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石灰粉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黄河冲(淤)积粉土进行土质分析和生石灰粉稳定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该类土粘粒含量极少,粉粒含量高,粒度均匀,生石灰消解释放的热量不能为稳定土所充分利用,生石灰粉稳定土的强度较消石灰稳定土无明显提高,且生石灰粉稳定土造价较高,故工程中不宜采用。根据该类土的土质特性,提出了二灰土外掺活性激发材料的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生石灰取代消石灰和在生石灰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活性混合材对石灰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一种AFS细粒土稳定结合料。AFS稳定土和石灰土相比,早期强度有了较大提高,并具有较好的抗裂性。  相似文献   

3.
石灰土的增强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石灰取代消石灰和在生石灰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活性混合材料对石灰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引基础上研制一种AFS细粒土稳定结合料。AFS稳定土和石灰土相比,早期强度有了较大提高,并具有较好的抗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细度的一次生石灰和消石灰脱水获得的二次生石灰作为固化剂进行了稳定土强度试验和稳定土XRD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二次生石灰固化剂固化的稳定土强度较一次生石灰高2.04倍。其主要作用机理在于比表面积巨大的二次生石灰具有极高的活性,加快了石灰和粘土的相互作用和稳定土表层的碳酸化反应速度。所得结果对高强石灰固化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过湿土填筑路基问题,分析了六盘山地区过湿土形成的原因,提出晾晒,掺加粉煤灰、水泥、固化剂和生石灰的过湿土处置方案.因限于课题组内部技术(必须满足规范的压实度要求等)和资金的问题,只进行了掺生石灰粉处置过湿土的试验段的填筑,总结出生石灰粉处置过湿土的最高含水量限制及适宜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液限粉土稳定性差的特点,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子洲至靖边高速公路的石灰、粉煤灰稳定低液限粉土底基层的稳定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对低液限粉土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取得基本的研究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几种稳定土方案,并对加固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低液限粉土的最佳稳定加固方案和粉土物理指标对稳定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分子固化剂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对不同高分子固化剂掺量和土质条件下的水泥土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从宏观上分析高分子固化剂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测试和扫描电镜测试,从微观结构上揭示高分子固化剂作用机理,分析高分子固化剂掺量和土质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在粉质黏土中,高分子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高于普通水泥土,在粉土中两者强度相近,且两种土质中高分子固化剂掺量变化对水泥土强度影响较小;高分子水泥土在粉质黏土中的韧性表现优于普通水泥土;高分子水泥土在粉质黏土中的破坏应变大于普通水泥土;高分子水泥土在两种土质中的强度不随高分子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微观测试结果表明:高分子水泥土在粉土中生成较多低硬度矿物成分;高分子水泥土内存在的高分子固化膜,对土颗粒进行包裹、填充与连接,增强了土颗粒之间的黏结。该结果可为地基处理材料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石灰和磷石膏研制出改性生石灰,并对磷渣-碎石复合集料进行了配制,然后对改性生石灰稳定磷渣-碎石复合集料进行了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生石灰不但可以降低粉磨能耗,提高磷石膏细度,增强活性,而且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磷渣取代1/2石屑量时,改性生石灰稳定磷渣-碎石复合集料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土质条件对水泥土桩桩身强度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土质条件对水泥土桩桩身强度的影响,通过桩身芯样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得出了土的粗颗粒含量越高;加固后的水泥土桩桩身强度越高,土的颗粒越细,其加固后水泥土桩桩身强度越低的结论.并且水泥土桩的成桩形式不同,其强度也不同.对于粘性土质可以通过掺入适量粉煤灰或生石灰等添加剂来增加其加固效果.此结论对水泥土桩的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石灰磷石膏稳定土化学反应机理,通过无荷膨胀量试验,提出了石灰磷石膏稳定土再生的处置方案,即掺人4%的石灰和18%的粉煤灰,或4%的石灰和18%的粉煤灰再加2%水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试验、干湿循环和低温养护等测试研究,评价了再生石灰磷石膏强度性能、稳定性能和耐久性能,表明再生的磷石膏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工程性能良好,从而验证了再生处置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石灰稳定黄河冲(淤)积粉土强度低,抗冻性差的原因,也分析了在该土中外掺水泥易出现收缩裂隙的原因.