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Petrozuata是一家由上游、下游、管道和海上作业组成的综合公司。目前,它正在委内瑞拉的Orinoco利用分支井钻井和完井技术开采稠油。Orinoco工区长700km,宽50~100km,储藏了大量稠油和超稠油,现有原油储量1.2×1012桶,最终可采储量(240~270)×109桶。产层Oficina埋深2000~4000英尺,CerroNegro的易开发砂岩油藏最厚,且油藏厚度和质量向西部和南部递减。Petrozuata最初设计采用单一水平并开发Orinoco工区,当发现油藏分散程度…  相似文献   

2.
重复压裂技术的几项重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渗油气藏开采中,重复压裂是必须采取的措施。有些井重复压裂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研究工作表明,正确选择重复压裂井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文中介绍了较为科学的选井方法。如果能结合利用应力发迹的有利条件,针对老缝存在的问题采取工艺措施,则能改善重复压裂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Sperry-Sun公司利用分支提高单个油藏名多个油藏开采效率的情况,以及该公司采用侧向回接系统钻多个分支井眼的技术,还要介绍该公司如何利用成对水平井实施“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提高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位移井钻井是断水平井之后国外90年代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它是优化开发海上或浅海油田的有效方法,并能节约油田开发综合成本。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的特点,发展的原因,大位移井钻井的技术关键以及在大位移井钻井中应用的几面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限国内外水平井固井水泥浆发展状况以及风城超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地质概况,并根据固井技术的要求,进行了水泥浆室内研究,即分散性,零析水、紊流水泥浆研究;超稠油热采水平井固井水泥浆颗粒沉淀对比试验,水泥石抗高温强度衰减及水泥浆对套管粘结强度试验。  相似文献   

6.
DQ��30Y�������ö���װ�ý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能满足小井眼钻井、定向井、侧钻井及修井等作业的全液压驱动方式的钻修两用顶部驱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机理和结构仿真研究工作。在该装置的研制过程中,采用机械自动化设计软件(Pro/engineer),通过建立各零部件的三维实体模型、结构装配、干涉检验、力学分析,实现了对DQ-30Y钻修两用顶驱装置的结构仿真研究。找到了该装置在原零部件设计中和装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设计方案,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反馈到试制单位,从而缩短了该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成本,提高了该产品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浅层(超)稠油开发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浅层稠油SAGD水平井与采油直井联合开采技术方案,能有效解决水平井开采中沉没度不够、油井维护困难等诸多问题。针对该方案实施中存在水平井钻井难度大、两井连通风险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借助最新的MGT磁导航钻井技术,实现了水平井井眼轨迹的精确控制,满足了SAGD水平井轨迹控制的要求。结合MGT磁导航技术,采用研制的特殊大直径套管段铣和扩眼造穴工具,保证了水平井和直井的成功连通。SAGD水平井与直井采用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合理制定两井联合完井工艺流程,形成了完整的适合SAGD水平井与直井联合作业的砾石充填完井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小区块、油量较小油田的采油问题,设计了HCXJC270-6抽汲式采油绞车。该采油绞车由发动机模块、变频电控模块、电动机模块、机械传动模块以及滚筒与排绳模块组成,它利用发电机产生电能通过变频器的调节实现在操作室内对电动机转速的控制,进而实现对绞车抽采速度的控制。现场试验表明,在井内放出2500m钢绳,逐步加载可顺利提升50kN(等效于5000m钢绳全部放出的设计载荷)重物,拉力计显示63.13kN;加载到70kN(等效于5000m钢绳全部放出的设计极限载荷),仍可顺利提升,排绳机构运行正常。变频控制器响应灵敏,刹车手柄等操作无滞阻。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吞吐井自喷周期短、井下温度高、出油管线回压高以及井浅等特点和常规转抽方法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开展不动注汽管柱转抽油工艺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此外,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新研制成的吞吐井停喷后,不需修井能直接转抽的不动注汽管柱转抽工艺,并根据这套工艺的性能和现场应用情况,阐明了所节约的直接费用和该工艺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介绍了Repsol-YPF Maxus公司在印尼苏门答腊东南东拉马(East Rama)油田使用多分支井技术的情况。Repsol-YPF引进多分支井技术的目的是想减少钻井、采油及装备方面的成本;另外还增加海上平台井口槽的利用率。2001年8月,用BIMA号多用途服务浮式平台成功地钻成了两口试验井,从而开始了此项目。一口试验井——东拉马AC-6P井为直井;另一口试验井——东拉马AC-7P井,它是从东拉马AC-6P井表层套管内进行开窗侧钻的一口定向井。