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
语文课程中包含的国学经典作品充分反映着中国人的思想哲学、人文观念、生活智慧及对世界的审美思想。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教师通过语文课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国学经典,慢慢感受国学文化的熏陶,将国学经典之作融汇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使我国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了解我国的文化底蕴,还能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6)
中华经典,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魅力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和人生智慧,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一直备受推崇。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德育管理融合起来,充分发挥经典的教化功能,这既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优化学校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也是我们探索现代教育的良好途径,更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教育系统做好"中华诵"经典诵读工作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国学中的经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智慧,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国学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正>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我们始终以"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规定为依据,以"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为指导,通过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为践行伦理道德精神,构建师生美好家园夯实了精神基础;为创建智慧文明学校、塑造智慧文明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
国学经典是我们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遗留下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简洁而不简单,篇幅短小却意味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福乐智慧》与战国时期《论语》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对理想的人格追求即"求仁"和"修身正己"上都有很强的一致性。两本经典都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有精辟的论述,尤其在具体的修身上《福乐智慧》与《论语》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论语》作为儒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像《福乐智慧》自成一种文化体系,在对比两者异同点的基础深刻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此理念指导下,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不论是经典名著,还是谚语民俗等,都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4)
小学古诗词教育对学生了解中国经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要求。文章从教和学两方面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繁星,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经典,凝结了我国古人圣贤的聪明与智慧,聚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思想之经典,感染熏陶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这是我们伟大祖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让初中生在导读古典诗文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2)
国学经典是古代文化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流传千年而不朽。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学经典的渗透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