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7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举办的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咖啡套具"专题研讨会,在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举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方井紫砂文化城董事长徐建元,方井紫砂艺术总监、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程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李昌鸿、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  相似文献   

2.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4(1):31-32
<正>汪寅仙、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3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艺人,1958年任技  相似文献   

3.
《陶瓷工程》2010,(1):31-32
汪寅仙、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3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艺人,1958年任技术辅导,1973年进紫砂厂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造型设计创作,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82年任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任副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正>汪寅仙,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大师,亚太大师,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43年6月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吴云根、朱可心著名老艺人,197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专业从事紫砂造型创作设计,1975年7月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专修班学习结业,1982年任紫砂研究所副主任、副所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及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任付总工艺师,198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及全国"三八"红旗手,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1年  相似文献   

5.
《江苏陶瓷》2013,(2):18
3月16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紫砂工艺厂支持,北京紫砂艺术馆、紫泥公社承办的"丹青妙手——当代工笔画精品展"暨首届"荆溪杯"紫砂手工大赛在丁蜀镇紫泥公社开幕。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邵汉强、著名画家苏柏斗、省和有关市体育界人士、中国工艺、陶艺大师汪寅仙、吴鸣、省大师张正中等紫砂界人士出席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6.
王玮     
<正>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会员1969年出生于著名的陶都宜兴,从小对紫砂壶艺具有浓厚的兴趣,早期在紫砂二厂实习过程中得到多位制壶前辈和名家的悉心指点,培养了较高的审美能力。在艺术创作中善于吸取古典艺术精华,集百家之长,技艺日益精湛,其中一些作品得到汪寅仙、李昌鸿大师的指导与肯定。经二十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2月28日上午,"松竹梅柏曲未终——汪寅仙大师师徒作品展"开幕式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隆重举行。大师的亲友弟子、陶艺界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工作者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缅怀与致敬这位艺德巍巍的紫砂巨匠。汪寅仙大师作为当代紫砂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艺术经历、美学思想、创作理念、匠人精神都对紫砂界有着深厚的影响。其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对待自己要求严格、不懈精进,而对待求教者,则  相似文献   

8.
《江苏陶瓷》1989,(4):38-39
在中日友好条约签订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日本中国陶艺家交流协会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了“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览”。宜兴市副市长,宜兴陶瓷协会理事林德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师汪寅仙,助理工艺师张红华参加了中国陶艺家代表团,赴日进行陶艺交流,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6月22日下午,《中国紫砂》第三部——八集专题艺术片《壶开生面》首播暨首发仪式,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宜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和汪寅仙、吕尧臣、李昌鸿、鲍志强等近百位文化、紫砂界人士一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4月8日,由故宫博物院、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紫泥匠心——‘故宫紫砂回乡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市博物馆举行。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顾绍培以及来自故宫及国内外的陶瓷和紫砂研究专家、宜兴地区的紫砂、均陶文化研究学者、民间收藏家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宜兴市博物馆今年开馆以来,故宫博物院首次与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高层次学术研  相似文献   

11.
好书推荐     
《江苏陶瓷》2013,(4):14
《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珍壶藻鉴》、《钰壶雅集》、《朱泥壶的世界》、《古壶之美》、《宜陶之旅》、《上好紫砂器》、《荆溪紫砂器》、《荆溪朱泥》、《紫砂泰斗顾景舟》、《蒋蓉陶艺》、《宜兴紫砂器造型图集》、《当代紫砂茗陶录》、《当代紫砂群英》、《朱泥宝记》、《紫韵雅玩》、《紫砂风云》、《历代紫砂瑰宝》、《宜兴陶器图谱》、《壶谱》、《紫田耕陶人》、《天地方园》。还有更多的海外版紫砂书请来电资询。  相似文献   

