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昆钢转炉终渣∑(FeO)、碱度及其关系,并提出在昆钢目前的冶炼条件下∑(FeO)和碱度的合理控制范围及相关措施,以便进一步优化冶炼控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终渣∑FeO的影响因素,优化了转炉操作工艺,所冶炼钢种较优化前终渣中∑FeO平均降低了1.68%,终渣碱度降低了0.31,渣中P2O5升高了0.21%。  相似文献   

3.
复吹转炉最佳成渣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吹转炉冶炼过程中不同的成渣路线直接影响着冶炼操作的稳定性、终点的命中率和炉衬的寿命。为此从炉渣碱度和炉渣氧化性两个方面讨论了复吹转炉冶炼低磷铁水和磷含量较高的铁水的成渣路线。结果表明,由于冶炼操作参数的不同,冶炼磷含量较高铁水的炉渣中的∑FeO含量和炉渣碱度比冶炼低磷铁水时高得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吹转炉冶炼过程中的最佳成渣路线。  相似文献   

4.
在镁碳质炉衬工作面上形成“炉渣涂层”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扬洲  董履仁 《炼钢》1992,8(2):37-42
通过调整转炉终渣成分的试验表明:使含MgO饱和的渣中MnO含量达到6~7%,且控制炉渣碱度和∑FeO浓度在一定范围,能有效地在镁碳质炉衬工作面上形成炉渣涂层。文中讨论了MnO、∑FeO、SiO_2对形成炉渣涂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炉脱磷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氧气顶吹转炉脱磷的热力学分析入手,探讨了冶炼过程中温度、炉渣碱度、(FeO)对磷含量的影响,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指出应控制炉渣碱度、终点温度、(FeO)在合理范围内,应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转炉脱磷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炉渣碱度、FeO的质量分数和冶炼过程温度对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同时本文指出应控制炉渣碱度、FeO、终点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并应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转炉脱磷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炉渣碱度、FeO的质量分数和冶炼过程温度对磷的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同时本文指出应控制炉渣碱度、FeO、终点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并应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氧气顶吹转炉脱磷的热力学分析人手,探讨了冶炼过程中炉渣碱度、(FeO)含量对脱磷的影响、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指出造渣过程应将炉渣碱度和(FeO)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必须应重视钢水的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9.
影响转炉脱磷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转炉脱磷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了炉渣碱度、FeO的质量分数和冶炼过程温度对磷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同时本文指出应控制炉渣碱度、FeO、终点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并应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转炉脱磷的理论分析入手,探讨炉渣碱度、(FeO)含量和冶炼过程温度对磷含量的影响及回磷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等。同时指出应控制炉渣碱度、(FeO)含量、终点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并应重视钢水回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R(碱度),高∑(FeO)炉渣溅渣护炉效果差的原因,阐述了马钢二钢厂通过降低R、∑(FeO)和出钢温度以提高溅渣护炉效果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具体的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配加白云石对烧结生产和高炉冶炼的影响,提出了在目前昆钢原料条件下,烧结矿二元碱度和MgO含量适宜控制范围,以及高炉造渣制度中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3.
管挺  叶磊  万文华 《特殊钢》2021,42(2):31-34
理论计算高碳出钢冶炼所需的铁水比较常规工艺高2.9%.研究了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规律.结果 表明:转炉冶炼前期炉渣碱度控制在1.8 ~2.2,炉渣FeO含量控制在15%左右,熔池温度控制在1400~1450℃,转炉冶炼前期平均脱磷率可控制在75%.优化了冶炼过程的供氧制度、加料制度、底吹制度等,转炉终点碳含量可由原来的0...  相似文献   

14.
120 t转炉熔池中硫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俐  刘国平  丁长江  吴发达  梅忠 《钢铁》2007,42(10):29-31,35
取样测定了120 t转炉在冶炼过程中熔池中硫的变化情况,通过物料平衡计算研究了熔池中硫的来源,并研究了终点温度、炉渣碱度、渣中(FeO)对硫在渣钢间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终点温度和炉渣碱度有利于硫分配比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渣中(FeO)含量有利于硫分配比的提高,w(FeO)≥18%时,随着(FeO)含量的提高硫分配比减小;减少入炉硫负荷是冶炼低硫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承德钒钛磁铁矿的低碱度烧结过程和烧结矿质量,探讨了低碱度钒钛烧结矿替代球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高碱度钒钛烧结矿相比,低碱度钒钛烧结矿的成品率高、强度好、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好,可以满足高炉冶炼要求。但其垂直烧结速度慢,w(FeO)高。碱度控制在0.8,配碳量控制在3.4%~3.6%,配加20%的澳矿粉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攀钢熔分深还原电炉冶炼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球团过程中出现的泡沫化严重的问题,采取提高炉渣二元碱度、控制金属化球团w(FeO)和残碳量、减少低温电炉加料量等措施,使炉内泡沫化严重的现象得到控制,保证了冶炼过程的连续进行。同时钒还原率提高了13%,冶炼时间缩短了45min。  相似文献   

17.
通过脱磷与还原磷的平衡热力学研究,确定了120 t转炉双渣法冶炼低磷钢时最佳一次倒渣温度与碱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磷分配比Lp计算,得到了1450℃下,碱度、(FeO)对其影响。结合热力学软件Factsage,得到最佳的脱磷渣碱度和(FeO)。计算表明,随着炉渣碱度的增大,最佳脱磷温度区间向高温区移动;1450℃下,最佳的第一次倒渣碱度为2,最佳(FeO)为20%~25%。  相似文献   

18.
利用熔渣分子—离子共存理论,研究了电渣重熔20%CaO-20%Al_2O_3-60%CaF_2渣系在冶炼过程中,由于吸收MgO、FeO、SiO_2等夹杂物后,在渣中形成了一定浓度的FeO,而使渣系具有向钢液传递[O]的能力,考察了1 550℃下FeO、MgO质量分数以及二元碱度w(CaO)/w(SiO_2)对FeO活度的影响;分析了该渣系在1 550、1 600、1 650、1 700、1 750和1 800℃下FeO活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构建了20%CaO-20%Al_2O_3-60%CaF_2为基础渣系的六元渣系的FeO活度的模型.研究表明:FeO活度随二元碱度w(CaO)/w(SiO_2)的增加而先增大至趋于平缓后略微减小,在碱度为3.8达到最大;FeO活度随FeO质量分数增加而线性增加,高碱度时,随FeO质量分数增加FeO活度相近;碱度为1时,FeO的活度随MgO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MgO含量越高,FeO活度越大;当碱度增加到4、7、10时,FeO的活度随MgO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减小,相同质量分数的MgO时,碱度越大,FeO活度值越小;碱度为4,MgO的质量分数为1%时,FeO活度达到最大值,高碱度时,温度升高,FeO活度基本保持不变,且同一温度下,碱度越大,FeO活度反而降低.工业试验表明,该模型可以直接利用渣系对金属熔体中氧含量变化进行预测,并对减小钢液中氧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唐钢150 t转炉双渣冶炼技术工艺试验的研究分析,结合不同吹炼时期冶炼特点,确立了操作控制的关键措施,对倒炉温度、碱度、炉渣中的FeO和MgO含量及熔渣流动性等因素的合理控制,是取得良好脱磷效果的重要保证,运用控制轻烧白云石加入造渣的双渣生产试验使唐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转炉双联法是一种短周期、低成本冶炼超低磷高质量钢的有效工艺路线。文章从理论入手,分析了转炉双联法冶炼超低磷钢工艺,以及炉渣碱度、FeO含量和冶炼过程温度对磷的质量分数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