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下白垩统营城—沙河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钻探成功率较低。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定量统计、孔渗分析、压汞等研究,认为梨树断陷东南斜坡带营城—沙河子组储层以含砾细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中砂岩,具有粗碎屑、石英含量较低,分选、磨圆较差等组构特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少量长石砂岩,长石和岩屑含量高,填隙物以泥质、方解石为主;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整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裂隙等,以原生孔为主,个别地区以裂隙为主。储层的孔隙发育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晚期构造裂隙作用不可忽视。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胶结充填和机械压实作用使原生孔隙大量减少,溶蚀和构造破裂则有效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特别是晚期构造裂隙作用,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裂隙,增加了孔隙空间及渗透性,这可能是东南斜坡带秦家屯、金山等地区形成高产油气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阴极发光等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的物源;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压汞资料,分析了砂岩类型、胶结物特征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有效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沉积物源决定了储层岩石类型和骨架矿物特征,是有效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水动力条件决定有效砂体的空间分布和叠置样式,高能条件下心滩或复合河道沉积中冲刷切割型叠置型的砂体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部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致密化,中-粗粒石英砂岩中保存部分原生孔隙,较纯的石英砂岩易发生石英次生加大,降低了砂岩的孔隙度;自生黏土矿物可能会降低储层渗透率,但并不绝对,如凝灰质、伊利石或蒙脱石收缩形成的收缩缝能够改善储层的渗透性;溶蚀作用有效的改善储层物性,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段海凤 《天然气技术》2013,(3):13-16,55
从济阳坳陷浅层气藏成藏因素入手,分析了控制天然气成藏分布的气源、沉积、构造、圈闭、储盖层等因素,总结了凸起带浅层气成藏的3种模式,认为成藏模式不同油气富集规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川东南坳褶带寒武系清虚洞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受三大主控因素控制:高能浅滩沉积环境、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高能浅滩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和发生早期溶蚀作用,为储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白云岩化作用改造储集空间、提供流体活动空间,是储层形成的必要补充;埋藏溶蚀作用造就储集空间,改善渗流通道,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三大主控因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形成了清虚洞组粒屑白云岩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认为: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二段油藏主要为分布在断阶带、断鼻和洼中隆上的断层油藏;南二段油藏分布受南一段源岩分布范围、断陷中断阶带和洼中隆的位置、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早期伸展断裂沟通生油岩与储层程度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油气成藏模式为洼槽中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通过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与南二段储层侧接,向断阶带或洼中隆上的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成藏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是指文安斜坡带和蠡县斜坡带,其勘探程度较低,但具良好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通过对成藏地质要素的综合分析,结合物理模拟实验,阐明弱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揭示油气成藏规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为深入开展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富油凹陷弱构造带的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输导体系和鼻状构造的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和油气藏类型,鼻状构造则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根据烃源岩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弱构造带主要存在两种油气成藏模式:一种是宽缓斜坡带远源-阶梯状油气成藏模式,油气在超压和浮力的共同驱动下,以砂体的侧向输导为主,配以断层的垂向调节呈阶梯状运移,具有多层系、远距离成藏特征;另一种是平缓斜坡带近源“-Z”字型油气成藏模式,油气主要在浮力的驱动下,通过断层的垂向调节和砂体的侧向输导呈“Z”字型运移,具有多层系、近距离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8.
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原因及岩石变形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渗致密气藏由于其自身的地质特征,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储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其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但关于引起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内在原因和控制岩石变形的机制却鲜有研究.在有效应力理论及实验研究基础上,从储层介质类型、岩石组成、黏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孔喉结构特征及有效应力定律等方面进行研究,从深层次...  相似文献   

9.
