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2)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赤壁赋》、《连奴娇.赤壁怀古》更是作为他的佳作被反复诵读。然而绝大多数人只了解他在诗词上的成就,对他在其它方面的造诣知之甚少。本文试图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这篇文章来探究苏轼的绘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在我国,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许慎《说文》中竹部收字151个,是《说文解字》所收部首的一个大类,其涉及到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对竹部字的归纳探讨,揭示竹子在古人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4)
在明清曲家对《香囊记》的评价中,吕天成的"妙品"说是对《香囊记》的最高评价。"妙品"说是吕天成不拘时俗、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词工白整,尽填学问"的概括准确揭示出《香囊记》的语言特征。同时吕天成"此派从《琵琶》来"的论断,更为重新评价《香囊记》的艺术特征提供了思路。按照吕天成的提示,对《香囊记》与《琵琶记》进行仔细比较,可以发现,《香囊记》除语言典雅工整外,更具有情节曲折多变,结构严整巧妙的艺术特征,堪称"前辈中最佳传奇",在明代传奇的"文人化"进程中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周官·春官·大司乐》有《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乐舞名,而未提及其所属年代。郑玄以之与黄帝以下六代之王对应,经后世经师附会,殆成定说。然所谓"六代大舞",乃是采缀《乐纬》《元命包》而成;周代乐舞,不过《韶》《夏》《赉》《武》,而以文舞(籥舞)、武舞(干舞)为主体;《周官》"大舞""小舞"说为虚拟;以《云门》等祭天地四方百神、特祭姜嫄,均有违史实。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山水诗创作能做到情、景、理的浑融,其山水诗既有"哲思",又不失"情趣"。本文以其山水诗《百步洪》其一为对象浅析其中的哲理情思。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琵琶记》被誉为是"南戏之祖",在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琵琶记》在人物形象刻画、剧情设置上都有着一些需要考究的问题,其中蔡伯喈的形象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在故事不断流传的过程中,蔡伯喈的形象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从元末时代背景、高明生平经历及思想这两个方面探析蔡伯喈这个人物形象设置的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琵琶记》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易传》中遍布着的"错杂"观念,是"文"的精神的体现。《易传》以"错杂"释"文",不仅意味着充实丰富、开放包容,反对单一纯粹;而且它对异质共存的肯定还为"文"注入了相济相推的动力,促成了"文"的活动性与生命感,从而使之超越单纯的空间性秩序,成为兼具时间性的存在历程;并利用"以他平他"之理,在此时空历程中谋求动态平衡。所以,《易传》之"文"不是现成的或完成的,而是处于"变动不居"的生成过程之中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错杂的感性形式,而且还是宇宙万物之整体的、变动性的存在。它既"富有""日新",又广大和谐。在《易传》这样的"文"与人文的理想影响下,中国文化以其开放的心胸,不断吸收"他"质,一体同仁,形成广大的空间格局和悠久的时间绵延,成为世界上唯一持续至今的文明古国及大国。这是通过《易传》之"错杂"的丰厚内涵而获得的中国"文"与人文传统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
"王魁故事"在宋朝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而王魁故事中的"桂英"也因其独具特色的性格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尤其是话本《王魁》和传奇《焚香记》两部作品中,桂英的形象都深入人心。通过两部作品中对桂英形象的全面分析,观看桂英这一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3)
唐代李功佐创作的《南柯太守传》与明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南柯记》同样描绘著名的"南柯一梦"故事。但两部作品在思想内蕴、情感指向以及终极世界的建构上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本文从文本本身着眼,分析细节处理与文字蕴藉中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差异,并试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浮生若梦"思想及其内涵源流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3):117-118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每一篇都阐述了对于为文的指导。作为"文之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纬》篇,既体现了刘勰"宗经"的指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6):5-7
《周易·损》卦卦辞"曷之用"言限其用度,"曷"通"遏","之"犹"其"。《否》《泰》两卦初爻爻辞"拔茅茹以其汇",意即拔茅而食以凝聚人心,"茹"训"食","汇"训"聚"。《蹇》卦上六爻辞"往蹇来硕"意谓往则蹇难,来心(从阳之志)坚决,"硕"通"石",喻其坚。《鼎》卦九三爻辞"鼎耳革"言鼎新之时却务革故,"耳"通"而"。《既济》六二爻辞"妇丧其茀",谓妇人失去了保护,"茀",喻护卫。《否》卦象辞"俭德辟难"言敛抑仕进之心以避祸难,"德"训"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4)
<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多数的梦零零碎碎,醒来便不能记起;而有一些梦,却如同真正体验了一般,梦中哭、梦中笑,醒来时还会沉浸在梦境中,不能走出。正因为这样,我们读到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才会非常感动。这首《江城子》的副标题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乙卯(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已经十年了,那一夜,苏轼梦见了妻子,醒来便记下了这个梦,写了这首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119-126
欧阳修《醉翁亭记》成文后,天下传诵,家至户到。纵观历代《醉翁亭记》的流传散布,在刻印传抄等纸本传播外,还通过石刻、音乐和书画等跨文本的方式传播。在石刻方面,北宋曾三次刻石立碑,明清又据苏轼草书《醉翁亭记》摹勒入石;在音乐方面,先是沈遵慕名而作琴曲,欧阳修、苏轼和郭正祥为之补词,后又再由黄庭坚等人櫽括入词、散曲、岔曲;在书画方面,历代书家为文气所驱而书《醉翁亭记》,画家亦据文作画,呈现《醉翁亭记》的情境。《醉翁亭记》的跨文本传播,一方面打破了文学与艺术的界限,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醉翁亭记》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14.
