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成伟  王金印  牛理国  李烁  陈龙 《炼铁》2020,39(1):28-31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后的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炉役生产至10年之际,频繁发生局部炉缸炉衬热电偶温度升高的问题(TE31323上升至609℃),严重威胁安全生产。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强化冷却、调整布料制度、控制入炉碱金属、加强原燃料的管理等措施,炉缸侧壁高温点得以控制,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各项生产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5,(5)
对安钢1号高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治理经验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炉缸冷却壁与炭砖之间存在气隙、强化冶炼程度大,以及炉缸存在"象脚"状侵蚀。通过实施常规护炉措施,并配加含钛炉料进行护炉,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并把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实践表明,以含钛炉料护炉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护炉技术,对于延长炉役后期的高炉寿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5,(5)
对迁钢高炉炉缸维护技术进行了总结。迁钢高炉实践表明,炉缸维护技术的选择必须结合高炉实际情况:3号高炉炉龄短,炉缸活跃性好,可以摸索合理的利用系数,在少用钛矿的情况下,达到炉缸维护的目的;1号高炉处于炉役后期,炉缸侧壁局部侵蚀已很严重,必须采取"高温、高钛"护炉措施。迁钢还开发了高炉钛煤混喷护炉技术和球团加钛新工艺,丰富了加钛护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7,(1)
对通钢3号高炉炉缸侵蚀的原因及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3号高炉炉缸侧壁T1107-13点温度最高达到604℃,且高温点有两处炭砖剩余厚处在700~900mm的危险范围。造成炉缸侵蚀的原因,主要是焦炭质量下降、炭砖质量问题和锌的富集。通过采取炉缸压浆、降低冶炼强度、钛矿护炉、增强炉缸冷却强度等护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逐渐下降,T1107-13点温度下降至198℃,护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炼铁》2016,(1)
对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总结。7号高炉(450m~3)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后,过采取提高炉缸部位冷却强度、调整高炉操作参数、加强炉前操作管理,以及钛护炉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点渐下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并形成了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综合治理技术。1号高炉(2200 m~3)炉缸侧壁温度异常高期间,应用了安钢高炉炉缸侧壁温度综合治理技术,使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得到了有效治理,较快地复到了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4,(5)
对新冶钢178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处理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含钛矿护炉、合理调整风口布局、强化中心煤气流、强化炉体冷却、加强铁口维护等一系列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护炉效果明显,为高炉实现长寿的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邯钢4高炉在炉缸热流强度升高、用高钛矿护炉的情况下,通过炉役后期的工艺优化与创新,既缓解了炉缸热流强度继续升高,又实现了炉役后期的长期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本指标.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6,(6)
对湘钢4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及护炉措施进行了总结。4号高炉炉缸侵蚀的主要原因在于,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各项操作制度没有随之做出调整,操作制度与生产条件不匹配。通过采取强化铁口维护、钛矿护炉、调整送风及布料制度、增加冷却强度、降低冶炼强度等措施,8个月后炉缸温度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炉生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莱钢针对2#高炉(1 880m3)炉缸侧壁温度出现异常升高的问题,采取控制冶炼强度、配钛球、完善护炉设施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得到有效控制,高炉各项技术指标未出现下滑,护炉绩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钢1350m^3高炉大修后,经2年强化冶炼,炉缸西铁口下方侧壁温度上升至623℃,通过控制冶炼强度、钛矿护炉、休风堵风口、降低生铁锰、改变出铁方式,炉缸灌浆等措施,侧壁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至500℃以下。侧壁温度稳定后,采取坚持钛矿护炉,逐步加氧强化冶炼,实现技术指标改善,侧壁温度稳定在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实现安全生产、增产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俊伟  贾新  林春山  王荣刚  张小林  尚栋 《炼铁》2023,(2):25-28+32
首钢股份3号高炉中修开炉后,炉缸侧壁局部温度持续上升,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最高升至439℃。认为炉缸中心不活跃、炉温维持较低水平、风口损坏漏水对炉缸侧壁和炉底砖衬薄弱部位的侵蚀加剧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加钛矿护炉、调整高炉操作制度、加大冷却强度、优化炉前操作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普遍下降,TE31349点热电偶温度得以控制,稳定在120℃左右;2020年6—10月,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特别是燃料比由545.68kg/t下降至513.12kg/t。  相似文献   

12.
