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客家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建筑与艺术成就举世瞩目。“梅州地区是客家文化的腹地”1),保存着大量有研究价值的传统客家民居建筑。本文通过对肇庆堂实测的基础上,分析其采用的装饰手法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讨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仙坑村是广东省东江流域河源地区客家建筑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之一,也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现存传统客家民居20余座,其中包括大夫第八角楼、荣封第四角楼两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堂横屋作为客家民居单幢建筑的代表,在仙坑村聚落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不同形态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是东江客家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早期建成的大夫第重视防御,在堂横屋四角楼的基础上增建寨墙、角楼,形成寨堡化八角楼格局。随着叶氏巨族的形成,荣封第四角楼建造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外防御转换为对宗族礼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兼顾空间容量与巨族形象的表达。而19世纪宗族内部的贫富不均和家庭分化导致大量小规模家宅营建的出现,以堂横屋为原型通过空间变形和自由组合,形成了更加适应日益紧张的建设用地环境和小家庭分居的经济条件的建筑群。这一系列的民居形态建构过程反映出社会环境转变下仙坑村客家聚落空间的演进,以及传统民居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以客家民居的原型空间——堂横为基础,通过适应性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组合来应对外界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位于徽州黟县的屏山村曾是徽州地区最为富饶的村落之一,明清时期祠堂数量更是多达十八栋,舒光裕堂是其中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的祠堂。为了探究舒光裕堂背后浓厚的美学韵味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通过介绍舒光裕堂翔实的调研、测绘等内容,分析了舒光裕堂建筑布局,空间和造型色彩方面的建筑特征,提出舒光裕堂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极高,值得开展翔实的研究与保护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舒光裕堂具有布局与环境相结合的自然美、功能与空间相融合的形态美、造型与文化相切合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4.
围垅屋和堂横屋是梅州西部嘉应地区的主要民居形式,通过不同时空下的案例对比,论证两者的演变线索,并从祖堂设门的差异,分析嘉应各地堂横屋的特征与围垅屋之间的关联。围垅屋源于堂横屋的客观现象是存在的,围垅屋定型后又影响堂横屋的营建,其中梅县、梅江、兴宁、平远等地区两类建筑有共通的风水意匠,并且其堂屋进数受梅州客家民系发展及宗庙祭礼改制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围垅屋和堂横屋是梅州西部嘉应地区的主要民居形式,通过不同时空下的案例对比,论证两者的演变线索,并从祖堂设门的差异,分析嘉应各地堂横屋的特征与围垅屋之间的关联。围垅屋源于堂横屋的客观现象是存在的,围垅屋定型后又影响堂横屋的营建,其中梅县、梅江、兴宁、平远等地区两类建筑有共通的风水意匠,并且其堂屋进数受梅州客家民系发展及宗庙祭礼改制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瑶 《重庆建筑》2003,(1):47-49
若瑟堂是重庆市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天主教堂。虽然其外观及内部空间都极为简洁朴素,很少装饰,但其平面形制、建筑构图元素和形体比例仍体现出成熟的哥特建筑的典型特征,并与重庆的地形条件和地方建筑环境相融合,因而在重庆建筑历史遗产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重庆若瑟堂的考察研究和分析,指出其作为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解读摆手堂     
邓晓红  李晓峰 《华中建筑》2013,(10):171-174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的物质承载空间——摆手堂,是具有祭祀、庆典和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场所,由神堂、场院、入口门楼和中心木杆或树木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具有土家特色的公共空间.该文从选址与布局、场景与活动以及地方性特征等方面对土家摆手堂进行解读.摆手堂是土家聚落特有的建筑形式,建筑类型有别于住宅、宗祠和戏场,具有公共空间属性.文章分析了摆手堂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现存摆手堂的修葺质量令人担忧等问题,提出应重视摆手堂的保护和重建,新建摆手堂应体现原生态,保护和利用土家族聚居文化的整体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邵东县荫家堂老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总体布局特色、天井院落形制和建筑装饰艺术的分析,论述湘中南地区传统大户宅第所蕴含的建筑文化,指出这一历史遗存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延方  侯莉  张谦 《华中建筑》2010,28(7):196-198
近些年,文物建筑的保护广受关注和重视,但很多保护方式并非保护而是一种破坏。该文通过对湖南老宅锦绶堂艺术价值的分析,说明文物建筑值得留存的并非只是建筑本身;通过对其历史足迹的阐述及现状保护中利弊的探究,探讨文物建筑更为合适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6,(11):59-63
选取华西坝历史建筑中具有较高建筑艺术成就的典型建筑懋德堂作为研究对象,在测绘数据的基础上,对总体布局、空间构成以及装饰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华西坝历史建筑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深入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内外国建筑师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在建筑设计实践上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11.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一种型式,发展至今,在赋予其时代使命的同时更需体现其地域性、民俗性的特色。“客天下”规划营造以客家建筑文化为脉,分析了国内首个文化旅游产业园——客天下文化旅游小镇在山水交融、空间结构、建筑营造、交通动线等方面的设计特色,体现出规划和建筑型式上的演变创新。探讨以生态营镇、业态立镇、形态塑镇“融合”的设计策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建筑文化传承与复兴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仕元  马晓 《华中建筑》2014,(5):178-182
伴随着城市化热潮,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在城市建设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景下,客家文化和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客家建筑的研究成果中理论论述居多,而传统住宅的成型是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地域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构建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上杭具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把客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家族制度、社会文化与住宅的空间联系起来,研究上杭客家民居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组织,解析在上杭特定地域中客家民居的特色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13.
福建客家民居不论在居住形式、居住规模上都与现代单元式居住小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我们以客家民居的建筑类型及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客家建筑中探寻一条能够适用于现代居住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纽带",以弥补现代居住区设计中对人文关怀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乡村建筑传统与革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建筑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筑、规划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延续。本文致力于从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分别对传统乡村建筑和新建的乡村建筑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未来乡村建筑的发展有一定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祁涛 《城市建筑》2005,(12):22-25
本文通过对郑州世界客属文化中心方案的介绍,探讨了传统空间及文化如何融入新的都市空间,以及在城市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中如何实现由建筑单体向城市设计的尺度转换,组织复合化的建筑空间群,发挥由此而产生的空间能量,更好地实现建筑的空间、文化以及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6.
张嗣介 《华中建筑》2003,21(6):99-105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是赣、闽、粤三角区最大的客家聚居地。龙南县关西镇的新围,是赣南现存诸多客家围屋中最著地方特色的一座清代围屋民居。其建筑功能与文化理念的融合;传统思维与改革观念的协调;艺术感受与生活实用的结合;宫事构筑与休闲活动的同步,使占地面积12208m^2的新围内外建筑,成为集军事防卫与生活起居完美结合的一座围屋民居,至今散发出古老丰富客家文化历史的阵阵郁香。  相似文献   

17.
胡俊强 《重庆建筑》2015,(10):59-62
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骨架,其设计严重影响着建筑的经济性。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经济性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结构设计阶段的损失与浪费,对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建筑结构设计角度分析建筑经济性,分别从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材料以及旧建筑改造三方面分析其对建筑经济性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设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的积累,以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建筑设计方案。另外,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经济性远远高于新建建筑,其在节约造价、缩短工期以及保存城市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的步行街和市民、商家、管理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步行街的建设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建筑批评不应局限于建筑作品本身,还应该关注与该建筑发生关联的社会生活。了解各种关系的互动情形,不仅有助于理解建筑本身,并且也有助于创造新的有意义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