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CaO-Fe2O3-CaF2基粉剂在铁水预处理中的脱磷效果,对该渣重要性能指数Cao/Fe2O3及助熔剂含量对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对宝钢二炼钢铁水预处理工艺影响CaO-Fe2O3-CaF2基粉剂脱磷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工业实际操作中,脱磷前硅含量,铁水温度,铁水中硫含量都会影响脱磷率。  相似文献   

2.
CaO—Fe2O3—CaF2铁水预处理脱磷熔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乐可襄  董元篪  王世俊 《炼钢》2001,17(1):48-50
在实验室小型实验炉内进行了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实验研究,渣的主要组元为CaO-Fe2O3-CaF2,研究了铁液中原始硅含量对脱磷率的影响。同时实验研究添加Na2CO3、BaO和助熔剂CaCl2对脱磷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宝钢预处理熔剂中氟含量和钠含量较高,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铁水预处理脱磷、脱硫实验。在基本组成为CaO-Fe2O3-CaF2系和Na2CO3系的熔剂中分别配加不同的添加剂,从而在降低氟、钠含量的情况下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铁水的脱磷率。研究结果表明:用白云石和Al2O3替代部分CaF2,可将铁水终点磷含量控制在0.004%的水平。脱磷率高达94.59%.但脱硫率降低了17.39%;联动处理中出现了回磷现象。  相似文献   

4.
转炉炼钢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各国均在努力寻求粉尘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粉尘脱磷剂内在组分对铁水脱磷的影响,分析了各组分对铁水脱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作氧化剂脱磷效果仅次于Fe2 O3试剂,脱磷率分别为84.78%和84.32%,Na2CO3和BaO作固定剂效果均比CaO好;使用质量分数为4%CaF2+6%Na2 CO3作助熔剂可使脱磷率达到89.13%;控制铁水初始硅的质量分数在0.09%~0.15%可以提高铁水脱磷率;脱磷剂中的P2O5会显著降低脱磷剂脱磷率.因此,使用粉尘研制的脱磷剂可在氧化剂、固定剂和助熔剂方面进行优化,同时控制铁水初始硅含量和减少粉尘带入的P2O5含量,可提高脱磷剂脱磷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预处理CaO-Fe2O3-CaF2系脱磷熔剂进行实验研究,变化渣系中CaO、Fe2O3和CaF2之间的比例,并在脱磷剂中分别配加Al2O3和Na2CO3,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脱磷率。实验结果表明:熔剂脱磷率随m(CaF2)/m(Fe2O3)(钙氧比)的增大而增大;用Al2O3部分替代CaF2,终点钢中ω(P)可以控制在0.003%-0.006%的水平,脱磷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CaO-Fe2O3-CaF2系熔剂进行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实验研究,在脱磷剂中分别配加Ca0,Al2O3和Na2CO3,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脱磷率。实验结果表明:用Al2O3替代部分CaF2,终点[P]含量可以控制在0.003%-0.006%的水平,脱磷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转炉渣对铁水脱磷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上型  郭湛 《炼钢》2004,20(6):37-39,44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转炉渣组成,利用CaO-SiQ-Fe2O3-MnO2-MgO-P2O5-Al2O3-CaF2系熔剂对铁水进行脱磷预处理。实验发现: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铁水发生回磷反应。在铁水回磷状态下,测定了磷在渣中的传质系数。讨论了回磷原因和抑制铁水回磷反应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铁水脱磷预处理时间和转炉渣的优化组成。  相似文献   

8.
针对宝钢二炼钢铁水三脱预处理工序,建立了铁水温降机理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与参数的选取密切相关;随熔剂中CaO含量增加,Fe2O3含量减少,铁水温降减小;随脱磷率增大、碳酸钠利用率提高,铁水温降减小;随脱碳率修正系数增大,铁水温降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Al2O3、Na2O和TiO2作为铁水预处理渣的助熔剂对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影响,借助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绘制了CaO-FeO-SiO2渣系1 573 K液相区。随着Al2O3和Na2O质量分数的增加,该渣系液相区明显扩大,TiO2对渣系液相区影响不大。实验室研究采用纯铁箔替代碳饱和铁水进行热力学平衡试验,间接测定了1 573 K时铁水预处理脱磷渣与碳饱和铁水间的平衡磷分配比。结果表明,渣铁磷分配比随渣中Al2O3和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TiO2对磷分配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渣铁磷分配比随渣中Na2O质量分数和碱度的增加而增加,Na2O可显著提高渣的脱磷能力;渣铁磷分配比随渣中FeO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合适的FeO质量分数为35%~40%。  相似文献   