黄泽海谢勤 《炼铁》2021,40(6):46-48
酒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北铁口、南铁口下方等处温度持续上升,点TE2507B最高达到923℃,威胁到安全生产。炉缸冷却壁与炭砖之间存在气隙、炉况较长时间存在异常、有害元素偏高、冶炼强度逐步增加是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含钛炉料护炉、堵风口、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灌浆及加强铁口维护等措施,炉缸侧壁温度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缸侧壁各点温度控制在500℃以内。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了湘钢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重点阐述了侧壁温度升高的治理措施。认为,长期高强度冶炼加剧了渣铁对炭砖的冲刷,炭砖受到侵蚀是导致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根本原因。通过采取提高冷却强度、使用钒钛炮泥和钒钛球护炉、降低冶炼强度、调整风口布局等措施,1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降到了报警值以内,803C点温度稳定在520℃左右,703C点温度稳定在650℃并呈继续下降趋势,炉缸侵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喜元  陈川  宋志辉  郭宏烈 《炼铁》2019,38(5):20-24
针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现象(最高达到799℃),通过采取控制冶炼强度、加钛矿护炉、优化炉前操作制度、提高炉缸活跃度、优化煤气流分布等一系列护炉措施,使炉缸温度逐步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00℃以下。认为护炉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措施不是孤立的,而应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既护好炉、又有一定产量水平和技术指标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付华  庄新军 《山西冶金》2013,36(2):52-53,80
针对高炉炉役后期,炉缸侧壁温度容易急剧升高且难以控制的特点,采用提高炉缸局部侵蚀部位的冷却强度与传统风口喂线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快速降低或控制炉缸侧壁温度的目的,杜绝烧穿事故,实现护炉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炼铁》2014,(1)
对迁钢3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治理实践进行了总结。主要采取了产能控制、高钛护炉、合理控制风口面积与风速等措施,抑制炉缸侧壁温度的异常升高,并俣理运用多种操作手段,强化护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包钢5~#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治理经验,通过实施护炉措施,配加含钛炉料进行护炉,5~#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将炉缸侧壁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了安全生产和高炉长寿。  相似文献   

18.
郑玉平 《炼铁》2019,38(6):36-39
受采暖季环保限产、送风制度调整未奏效、炉缸侧壁温度高加钛矿护炉等影响,京唐1号高炉稳定性变差,炉况波动频繁。通过采取优化送风制度、调整装料制度、强化冶炼、护炉常态化等措施,1号高炉炉况开始恢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恢复至较好水平。经验表明,短期加钛矿可以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反复,采用常态化加钛矿护炉可以有效地对炉缸高温点进行控制,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柳钢4号高炉钛矿护炉实践,重点对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原因、钛矿护炉的效果,以及影响钛分配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4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为炭砖侵蚀、原燃料质量波动,尤其是焦炭质量,以及炉内钛残留量减少等。采取钛矿护炉操作后,侧壁温度明显降低,温度上升势头得到有效控制。高炉钛分配比受渣铁成分和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适当提高炉渣碱度和铁水温度、增大铁水硅含量及降低硫含量等有利于钛分配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卢瑜  杜屏  常李  周大勇  张国良 《中国冶金》2006,32(10):82-88
沙钢2号高炉经过炉役初期2年多的强化生产后,面临炉缸侧壁温度升高和技术经济指标逐年下滑的难题。结合理论公式和实际生产经验,分析了料柱透气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炉缸活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钛矿分级护炉的措施。实践表明,通过稳定焦炭用料结构、稳定焦炭质量、加强槽位管理、加强筛分管理来把好原料关,同时提高顶压降低煤气流速,可以提高料柱的透气性,为鼓风动能的提高创造条件;通过缩小风口面积、增加风量可以提高鼓风动能;通过炉渣镁铝比的精细化控制可以改善炉渣黏度,从而提高炉缸活性。同时,适当结合钛矿分级入炉,实现了高炉炉役后期炉缸侧壁温度的下降和技术指标的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