孔隙结构是煤层气等非常规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既控制气藏储集性能,又影响开发评价效果。以鸡西盆地煤岩为研究对象,运用低温氮吸附方法、氩离子抛光电子扫描显微成像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孔隙和裂隙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结合能谱分析、全岩分析测试、煤岩组分等实验数据,对有机质孔隙和矿物质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孔以气孔为主体,瓶型孔占主导地位,可见两端开口的圆筒孔、四边都开口的平行板状孔。T2图谱既有双峰又有三峰,显示出较好的孔渗条件。成熟度和镜质组含量促进有机质孔的发育,而水分堵塞孔隙表面及喉道。矿物质孔主要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和溶蚀孔。高岭石、伊利石单体或集合体杂乱堆积,形成大量孔隙。黏土矿物面孔率随高岭石含量增加而增加,随伊蒙混层含量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深层白云岩储层近年来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具有一定勘探前景。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等资料,对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深层马家沟组马三段、马四段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马三段储层以海退蒸发环境的含膏云岩为主,马四段储层以海侵环境的灰质云岩、粉—细晶云岩为主;马四段、马三段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溶孔(溶洞)、晶间孔、晶间溶孔、微裂隙;微裂隙、膏模孔、溶孔和粒间孔;孔隙结构复杂,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可划分为溶孔型、晶间(溶)孔型、微裂隙型和微孔型4种类型;现有资料显示马三段—马四段平均孔隙度分别为2.1%和2.3%,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19×10-3 μm2和0.22×10-3 μm2。中央古隆起、乌审旗—靖边次级古隆起以及神木—子洲低隆带控制了马三段—马四段沉积相带及有利岩相分布;沉积微相控制岩石原始沉积组构,一定程度影响储层物性,砂屑云岩、晶粒云岩及膏质云岩的储层物性通常相对较好;此外,成岩作用也是控制盐下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多种成因机制下的白云化作用是晶间孔形成的主要方式,表生成岩环境及埋藏成岩环境下的溶蚀作用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燕山期构造活动对储层微裂隙的发育起关键作用,显著改善了储层渗透性。总之,构造背景、岩石组构、成岩作用以及裂缝作用决定了盐下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同一件样品而言,其水平渗透率与垂向渗透率之比,反映了样品所在储层空间渗流能力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该样品点上渗透能力在不同方向上变化的反映。通过分析D油田X1,X2,X3区取心测试资料,统计分析各区目的层垂向及水平方向渗透率的相对大小及其关系。根据对研究区沉积环境、颗粒相、水溶蚀模式及区内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分析了造成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高孔低渗的原因,以及造成目的层垂向及水平方向渗透率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该油田开发数值模拟及布井等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 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 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 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可为油田开发部署及开发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富含绿泥石和富含高岭石的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富含绿泥石储层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较弱,而富含高岭石储层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较强;富含绿泥石的不同岩样,随着初始渗透率减小,应力敏感性显著增强,而富含高岭石砂岩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与初始渗透率大小的相关性较差,这与高岭石的生长模式有关。因此,富含高岭石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应采用超前注水技术,尽可能地保持地层压力,降低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驹油田油藏为复杂小断块,由于断块面积小而封闭、储集层低渗透、原油凝固点和粘度高而注水驱替难度大。注水井投注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憋压注不进的现象,受益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单井注水吞吐开发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其砂岩的亲水性,根据亲水介质的自吸排油机理实现水驱,一方面补充地层能量,恢复地层压力,实现人工补充能量。不仅扩大了水驱波及半径、提高驱油效率,也提高无能量补充断块的采收率,该技术在高凝油藏的实际运用取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煤储层渗透性研究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掌握其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及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中外煤储层渗透性研究的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裂隙系统、有机显微组分和煤岩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和埋藏深度、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煤储层渗透率的研究中应结合中国煤盆地的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各因素,统一测定仪器、统一操作规范和标准,从而获取有效参数,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准确地预测煤储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6.
乌干达Albert湖盆南区K油田为中-高渗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运用37 m岩心及280样次的薄片、粒度、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化验分析结果,对储层进行层内、层间及微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并研究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83~1.81,非均质性强,黏土及多种碳酸盐成岩方式的差异和沉积颗粒粒级变化是储层非均质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将K油田Zone1A、Zone1B及Zone1C层岩石类型主要划分为粗-中粒颗粒包壳式泥质胶结砂岩、细-中粒碳酸盐质孔隙式胶结砂岩及中-粗粒颗粒包壳式和孔隙式泥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系数统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虽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未形成统一认识。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通过保持围压不变、改变流体压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照岩石压缩系数的定义方法,提出了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的概念,在综合考虑孔隙结构、有效压力及滞后效应等参数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应力敏感系数的统一模型。结果表明,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增加呈阶梯状减小,且与孔隙结构及有效应力加压方式有关;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可以定量表征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敏感程度,其值越大说明储层敏感性越强;所建模型考虑了岩石内部孔隙结构、外部有效应力变化及滞后效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以全面表征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并预测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低渗油藏高含水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石导电机理的研究,即岩电参数实验和水驱岩电实验,描述了水淹前后储层的岩性、物性及电性变化特征,提出电阻率相对值法识别水淹层方法。通过现场应用,解释符合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X油田油气层非均质性强,各井压裂条件参差不齐,压裂效果难以保障。为此,在压裂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建模参数;其次,建立压后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全子集回归模型,并基于赤池信息准则优选最佳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准确度87%;返排率的回归系数和相对权重分别为0.89和0.45,是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优化31~#井压裂参数发现,当返排率提高至52%时,日产油量可达10 t。因此,挖掘历史压裂数据可以实现压裂效果主控因素的诊断,为油田压裂施工提供定量化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川地区长3低渗储层特征,文中利用大量岩矿分析、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资料,分析了镇川地区长3油层组砂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认为该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具有胶结类型多样、平均喉道半径偏细、退汞效率偏低的特点.研究区形成低渗储层的原因为岩屑质量分数高、分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