12.
《江苏陶瓷》2014,(1):40-40
正2月18日,宜兴市文广新局发文公布2013年度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结果,其中陶瓷行业的单位和个人有:考核优秀的保护单位: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宜兴彩陶装饰技艺);考核优秀的代表性传承人:汪寅仙(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顾绍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  相似文献   

13.
《江苏陶瓷》2012,45(4):6-6
2012年,适逢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100周年,又是宜兴、荆溪合并成宜兴县100周年。在这"国博庆百年,紫砂贺盛世"的时候,"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大展"将于9月29日至10月14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意义非常重大。宜兴紫砂作为最靓丽的城市名片,根植于博大悠远的阳羡文化,在中国陶瓷史上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印象中国·  相似文献   

14.
《陶瓷》2020,(9)
宜兴紫砂器因为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因此而得名。宜兴紫砂器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因为制造工艺复杂、原料稀少,所以自古便有俗语称之为"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制作宜兴紫砂器的原料一般为紫泥、绿泥、红泥,俗称"富贵土"。宜兴紫砂器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风骨,而且其造型千奇百怪、变化多端,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一般情况下,宜兴紫砂器会呈现出两种造型,几何造型与自然造型。针对紫砂花货来说,便是自然造型的内容,其中造型的取材一般来自于自然,并且紫砂花货在器具上会采用浮雕的手段,对紫砂花货器具进行装饰,体现了自然美学。紫砂花货造型各异,并且器具当中的作用各异,有水壶、盆、瓶、杯、果品盛具、文房雅玩等诸多种类。笔者将针对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开展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江苏陶瓷》2013,(6):I0005-I0005
王志刚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1963年 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制陶世家,1988年 师从中国艺术家韩美林进修雕塑设计制作。1993年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学习紫砂制壶。  相似文献   

16.
正宜兴,这座以"教授之乡"享誉世界的城市,也是紫砂艺术的发源地。宜兴紫砂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名声在外,不仅因为其丰富多彩的造型,更因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融合之道,而宜兴紫砂艺术深谙此道,将茶、诗书、宗教等传统文化融于其中。新一代紫砂艺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1日上午,由宜兴市人民政府、韩美林艺术基金会主办,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支持,宜兴陶瓷博物馆协办的"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开馆仪式暨韩美林艺术讲坛"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早在2017年6月,韩美林先生提出将紫砂艺术馆落户宜兴的意向后,宜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集各部门多次进行论证,并于2018年1月确定最终馆址及建设方案。2018年4月6日下午,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奠基仪式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明叙述了宜兴五千年的制陶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制陶到宋代紫砂泥的发现,造就了宜兴"陶都"的美誉;从紫砂泥的应用到紫砂泥所制的产品功效,体现了宜兴紫砂的独特性;从宜兴悠久的茶文化对宜兴紫砂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而得到了宜兴紫砂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宜兴的先祖以慧眼识别五色土,以巧手和智慧制造紫砂陶,在"拍、打"之中,赋予这块独特的泥土以生命和灵气.随着文明的演进,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国际陶艺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的匾牌.2007年"宜兴紫砂"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兴紫砂被世界许多著名的博物馆收藏,许多紫砂艺人频频到美国、英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交流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宜兴的紫砂艺人开创了"满堂皆君子"的竹器门类,从传世经典《竹鼓壶》、《竹节壶》到顾景舟大师、汪寅仙大师都演绎过继承传统、风格鲜明、工艺精湛、神韵俱佳的竹型茶具,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典范,无论是以竹入壶,还是以竹饰壶,都时刻引领着我们创作出更新更好的紫砂艺术作品。从整体上来看此壶《素竹鼎》,色泽乌亮沉稳,外形大气写意,以紫砂光素的手法来处理,壶身的竹节棱线清晰,戴氏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竹叶相贴,摒弃了传统的装饰手法,同时把中国古代青铜礼器鼎的庄严肃穆和金属质感表露无遗,无论从表面的明针工艺处理,还是人文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可谓是壶中一绝,令人耳目一新,啧啧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