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对低COD的石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通过乳液聚合法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可聚合季铵盐进行三元共聚,以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苯乙烯(PS)微球吸附树脂。采用IR、SEM、BET等手段对树脂进行表征,并与市售吸附树脂D301、XAD⁃4、NDA⁃150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对比。结果表明,合成树脂呈不规则球形,直径在0.2~0.4 mm,24 h内可将石化二级废水的COD从100 mg/L降至20 mg/L以下。该树脂对石化废水的吸附行为接近单分子层的吸附,饱和吸附量达到89.0 mg/g,高于市售树脂D301(85.5 mg/g)、NDA⁃150(30.4 mg/g)以及XAD⁃4(58.8 mg/g)。臭氧氧化再生结果表明,合成的PS树脂可循环再生4次以上,较其他几种传统的吸附树脂具有更好的再生性能。该材料可以作为处理石化废水的良好吸附剂应用于低COD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2.
对NKA树脂处理含酚废水进行了静态吸附研究,重点探讨了在不同的温度、浓度、PH值条件下对吸附的影响,为进一步处理含酚废水的动态实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DA—201树脂吸附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树脂吸附法处理硝基苯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H-103、HZ-816、JX-101、HZ-818、HZ-803树脂对水溶液中硝基苯的吸附行为及热力学性质,并结合动态实验建立了用HZ-816树脂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处理后硝基苯浓度由1 800 mg.L-1降至2.5 mg.L-1以下.该处理工艺投资少、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可望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废水中COD的处理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找到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效果好的处理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利用天然藻类中绿藻、硅藻处理不同类型废水,以COD作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绿藻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最高。同时探讨了不同初始浓度的COD、不同种类废水中COD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派拉丁黄GR的模拟染色废水絮凝后滤液中染料在D301树脂中的吸附行为.静态研究表明:在絮凝后滤液中染料的浓度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速率用La—gergren方程拟合是可靠的.对照研究了D301树脂、活性炭和煤渣上派拉丁黄GR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D301树脂的吸附能力强于活性炭和煤渣,吸附剂的粒径为35目(425—600μm),废水pH值降低,温度升高可使染料的去除率提高,减小粒径和升高温度使D301树脂的吸附速率加快.动态吸附中浓度越大、流速越快越容易穿透.脱附率不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铁酸盐对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适宜的pH值、高铁酸盐投加量、氧化反应时间等参数,分析高铁酸盐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钠溶液,并用其试验处理含有高COD值的炼油废水.设计单因素试验,三因素分别为pH值、氧化反应时间、高铁酸盐投加量.而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结果高铁酸盐对炼油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50%以上,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处理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9.0,氧化反应时间30 min,高铁酸盐投加量5.00 mmol·L-1.制备高铁酸钠的一个试验条件为:70.0 mL的次氯酸钠、50.0 g氢氧化钠、18.75 g的硝酸铁固体,所制备的高铁酸钠浓度可达到0.027 mol·L-1.结论高铁酸盐对炼油废水有很好的氧化混凝作用,可应用于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单元.  相似文献   

8.
系统考察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树脂对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量为13 3mg/g树脂,对氨氮的最大吸附率为90 87%;在动态实验条件下,当废水流速为0 139~1.667mL/s,氨氮吸附率大于97%时,树脂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大于2 5mg/g树脂 失效的树脂用0 5mol/L稀硫酸再生后,可连续使用 在本文条件下,树脂连续再生10次,性能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考察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高浓度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树脂对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量为13.3mg/g树脂,对氨氮的最大吸附率为90.87%;在动态实验条件下,当废水流速为0.139-1.667mL/s,氨氮吸附率大于97%时,树脂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大于2.5mg/g树脂。失效的树脂用0.5mol/L稀硫酸再生后,可连续使用。在本文条件下,树脂连续再生10次,性能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0℃时木糖和木糖醇共存体系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竞争吸附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得出两者等温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给出了两者的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研究两者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样品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得出两者的动力学吸附速率方程。结果验证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木糖醇结晶母液中木糖与木糖醇的相互分离行为,为木糖醇吸附分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温破碎技术及其在资源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碎是资源回收中的关键,对于常温下不易破碎的物料,可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质进行破碎.介绍了低温破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低温破碎的原理与制冷技术,着重分析了低温破碎在回收塑料、橡胶、金属、电子废弃物等固物中的应用.低温破碎二次污染小,动力消耗低,破碎粒度均匀,还可利用不同物质破碎韧性的差异进行选择性破碎,在资源回收中的使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考查了活性污泥在稳定期、污泥颗粒期、曝气改善期三种状态下对CODcr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稳定期的CODcr去除效果最好,说明絮体污泥比颗粒污泥更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曝气改善期浊度去除率最好,说明污泥颗粒化有利于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并降低出水浊度;同时,污泥颗粒化后需要提供合适的曝气强度使颗粒污泥保持合适的粒径,以稳定系统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去除石油化工废水COD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式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反应器,测定出活性污泥去除石油化工废水COD的动力学常数,确定该去除过程是二级反应,并给出了动力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改良型腰果酚醛树脂应用到铸件等浸渍、粘合、烘干等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排放前需要降解处理。研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结合吸收方法处理改良型腰果酚醛树脂废气,考察了处理工程中峰值电压、停留时间、吸收液pH值对废气去除率的影响。实验室小试改良型腰果酚醛树脂废气进口浓度85 ppm,停留时间1.2 s时,去除率可达92%;工业扩大示范工程去除率最高可达80%,排气口出气平均恶臭浓度1 239.5(无量纲),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火电厂贮灰场粉煤灰为吸咐剂,以生活污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通过间歇吸附实验研究了粉煤灰对生活污水中化学耗氧物质(COD)的吸附规律,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粉煤灰对生活污水中的COD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当灰水比为1:10时,粉煤灰和活性炭的平衡去除率分别为86.0%和95.1%。粉煤灰对COD的吸附行为符合氟兰德利希等温方程式。低pH值、高灰水比、粗粒径粉煤灰有利于COD的去除。  相似文献   

16.
新型树脂XF-2处理和回收含酚废水中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研究了新型吸附树脂XF-2对酚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XF-2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达362mg/g。应用于癸二酸生产含酚废水中的处理和回收,酚的回收率为96.3%。  相似文献   

17.
浅析化学除磷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化学除磷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及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工艺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在甲苯和异丙醇混合溶剂中进行共聚反应,合成醇溶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四元共聚单体之间的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将其用作凸版塑料印刷油墨连结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苯乙烯之间的摩尔配比为1:2:4:1;引发剂浓度为0.23%;反应温度为110~115℃;反应时间为4~5h时,得到的醇溶性丙烯酸树脂适宜作凸版印刷油墨的连结料。将其与有机颜料、填充料、助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捏合、研磨后得到凸版印刷油墨,且柔性好、附着力强、抗冻融性好,可用于印刷聚氯乙烯薄膜及表面已处理的高压聚乙烯薄膜。  相似文献   

19.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方法改进及银盐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标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实用的测定COD的方法,即采用烘箱进行消解,无需回流装置或高压反应釜,消解时间从2h缩短到了20 min,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还可以成批消解水样。测试后的废液中的硫酸银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对多种工业废水的测定,精密度、准确度达到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