《建造师》2008,(4)
道家学派的两位主要创始人——老聃(老子)与庄周(庄子)以及反映他们主要思想的《老子》、《庄子》是研究道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其中,《老子》的"大音希声"及《庄子》的"至乐无乐"、"法天贵真"等论述又都内含着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音乐美学思想,而且《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之上,对《老子》既有一定的发展又有一定的改造与补充。《庄子》与《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又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卦爻辞中包含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经过《易传》的系统阐释,人生哲学形成体系,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与《营造法式》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的两部经典文本。《考工记》几千年以来被广泛阅读和研究,《营造法式》则流布惨淡影响甚微,直到当代被重新印刷与研究。两部经典传承的差异源于社会政治文化力量通过对阅读目标的引导,对文本写作的组织及其传播资源的控制限制了建筑技术以文本为媒介的传播,这是古代中国建筑技术典型的文本情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2):116-117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四处史料讹误之处进行考辨,企盼学者在利用两《唐书》时避免以讹传讹。[方法/过程]利用陈垣先生"校勘四法"中的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对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讹误之处进行校勘。[结果/结论]第一,《旧唐书》中"太穆皇后"当作"穆皇后","太"字属衍文;第二,《新唐书》中"右骁卫将军"当作"右骁卫大将军",脱"大"字;第三,《新唐书》中"赵恭仁"当作"杨恭仁";第四,《新唐书》中"淮南道"当作"东南道"。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
汉简本《孙子》的文献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篇目次序的排列,不同于传世宋本,即始于《计篇》而迄于《火攻篇》,特点是以战争价值观为立足点,注重"兵凶战危"的用兵宗旨与原则,这显然是对孙子兵学思想更为合理的逻辑揭示。它的文字内容本身,澄清了传世历史典籍中征引《孙子》之文有异于传世本《孙子兵法》文字的谜团,如"攻则有余,守则不足"当作"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卒善而养之"实为"卒共而养之",传世本"上将军"中"军"字乃衍文,等等,皆赖竹简本发现而得以说明。再则,汉简本与传世本的有差异性文句,虽均可疏通解读,但汉简本的文义与语境显然更贴切妥恰,如"合之以文"即明显优胜于"令之以文"。至于汉简本与传世本比较,有助于了解和认识《孙子》流传过程中所折射的特定历史文化精神风貌,如竹简本《形篇》"无奇胜"之悄然"失踪",竹简本《计篇》中"顺逆,兵胜也"的文字被删去,等等,即为显著例子。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古语云:"春女思,秋士悲",悲秋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在相隔一千多年的东西方,有两位著名的诗人借秋抒情。一位是我国唐代的"诗圣"杜甫,另一位则是英国近代伟大的诗人雪莱。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登高》和《西风颂》,抒发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在康熙、乾隆年间出现的"张扬朱学派"《仪礼》研究学者中,盛世佐以独特的《仪礼》诠释方式,引起了许多礼学名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以"博综、折衷、自得"的穷经风格,继承和发扬了其师桑调元的问学主张。盛世佐对《仪礼》的研究,既有对《仪礼》本经及《记》文认知的独到见解,也有对《仪礼》诠释史上某些重要学者重要著述的清醒认知;由于不囿于前贤成说,他的"自得"研究成果中,对《仪礼》经文及其郑《注》的文字讹误进行了纠谬校勘,并通过文字的音韵训诂和传统仪制的文献考量诸法,攻驳错误诠释,大胆求证,体现出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