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代青瓷EDXRF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EDXRF)对龙泉大窑枫洞岩出土的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明代青瓷进行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胎、釉化学成分入手,将测试结果与早前测试的北宋、南宋龙泉大窑青瓷以及南宋官窑青瓷瓷片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发现从北宋到明代,龙泉青瓷釉中CaO含量显著下降,K2O+Na2O的含量逐渐增加。明代龙泉青瓷与南宋龙泉青瓷相比,CaO的含量平均下降了6.05%,碱金属氧化物总量平均上升1.51%。从胎体成分上看,龙泉大窑青瓷从南宋到明代制胎原料取用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同时,探讨了釉色成因与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家门钧窑瓷器胎釉成分的EDXRF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河南省禹州市刘家门窑址出土钧瓷、青瓷的胎、釉成分,探讨了钧瓷与青瓷在胎、釉原料配方上的差异。分析表明,刘家门窑址出土的钧瓷和青瓷,它们的瓷胎具有相同的原料配方。与青瓷相比,钧瓷瓷釉的Al2O3含量较低,SiO2含量较高,但二者的助熔剂含量相近。钧瓷瓷釉的成分落在K2O-Na2O-CaO-MgO-Al2O3-SiO2系釉的分相区域,因而产生了异于普通青瓷的蓝色乳光效果。分析还发现,不同时期的钧窑瓷器,其主、次量元素含量变化甚微,这暗示在长期的烧制过程中,刘家门窑瓷器胎、釉的原料配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浙江龙泉大窑地区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南宋哥窑和弟窑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分析了影响青瓷釉呈色的基本因素,讨论了青瓷釉“开片”、“鸡爪纹”、“朱砂底”、“紫口铁足”的主要成因,论证了哥、弟窑产品的不同特点及区别。  相似文献   

4.
龙泉青瓷的高度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尤其南宋龙泉青瓷制瓷工艺,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拟着重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探讨。 1.从南宋龙泉青瓷釉胎化学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几个标本的主要化学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5.
清凉寺窑汝官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析晶-分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追循浙江温州地区瓯窑褐彩青瓷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陶瓷重要的传统着色剂——含铁的天然矿物原料、铁元素在青瓷胎、釉与彩饰中的作用进行了关注和论述,提出了对瓯窑青瓷、青瓷上的褐彩进行传承仿制和进一步创新的大致思路,尤其是提出要研制新瓯窑节能环保型中温釉下五彩,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溪口窑为龙泉青瓷窑系的一大组成部分。文章从田野考古及其史实材料研究出发,阐述了溪口窑址为黑胎青瓷的主要窑址、溪口窑走宫廷官窑精品路线、溪口窑宋至元代均在烧制哥窑瓷器的特性,并从工艺特征角度,初步探索了龙泉黑胎青瓷(哥窑瓷)紫口铁足、自然开片、胎釉特性繁杂、器型雅致等基本特征。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条分缕析,论理透彻,对溪口窑和哥窑瓷的研究与烧制均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南北方青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25种历代南、北方青瓷标本。对青瓷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烧成温度以及显气孔率均作了详细测定和研究。历代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十分近似于浙江当地瓷石,但钛、铁着色氧化物含量较高。这表明青瓷胎是以瓷石和掺少量高含铁量粘土(紫金土)配制而成。从北方青瓷胎中含Al_2O_3较高推断,北方青瓷的胎主要是采用含铝量高的粘土原料制成,这也是大部分北方青瓷胎常常呈现多孔的原因。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上也得到了证实,这些气孔多为开口气孔。 南、北方青瓷釉中的钙含量及其演变规律很相似。五代以前的钙含量为15~20%,北宋以后降低到15%以下,而钾、钠含量则有所增加,显示了北宋以后由石灰釉演变成石灰-碱釉的巨大进展。南北方青瓷釉中钛铁着色氧化物的含量也比较接近。然而,该两类釉的着色色调郤不十分相同,除与钛铁含量有关外,主要由于烧成气氛和基釉组成不同的缘故。 大部分青瓷釉中均含有少量P_2O_5,并随CaO含量成比例增长。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使用了部分动物性骨质原料有关。广西永福窑釉呈深豆绿色,这是釉中所含铜、铁混合着色的效果。釉中CuO含量为1.25%。 物性测试结果表明,东汉晚期越窑青瓷的瓷化程度都很高,其显气孔率在0.5%以下,扫描电子显微镜只发现一些闭口气孔,从物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宝丰清凉寺窑汝瓷与汝州张公巷窑青瓷釉之间的关系,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釉样品31个,汝民瓷釉样品4个和张公巷窑青瓷釉样品32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NAA)测定每个样品中的24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等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常见着色元素Fe和Co汝官瓷釉的含量显著高于张公巷窑青瓷釉样品;汝官瓷釉料配方比较稳定,原料来源集中;汝民瓷釉料产地分散,且与汝官瓷釉料配方明显不同;张公巷窑青瓷釉料比较分散,但大部分样品与汝官瓷关系较近.由此,可以推断清凉寺窑与张公巷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田多银  吴军明  刘潮  刘培峰 《陶瓷》2024,(4):137-142+187
本研究采用EDXRF对龙泉东区安仁口窑和道太窑两处元代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安仁口窑和道太窑元代青瓷胎体元素组成呈现“高硅低铝”的特征,采用的原料具有低风化度和高铁含量的特点。然而,在原料加工处理方面,安仁口窑的原料粉碎淘洗程度较高,而道太窑则较低。此外,安仁口窑和道太窑陶工普遍选用高磷低锰的釉灰作为助熔剂,但安仁口窑青釉中的磷含量低于道太窑。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龙泉窑各地区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数据和资料,有助于全面理解龙泉窑青瓷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岳州窑马王墈遗址出土青瓷的胎釉组成和配方。结果表明,岳州窑马王墈出土青瓷瓷胎中Al_2O_3含量相对较高,与一般南方青瓷"高硅低铝"的组成特征略有差异,推测其原料配方可能是沉积粘土。瓷釉是以CaO为主要熔剂,釉料中可能掺入了一定量的木灰。从晋代到隋朝,青瓷的胎釉原料组成差异不大,可能使用了相同的原料配方。  相似文献   

