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1)
"互联网+"大环境影响下,以传授知识点或技能的微课在各高校全面普及开来。交互式微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微课的基础上添加教学互动功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检验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课题组用录屏和编辑视频功能强大的Camtasia Studio8软件,以茶文化课程为例,介绍了交互式微课的设计、录制及编辑过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1)
针对工科类课程偏重实际工程实践的教学特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需要建立一套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方案。工科类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要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秉持"问题驱动兴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对象的界定、知识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提出工科类课程微课设计方案。可以以交通系统分析工科课程中"M/M/1排队系统分析"知识点为例,详细阐述微课设计和制作的过程,总结微课在工科类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并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者的微需求。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探究微课在具体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微课的大学信息技术技能课的翻转课堂能够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化差异,促使班级学生对于技能的普遍掌握,并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而微课程作为"微时代"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是一种高效的教育产品。本文针对中职专业课程设计,在微课制作的视角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微课教学视频各方面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教学策略下的设计效果。本文对于微课视角下中职专业课程设计的可行性说明有助于中职教师更好的开展微课教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为管理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新思路。以"情景领导理论"教学内容为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对管理学案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微创新设计,包括创设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应用拓展等翻转式教学环节,旨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0)
作为微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微课也正在开启教育的"微"时代,微课作为新型事物,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热衷。作为教师,我们应科学利用微课为学生的"学"服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精选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活动,锤炼教学语言,注重设计细节,实实在在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76-77
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为了适应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文章研究了如何将微课引入到"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体系。在设计中,利用微课的特点和优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录制成精短的视频,配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布置知识测试,巩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该门课程的微课设计可以有效调动师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4)
近年来,"微课"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与热点。在"全学微课"促进教学的今天,我们要科学善用微课资源,把微课用在关键的地方,用在需要之处,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实现互动探究学习,并以其移动方便的特性实现分层优化,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与高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2)
<正>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知识点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即在10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精准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1.微课的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教师需从普通话、粉笔字、简笔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4)
首先根据微课的特点和大学数学课程的现状引出微课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以高等数学中的"方向导数的定义"这一知识点为例,阐述了大学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