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4)
<正>现代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时时刻刻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当前,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幼儿园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环境不利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2)
<正>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树苗,那么他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呵护,其中家庭教育又是培根教育,只有根部茁壮,小树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生存的品质。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不能替代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只有我们的家长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保证我们的小树苗有健壮的根部。所以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沃土,学校努力推进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教育学生使学生能真正地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的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努力,并与之相结合。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教育的一大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成长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和学习的融合教育模式非常有必要开展。这种家教融合的教育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在校信息和成长状况,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更灵活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王国平余丽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终身不得毕业的学校。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培养外,也离不开家庭的养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重要的区别在于其特殊的地位,由于教育者与被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
<正>华侨实验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进共赢的和谐态势,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环境,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合力。近年来,国家也将家庭教育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也一直在探索。为了更好地唤醒家庭中的父母教育,更健康地发挥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石作用,我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系列活动等,形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三种形态。它们有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同时它们也有各自难于克服的局限性。只有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当前很多家庭认为青少年的教育只是学校教育,而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故我就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的配合问题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
在中职学校建立起适合中职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是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职业心理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关键、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作保证,中职学校通过构建职业心理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实习、实践活动等过程中体验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职业心理水平的提升,更加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最初环节,同样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成为主要教育后,家庭教育又起着补充和延伸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对于人生的影响极为深刻,也相当长远。可以这么说,家庭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建立与人生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论述家庭教育的含义、特点、重要性,并探讨家庭教育其中的教育原则,为家长对孩子更好的实施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
当代大学生教育正在逐步由具体教育转向全面教育。而全面教育的实现,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促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当前的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责任不明、思想不正、方法不当等误区,所以,我们要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与总结,并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方面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生命责任感是公民人格健全、生活幸福的保障。公民生命责任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自我教育为基点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要以家庭教育为重点培养公民的生命责任意识,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进行生命责任的思想关照,要以社会教育为落脚点确保公民生命责任感的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