域优化调度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必要性在梯级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方面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只要依据水情预报,制定出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并实施,就能达到水电站群优化运行的目的。但绝大部分时间内的水库调度都是"通过调电来调水",而"调电"则涉及多重影响因素,如果不综合考虑电网的安全约束、电力电量需求、电站生产设备检修等条件,仅依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经过50年发展,成为电力系统安全保障和储能调节的坚强支撑。为了从更高层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增长对电力消费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电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一步研究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中的功能定位,推动抽水蓄能发展理论深化提升迫在眉睫。在当前能源消费增长减速换挡、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发展动力开始转换的能源发展新常态下,围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文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水生态系统的波动变化,大型调水工程的实施会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分别调研了南四湖和东平湖在调水工程实施前后一段时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模拟分析了调水工程引起的湖泊水龄变化特征,从水体交换能力的角度探讨了大型调水工程对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水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东平湖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年尺度上从由小体型的水生昆虫类主导转变为由大体型的软体动物主导,南四湖中软体动物的优势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更加凸显。在季节尺度上,软体动物占比通常在调水期(非雨季)减小,而在非调水期(雨季)增大。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湖泊水动力场特征,在年尺度上增强了湖泊水体交换能力,调水入流与入湖径流的叠加使湖泊水体的高流速时间变长,这不利于小体型物种稳定生长,进而导致在年尺度上大体型软体动物的占比逐渐增大。此外,调水工程的实施主要是提升了非雨季湖泊的水体交换能力,但增加调水后的非雨季湖泊水体交换能力仍然小于雨季,这也导致软体动物占比在调水工程实施前后均呈现在雨季减小在非雨季增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将沿程水头损失公式向天然河流推广,利用坡降、流量、流速、泥沙粒径、河流形态等一系列河相关系参数,通过资料分析、数据拟合等技术手段,得到了河流阻力规律的表达形式。将河型参数作为分类指标,反演河流阻力规律表达形式,建立了一种物理概念明确、表达简单的河型分类方法。用两条阈值曲线将整个河流系统分成单流路型、稳定多流路型、不稳定多流路型这三大类型。通过研究发现,河型分类系统中单流路型河道对河岸强度相当敏感,而多流路型河道并不直接受河岸强度影响,尤其是大宽深比的情况。在外部扰动影响下,河流类型可以发生短暂的变化,如弯曲型河道出现游荡特征,但其最终能够回到原始平衡状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二滩水电站河床截流方法研究、截流模型试验成果和二滩水电站河床截流施工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雅砻江下游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其开发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推广的水电梯级开发,严重的影响着流域复合生态系统.本文以雅砻江下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为例,借助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评价方法,分别从产品提供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四个方面,评估该河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伴随锦屏一、二...  相似文献   

14.
浦阳江是浙江省防汛重点河流之一,其下游河段受钱塘江潮水顶托,排泄不畅,洪水易泛滥成灾。受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钱塘江河口江道变化较大,使两河交汇处的闻堰水位抬高明显,5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位抬高值为0.22m~0.89m,从而对浦阳江行洪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近年钱塘江河口江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浦阳江二维定床数学模型,对比计算了钱塘江河口1997年前平均江道和近年平均江道对浦阳江湄池、临浦站洪水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遇钱塘江大洪水时,钱塘江河口江道变化使浦阳江湄池和临浦站洪水位抬高(3~4)cm、(4~5)cm;遇钱塘江小洪水时,江道变化使湄池和临浦站洪水位分别抬高(17~30)cm、(34~76)cm,由此可见钱塘江河口近年江道变化对浦阳江洪水位抬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近50年来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的变化规律;从荆江与洞庭湖的演变、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以及城陵矶站水位抬高等方面分析荆南河网衰退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江湖关系变化调整与三口分流道泥沙淤积是荆南河网衰退的根本原因;下荆江裁弯、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减小、葛洲坝和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以及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等加速了荆南河网衰退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野外及室内实验观测均表明,弯道内的推移质泥沙运动同时存在着沿河道同岸和异岸的输移,然而对于同异岸输移的比例以往文献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CCHE2D模拟固定河岸大曲率弯道(中心线为110°正弦派生曲线)内的水沙运动,定量地描述了床面变化过程中泥沙同异岸输移的时空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大曲率弯道在平床到冲淤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高强度冲刷区,即凸岸边滩上游区和凹岸区。凸岸边滩上游冲起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沿河道同岸输移到同一边滩下游;凹岸冲起的泥沙则先以同岸输移为主,待河床变形稳定后,受主流贴近凹岸的影响,异岸输移逐渐占优,绝大部分推移质颗粒都集中在"凹岸—过渡段浅滩—凹岸"这条输沙带内运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在河岸后退过程中追踪不规则动边界的方法,其中心思想是当河岸单元临水边侧壁在水力冲刷、崩塌作用下后退时,记录其侵蚀状态;当后退至一定程度后,在该河岸单元的临水边侧生成一个能反映真实边界的亚单元,赋予它湿单元标志并使其参与水、沙模型计算,进而反映边界变化对输水输沙的影响。通过丁坝挑流、潮沟冲刷两个算例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输沙量与地形法计算所得枝城~城陵矶河段冲刷量相差太大,导致实测资料很难使用的问题,利用蓄水前的实测数据建立了枝城~城陵矶河段水位变化值与该河段冲淤量的相关关系,并类比分析了2003-2007年期间两种方法测量成果。如果以水位下降值来判断该河段冲刷量,则输沙量法的成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在对混沌理论及其在径流系统应用的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川径流混沌分析方法;以黄河为研究对象对月径流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进行混沌特征识别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天然月径流比实测月径流的饱和关联维数要大,要恰当描述实测月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进行动力系统建模,最少需要4个独立变量,最多需要8个独立变量,要描述天然径流序列则最少需要5~6个,最多需要12个独立变量;同一水文站、同一时期的实测径流序列和天然序列的混沌特征不同;下游的混沌特征要强于上游;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初黄河干流月径流的混沌特性比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月径流的混沌特性要稍强;所采用径流时间序列的长、短对混沌特征的识别有影响,序列越长,所表现的混沌特征就越强。黄河径流具有混沌特征,为径流系统的建模和混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川径流演变的非趋势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趋势波动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河川径流近百年月平均流量序列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河川径流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近百年河川径流序列波动的标度指数a=0.5862,存在内在的正长程相关性,长程幂律关系至少可持续54月或4.5年;大于54月尺度区间的标度发生改变,可能是不同时空尺度下信号突变或序列长度受限所致,这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河川径流系统演变过程中复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