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关于光纤用户传输网的研究(续)解金山,赵玉兰,桂厚义,杨邦湘(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43O074)STUDYONFIBEROPTICSUBSCRIBERNETWORK(Continued)¥XIEJin-Shan;ZHAOYu-Lan;GUIHouyi;...  相似文献   

2.
系统详细地阐述了光纤用户传输网的原理、网络结构及相关技术,对我国发展光纤用户网应采取的技术政策与措施也进行了全面论述。本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引言·光纤用户网的基本概念与网络结构·光纤用户网的关键技术·光纤用户网的建设方法·光纤用户网的技术经济分析·光纤用户网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与问题·发展光纤用户同我国应采取的技术政策与措施附录·光纤用户网在各个国家发展情况综述·光纤用户网子课题及其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4.
光纤用户网路的经济分析和发展策略(续)范清(广东省邮电科研所)2.2光纤用户环路与复用设备比较RSS和RSM可以看成是将母局的用户级拉出来,仅增加两端的数字2Mb/s接口,其用户级的费用已计入母局成本。建立一个RSS远端模块局,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局...  相似文献   

5.
光纤用户网路的经济分析和发展策略(续)范清(广东省邮电科研所)3光纤用户环路与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关系3.1有线电视网的结构有线电视是将公共的节目信号源,通过有线传输设备向社会各区域分配多个节目信号的系统。节目源可以是电视、音乐广播、信息数据等。有线电视...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光纤用户接入网(OAN)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光纤用户接入网(OAN)的概念,拓扑结构,应用形式及关键技术,另外还介绍了OAN的一种特殊形式-光无源用户接入网(PON)中传输信道的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世界电信》1995,8(5):14-16
数字微波接力系统应用 于SDH网的几个问题 1.接口 微波接力系统应该在网络结点处接口,电接口按照CCITT建议G.703,光接口按照CCITT建议G.957。至于空中接口,没有作详细规定。物理接口可能包括扰码、去扰码、纠错编译码、调制解调、上下变频、功率放大器(可能包括自动发射功率控制)、滤波等。 ITU-R目前没有规定统一的射频空中接口,因为这样就要求如下许多参数标准化,如调制和编译码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光纤同步网讲座(五):同步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续)王廷尧(天津光电通信公司300211)4.1.3误码性能规范在G.821建议与G.826建议(草案)中,均对于误码性能指标作了明确规定。4.1.3.164kb/s数字连接性能指标与分配在G.821建议中...  相似文献   

17.
谭淑贞 《电信技术》1996,(5):5-6,15
ATM传输网概念(下)谭淑贞4业务量管理和网络资源管理ATM采用的是统计多路复用原理,所以不像同步转移模式(STM)那样能保证信息在比特流上所分配的位置,因此,ATM传输中就有可能出现超过允许容量的情况。若这种情况发生在网的入口处,即用户一网间的接口...  相似文献   

18.
ATM传输网概念(上)用ATM构成的网络称ATM传输网(见图1),它是BISDN的基础。1ATM在OSI层次模型中的位置OSI(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是为了实现不同计算机间及终端间的通信,由国际组织IT...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近年来为了适应高速和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高密度和高效率的互连布线的需要,日本住友和藤仓两家公司在MT/MPO光纤连接器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重点在这些连接器中的关键部件MT套筒的改进。采用了注塑成形的PPS新材料来制造套筒.以取得超低而稳定的介人损耗;提出了在连接端面附近的导引孔周围打倒角.以改善反复接插的耐久性。引入了最大达16芯的单维MT连接器和最大达60芯的2-维阵列MT连接器,以代替用多个12芯MT套筒的大芯数连接器,显著增加了光纤密度。开发了2-维阵列MT连接器用的24芯扁光纤带光缆代替圆光缆。文章介绍了这些新开发的产品的光学、机械和环境等方面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20.
1.市内线路的特点市内公用网有两类线路,即局间线路和用户线路。根据美国的调查统计,它们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0km和4km。随着信息服务的增多,通信设备加强,这些线路的平均长度还将缩短。市内线路和长途线路性质不同。长途线路基本上是点与点间通信线路,它们传输高码速的数字信号,要求中继站间隔长些,借以减少整条线路的中继站数。第一代单模光纤传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