这些试验井在塔朗阿卡尔(Talang Akar)组中成功地发现了两个油气产层。据此,东拉马油田需要钻更多的生产井。受平台井口槽的限制(即现有的一个井口槽配以需求即可做到最优油层开采)选择了多分支井技术。该技术的使用不仅将有可能导致未来的油井建设能节约油田开发项目的成本,而且还可计算和比较两口单井和一口多分支井的成本。本文分述了选择多分支井作为开发方案的原因、井的设计、设备以及所有的经营业绩;涉及的问题包括战略井设计、经济分析以及钻井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取得的经验相信会对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多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和钻井进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板壳理论,对渤海绥中36-1J区丛式井表层无钻井时间固作业方案作了研究。对于表层环板结构,提出了环板简支中心固支边的受力模式,进行了推导和分析,从而得出了相应弯矩和应力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从设计上确立敢无钻井时间固表层作业的构想,并实现了这一构想,节约18.18个船天,节约钻井费用3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15.
浅层稠油热坑道内开采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坑道采油技术是稠油开发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利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原理,通过油砂层下面的巷道系统向油砂层中钻水平井进行热力采油,对开采特浅层、超稠油油藏和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可达50%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坑道采油技术在国外稠油油田的应用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技术研究局利用竖井和坑道进行的UTF采油工艺以及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并介绍了与常规稠油开采方法不同的坑道内钻井施工,为国内开发稠油油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辽河稠油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之一。与稀油井相比,稠油水平井具有地层胶结疏松、井眼易垮塌、需要注汽热采以及在采油期间井眼出砂等特点,因此,钻井成本也相应增加。根据辽河油田已完成的三口水平井的情况,对稠油水平井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应用水平井开发稠油油藏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并降低钻井成本,为高效快速钻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总结国内外超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喷射钻井的实际状况,探讨了当前国内研究开发30-50MPa井下增压泵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对我国高压喷射钻井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体钻井作为一种特殊工艺井,随着该技术的深入推广应用,施工中发现一些工艺问题,为此根据现场需求进行了气体钻井注气参数监测系统、可调式固定基墩、排砂管线防损弯头/三通改进、放气撬远程控制技术等技术配套,通过这些技术配套,使气体钻井设备运转更加可靠安全,解决了许多现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使气体钻井更加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气体钻井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塔深1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阿克库勒凸起东缘寒武系建隆性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含油气特性,2006年7月在塔里木盆地钻成了1口特深科学探索井——塔深1井,该井设计井深8000 m,完钻井深8408 m。因井深引发的各种问题大幅度地增加了钻井的风险,施工中通过采用合理的井身结构,应用E-3000型9000 m电动钻机,配合各种钻井技术,并优选钻具组合、钻头、钻井参数,维护处理钻井液性能,规范钻井操作等措施,最终保证了较好的井眼稳定性和井身质量,并在完钻后将各层套管安全下到位完成固井作业,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钻井任务。该井的顺利完钻和新钻井技术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他超深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基础固井地锚提拉套管预应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注井固井时对套管柱进行预应力处理,可以防止套管在高温注汽条件下的早期损坏。基础固井地锚提拉套管预应力技术,主要是在一次下井的套管柱固井中,使用新型套管地锚,应用内压-提拉法对套管柱施加预应力。辽河油田从1986年开始至1989年,在稠油开采的240口注汽并应用基础固井地锚提拉套管预应力技术,均获得成功,解决了套管预应力固井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了施工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辽河WA-Ⅰ型卡瓦套管地锚的性能和工作原理,简述了基础固井地锚提拉套管预应力技术的工艺流程,给出了有关管柱预应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应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