13.
1928年起,陈万里对龙泉窑的调查发现黑胎青瓷始,一直在寻找哥窑窑址。1959年末至1960年初,朱伯谦等对龙泉窑的大窑、溪口、金村等地进行小规模试掘,找到黑胎青瓷窑址七处。2010年冬至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龙泉青瓷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溪口瓦窑垟窑址、小梅瓦窑路窑址等进行了考古调查、试掘与发掘工作。文章结合考古研究资料,梳理了龙泉黑胎青瓷在各主要窑口的瓷器类型及相特征,明确了龙泉黑胎青瓷的烧造年代,主要类型,及为南宋朝廷烧制的主要事实,进一步论证了“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确认“哥窑在龙泉”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动张公巷窑时代和东沟窑性质等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对张公巷窑和东沟窑青瓷胎、釉元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张公巷窑和东沟窑青瓷胎体元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张公巷窑胎体具有高Al_2O_3、ZrO_2和SrO_2含量的元素组成特征,而东沟窑青瓷胎体中Fe_2O_3含量较高。(2)相对东沟窑青瓷而言,张公巷窑青瓷釉式SiO_2/Al_2O_3摩尔比值均值相对较低,b值均值相对略高,且其数据皆波动范围小;另张公巷窑绝大部分青瓷属于高钙釉,而东沟窑绝代部分青瓷则属于钙碱釉。(3)综合胎釉元素组成特征,推测张公巷窑沿袭了汝官窑青瓷制釉技术,具有官窑特性;而东沟窑仍为生产民用青瓷的窑口,其生产仅仅受到汝官青瓷技术的一定影响而已。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我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刻纹陶与彩陶,至今已有七千年历史。从东汉至宋,浙江一直是我国瓷器生产中心。产品以质朴、挺健、造型美观驰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哥两窑都在浙江。但南宋覆灭,名窑被毁,到1949年解放时,停产已经数百年,只能生产少量粗碗大缸。解放后浙江陶瓷工业在一片废墟上复兴起来。1956年龙泉青瓷开始试产,1959年正式恢复弟窑青瓷。1961年又恢复有纹片的哥窑青瓷,逐步形成了现在龙泉瓷厂的规模。为了恢复官窑瓷器,1976年在杭州瓷厂建窑仿制,经过三年的努力,失传了七百年的月白  相似文献   

16.
正龙泉青瓷是人类陶瓷文明的杰出代表,为加快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2017年龙泉市成立了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研究会,并确定了"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规划,一年多来,共计烧制传统龙窑30余窑次,总计烧制青瓷作品、产品2万余件,成为龙泉青瓷和旅游的品牌项目。此其  相似文献   

17.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中韩两国的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在中国,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上虞窑、越窑、瓯窑、婺州窑、秘色窑、龙泉窑、交坛下官窑等,构筑了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龙泉青瓷超越群伦,创造了青瓷的高峰。本文分析了中国青瓷与高丽青瓷在釉料及造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龙泉人们创新研制出粉青、梅子青等瓷釉,具有色泽葱翠青绿、酷似美玉、意境极美等特点,其厚如凝脂,静如美玉,纯净、雅洁、柔和、莹润、淡雅之美,开拓了崭新的青瓷美学的新意境。文章从青瓷釉色美和釉烧工艺两大视角进行剖析,颇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对瓷釉研究和陶瓷美学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州西村窑是我国宋代一处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规模较大的窑厂。本工作利用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西村窑不同种类的瓷器进行成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瓷器胎料大多具有高铝低硅的特征,瓷胎不同的外观颜色,主要与其中氧化铁的含量有关;瓷釉中,印花青瓷与刻花青瓷的瓷釉均属于钙釉,而其他种类瓷器既有钙釉,也有碱钙釉,瓷釉原料中均添加了草木灰作为助熔剂,不同颜色釉中氧化铁的含量不同;彩绘瓷中黑褐彩与黄褐彩的呈色元素均为铁。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宋代耀州窑深灰、灰白胎橄榄绿青瓷的结构色呈色机理,以宋代耀州窑橄榄绿青瓷为对象,分别采用EDXRF、XRD、XPS、Raman和SEM/EDS等测试方法,分析了化学组成、物相、微观结构对瓷釉的呈色影响。结果表明,深灰胎橄榄绿青瓷釉的Fe~(2+)/Fe~(3+)比值小于灰白胎从而呈色更偏黄绿。深灰胎橄榄绿青瓷釉的气泡和分相所产生的米散射是其乳浊的主要原因,瑞利散射是其呈橄榄绿色的源动力之一。灰白胎橄榄绿青瓷釉的呈色主要是其非晶结构色与Fe元素化学色的耦合。橄榄绿青瓷胎内Ti元素的含量越高,胎色越暗,透过率越低,也正是深灰胎橄榄绿青瓷比灰白胎橄榄绿青瓷白度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