探讨了在石灰土中外掺0.75%Rs,3%Rc,提高强度和抗冻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河冲(淤)积粉土地区道路基层材料水温稳定性试验,分析常用结合料稳定粉土抗水、抗冻性能差的原因研究证明,二灰土外掺工业纯碱( Rc)或工业水玻璃( Rs,湿法生产),能显著提高该地区道路基层材料的抗水、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室内配制不同含砂率(10%、20%、40%)粉土,对其进行改良试验,研究在不同改良剂(石灰+水玻璃、石灰+粉煤灰)、不同配比作用下3种含砂率粉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砂率的增加,无论是素土还是改良土,其最大干密度均增大;对于石灰+水玻璃改良土,其最大干密度较素土有明显的降低,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与之相反;石灰+水玻璃改良土最优含水率与素土略有差别,而石灰+粉煤灰改良土与素土最优含水率基本一致;在同一含砂率下,对于不同配比的石灰+水玻璃改良土,其最大压实度和最优含水率并未发生较大变化,10%石灰+20%粉煤灰的压实度高于其他配比情况;在恒定压实度(95%)下,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明显高于素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改良剂对粉土起到一定的"维稳"效果,改良剂掺量才是决定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基坑开挖废弃粉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水泥、石灰改良长江漫滩粉土路基的工程力学特征及稳定性。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性试验和微观试验,分析改良粉土的强度特性及耐久性变化规律,论证长江漫滩粉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加水泥、石灰后,土体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改善;不同掺量下浸水5 d,改良土的水稳系数均大于0.6,水稳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微观试验表明,水泥、石灰在土体中生成的胶凝物质对土颗粒具有包裹和联结作用。综合考虑改良土的强度和水稳性,经过改良后,长江漫滩粉土可以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水泥、石灰改良土的最佳组合配比为6%水泥+6%石灰,在此掺量下,改良土体的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5 MPa,浸水5 d后的水稳系数为0.76,具有较好的路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固化吹填泥砂混合物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沿海地区吹填造地过程中产生大量低成本的淤泥和吹填砂.同时,此类地区建设公路中却需要大量高成本水泥稳定碎石等建筑材料.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类型的固化剂固化淤泥和吹填砂混合物替代传统公路修筑材料,研究了固化后泥砂混合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相对于水泥固化剂,本项目研发的固化剂可大幅度提高固化泥砂混合物的强度;其机理是新型固化剂可形成更多的胶凝和膨胀性产物,其中有机化合物可通过聚合反应形成有机分子链,包裹泥砂混合物颗粒,密实土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膨胀土、石灰改良膨胀土、钢渣微粉改良膨胀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比较验证钢渣微粉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钢渣微粉对膨胀土干湿循环作用下裂隙的发展、自由膨胀率的减小、强度的增加均有明显改善效果。其中钢渣微粉对自由膨胀率的改良效果明显滞后于石灰,但最终的改良效果两者相近,强度改良效果钢渣微粉明显优于石灰。同时运用X射线能谱的方法对膨胀土、石灰改良膨胀土、钢渣微粉改良膨胀土进行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钢渣微粉改良膨胀土与石灰改良膨胀土矿物成分相近结合,自由膨胀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钢渣微粉改良膨胀土和石灰改良土在改良机理上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泰州某地区粉土添加不同比例的石灰和水玻璃来研究其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石灰掺量为1%时,改良土的水稳定性极差,浸水24 h后完全崩解,提高石灰掺量或水玻璃掺量均能提升粉土的水稳定性,增加石灰掺量对粉土水稳定性的提高更加显著;石灰掺量相同时,水玻璃掺量越高,石灰和水玻璃改良土的毛细吸水速率越快,水玻璃掺量一定时,石灰掺量越高,石灰和水玻璃改良土的毛细吸水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石灰掺量为1%时,改良土的抗冲蚀性能较差,试样冲蚀4 h后破坏较为严重,提高石灰掺量能有效提升土体的抗冲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进行石灰改性膨胀土的室内试验、机理分析、膨胀土作二灰土的配合比设计、试验路铺筑及施工工艺研究,得出:石灰改性膨胀土机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石灰在水溶液中的解离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絮凝团聚作用,以及少量的石灰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在现场施工中可采用适量生石灰对膨胀土进行闷料改性,改性生石灰换算成消石灰与干土的质量比一般为4%,现场改性时间为7d左右.改性膨胀土作二灰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压实成型后具有良好的水稳性;石灰、干土的质量比是其干缩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