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诸葛净 《建筑师》2011,(5):73-77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关键词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本文通过“营造/建筑”这两个词汇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梳理这两个词语意涵的变化.以及20世纪初“建筑”成为独立学科的起始。并尝试初步分析这两个语词意涵变化中所蕴含的古代中国人对今日所谓建筑问题的思考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风水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各类建筑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来对于建筑、环境、人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的比较完整的人居环境和建筑营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清代恭王府的营建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选址布局、建筑经营到园林兴造三方面,探析恭王府营建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水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传统建筑与文化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回顾,分析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建筑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见解。  相似文献   

4.
王茹 《建筑师》2006,(5):70-74
本文对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环境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精神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礼乐复合”的居住建筑室内空间属性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并希望通过此来研究中国早期的居住建筑空间模式,及其背后蕴藏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对后来建筑文化和建筑室内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 传统建筑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依,两国文化历史渊博久远。中国建筑文化曾对韩国传统建筑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韩国传统建筑保持着浓郁的华夏风格。但特殊的文化习俗和地理条件,韩国的传统建筑仍然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在传统建筑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质朴的特性就是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地域化的相互进退 伴随着全球化席卷而来,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具体到建筑行业,全球化的一个典型和集中的表现就是今天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趋于“一体化”的现象,全球化对中国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正如郑时龄先生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中所讲:“无论是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7.
徽州民居的建筑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入手,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思考,发表了几点观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思维中的建筑意象与深层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剖析,提出了中国古建筑中所涵盖的建筑意象价值观与深层结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首先梳理世界及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进而从形体巨大明快,造型简洁韵律化,建筑富于理性,体现多元化的建筑思潮和建筑理论等方面论述二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特点,从而给出"删繁就简, 领异标新"是建筑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中的总体趋势,现代建筑在百年左右的时间中所取得的进步,是历史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历史悠久,艺术风格与技术手法独特,不仅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美,而且蕴含深邃的文化意义和思想内涵。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建筑装饰题材通过特殊表现手法中所隐喻的文化意涵,为进一步解读装饰语义提供参考,以揭示传统建筑审美价值和生活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李仁伟 《山西建筑》2007,33(26):87-88
分析了中国古建筑文化、近现代中国建筑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情况,研究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基本轮廓和其面临的问题,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大力发展本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段威 《新建筑》2013,(5):108-112
从建筑实践出发,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和传媒文化的变迁及其与当代建筑实践的关联。发现政治景观和消费文化是影响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两条主要线索,并分别以这两条线索结合实例展开分析,以批判的视角挖掘和探讨了近年建筑宏大叙事与媚俗之风形成的深层原因,即一种核心"价值"的缺失。对这个问题,当代中国建筑师应积极反恩.应倡导谦和而自信、批判而继承、积极而从容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哲学根基,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思想与西方相比并不强调理性化与科学化。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也使其在与自然相和谐、与生态环境相统一上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王浪 《山西建筑》2004,30(13):21-22,31
结合对中西方居住建筑环境特点的介绍,就中西建筑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中西方居住建筑环境与其所处的文化整体环境存在着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制、数字构成、空间构成、色彩等方面对与中国古代建筑相关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不仅表现在单体建筑上的完整性与逻辑性,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影响,构成一种多元化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对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作了阐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于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以及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文章在阐明“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时特别指出: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应开拓性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文章最后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繁出版有所评价--应视为近十年来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一大进展,它必将对中国建筑研究以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五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炳坚 《建筑创作》2007,93(3):135-137
建筑是人类为居住和相关社会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特殊器物。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世界文化的交融给建筑刻上了外来文化的痕迹,但这种痕迹不能替代建筑的本土特征。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建筑传统文化非常丰厚的民族,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和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光荣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常健  叶茂 《华中建筑》2014,(11):146-150
该文以分形的视角重新审视以传统城市、古典园林、古建筑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其与分形同源于自然的建筑创作思想,其"不谓分形"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分形性的建筑创作实态。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分形多层次自相似迭代组织思想、分形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统一的几何形态的深厚渊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魅力本质。同时更为当前延续历史建筑文化的精髓,探索未来分形于建筑文化领域的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借鉴。  相似文献   

20.
蔡凌 《新建筑》2005,(4):4-6
建筑、村落、建筑文化区是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三个层次。针对每一个研究层次,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建筑层次应包含载体空间、事件、过程的研究,村落层次应进行村落形态、村落空间与村落历史的研究,而建筑文化区的研究则应建立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利用文化区、区域共同传统、文化变迁的理论进行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