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视角是现代小说经常使用的写作技巧,是叙事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在传统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托马斯.哈代不仅采用了传统小说惯用的全知视角,还灵活恰当地使用了人物有限视角和多重式人物视角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道德风尚,突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笔者将就此做详细的分析,并指出各种叙事视角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作者主题思想的阐述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说继承了阿拉伯口述故事的传统,将悬念与情节结合吸引读者。在叙事时间上,作者运用倒叙、预叙、拉长时距的手法,营造悬念。在叙事视角上,他利用人物内视角的有限性,造成读者认知空缺,形成谜、凶兆、秘密三种悬念形式。悬念是《罪孽》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叙事技巧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坚持了全知叙述的传统。作者一方面通过借用人物的"内视角"展现其直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全知叙述者的"外视角"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小说叙述者在进行"内省"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通过"外察"表现人物的外在行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内""外"结合扩大了叙事范围,增强了叙事功能,重组了叙事结构,深化了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4.
人物通讯写作要写好人物,需要有一条贯穿作者、作品、社会生活和读者的红线,这就是作者的情感。作者要有真情实感,做到采访过程中"动心"、写作过程中"动情"并追求作品的"动人"。  相似文献   

5.
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作者、读者和互文本共同参与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形成一个广阔的意义域,由于各种新成分的加入而不断螺旋式发展。在作者的创作中和读者的理解中,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圣经》故事就是集体无意识最典型的体现,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对人们思想思维产生影响。在英美文学中,诸多作家通过直接引用故事中的人物或采用隐喻或象征手法指涉故事情节来烘托作品的主题,读者也可从《圣经》故事的某个视角以获得对文本的更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叙述视角的转换,叙述者"我"与人物"我"角色分离的角度分析了小说<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并就人物的复杂性与新奇性对叙事分析造成的影响作了概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篇运用小说叙事学理论对茅盾《幻灭》文本的叙述视角进行了分析.《幻灭》是茅盾先生反映大革命前后部分青年知识分子面临革命实际的种种幻想和破灭心态的中篇小说处女作.其文本涉及了全知、自视、旁视和转视等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是文本的主叙述角度,它时而深入人物内心,时而抽身事外;要么走近读者,要么保持距离,与其他叙述视角交错,使文本叙述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对读者形成审美情感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沃尔夫冈·伊瑟尔有关文学文本和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叙述视角,探讨了作品中的空白对读者的启示意义,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同时揭示了"不确定性"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形成个人见解和探寻小说深层主题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比较分析《序曲》《启示》和《莫斯小姐的一天》三部小说中不同的女性人物,发现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为潜藏文本的解读埋下了伏笔。例如,曼斯菲尔德充分借助"镜像"和"叙事视角的转换"这两个"障眼法",将女主人公不为人知的"真实自我"隐匿在潜文本中。这种潜文本的叙事策略,巧妙地揭示了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女性人物自身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本人出于女性的天性,先于时代,自觉为女性争取独立、平等和自由而发出呐喊。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扁平人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特征,分析了"扁平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认为"扁平人物"可以衬托"圆形人物"、可以推动或延缓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作者的好恶褒贬。"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作品的人物塑造才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