10.
杨福  毕学工  罗松志 《炼钢》2012,28(1):33-36
为开发高效环保的高磷铁水预脱磷剂,利用FactsageTM软件绘制了Fe3O4-CaO-B2O3和Fe3O4-CaO-K2O三元相图,根据相图确定出B2O3系和K2O系脱磷剂成分的质量分数,然后在实验室进行脱磷试验,并与以CaF2为助熔剂的高磷铁水预脱磷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O3能够完全替代CaF2作为助熔剂进行高磷铁水的脱磷预处理,控制w(P)<0.1%,此时w(B2O3)/w(CaO)=0.16,用此种脱磷剂进行脱磷时,化渣良好且不产生泡沫渣,脱磷率也最高。而K2O系脱磷剂的脱磷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针对w([P])在0.33%~0.44%的中磷铁水,在1 350℃条件下采用喷吹法对同时脱磷脱硫渣系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CaO过剩系数、氧化剂过剩系数和w(CaF_2)/w(CaO)对脱磷的影响不大,但对脱硫影响显著。综合考虑脱磷率、脱硫率和渣量,最佳渣剂组成为CaO过剩系数45%,氧化剂过剩系数15%,w(CaF_2)/w(CaO)为0.5;用B_2O_3代替CaF_2,须将w(B_2O_3)/w(CaO)控制在0.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间接测量法,测定了CaF2系和B2O3系脱磷渣的磷分配.即首先测量磷在液态渣和固态铁间的分配比,再通过计算得到磷在液态渣和铁水之间分配比,同时根据渣系成分和光学碱度计算了磷容量.同时采用了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与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脱磷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2O3系预脱磷渣的磷容量远大于CaF2系预脱磷渣的磷容量,因此可以用B2O3全部替代CaF2作为助熔剂进行高磷铁水的预脱磷处理,2种渣系的磷分配均随渣中有效Ca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用B2O3作为助熔剂时,B2O3能与渣中高熔点物质2CaO·SiO2和3CaO·P2O5反应生成低熔点物质,从而起到助熔的作用.且w(B2O3)/w(CaO)比值为0.16时,磷分配比为最高值,即该渣脱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钼丝挂渣法对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氩站顶渣的发泡指数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当碱度在0.6~1.2之间,ω(MgO)为7%~20%时,碱度升高或ω(MgO)增加,能够有效抑制炉渣的起泡;高含量的CaF2(﹥6%)有利于抑制炉渣的起泡;Al2O3对炉渣的发泡指数影响并不明显。具有较弱的起泡性能的顶渣成分范围是:ω(CaO)/ω(SiO2)为0.8~1.2,ω(MgO)=10%~20%,ω(Al2O3)=9.45%,ω(CaF2)=2%,ω(FeO)2.02%。向顶渣中加入适量的CaO和MgO,可有效抑制顶渣的起泡。  相似文献   

14.
钢液二次精炼用CaO基熔剂的脱磷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CaO基熔渣和钢液之间在1853K脱磷平衡实验结果,利用CaO-Fe2O3-CaF2和CaO-BaO-Fe2O3-CaF2熔剂对钢液进行二次精炼脱磷试验,试验发现,采用优化组成的CaO基熔剂,可得到大于90%的脱磷率,能将钢液磷含量从0.05%降低到0.005%以下。  相似文献   

15.
除尘灰制备炼钢脱磷剂极具实用价值,但其所含CaO类杂质却会影响脱磷.1 400℃条件下,参考Fe2O3-CaO-CaCl2系脱磷剂,分别利用不同摩尔比的Ca(OH)2、CaCO3替换脱磷剂中的CaO,对磷质量分数为0.3%的铁水进行了脱磷试验.同时,分别利用CaO、Ca(OH)2、CaCO3作为固定剂,研究了各自的铁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系统研究五元含氟渣系各组元对熔渣电导率的影响,根据5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法设计渣系,使用RTW-10熔渣物性测定仪,采用交流4探针法,测定了1600℃下各渣系的电导率;研究了各组元对含氟渣系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aF2的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在10%~75%时,随着Al2O3和SiO2含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减小,而随着CaF2、MgO和CaO含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大;在w(Al2O3)=20%、w(MgO)=10%和w(CaF2)=50%时,当w(CaO)小于7%,随着w(SiO2)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减小,而当w(CaO)大于7%时,随着w(SiO2)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增大;在w(SiO2)=10%、w(MgO)=10%和w(CaF2)=50%时,当w(Al2O3)小于11%时,随着w(CaO)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减小,当w(Al2O3)大于11%,随着w(CaO)的递增电导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斑岩型钼矿岩石化学指标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翠岭斑岩型钼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用于斑岩型钼矿床勘查的岩石化学指标,ω(Na2O)/ω(K2O)、ω(CaO)/ω(MgO)随Mo矿化强度增强有规律地变化,ω(Na2O)/ω(K2O)随W、Cu矿化强度增强有规律地变化,可以有效指示斑岩型矿化体的存在及其矿化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