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试验室采用箱式电阻炉,对H13锻材料段进行球化退火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H13锻材经830℃低温球化退火处理后,显微组织粗大,偏析严重,球化不完全,大部分碳化物呈网状结构;经1050℃超细化处理+830℃低温球化退火后,H13钢组织细化,合金元素偏析得到改善,减轻了带状偏析,获得了均匀细小的球化组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球墨铸铁件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生产过程中控制低温韧性的方法。通过调整熔炼原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试验验证,指出铁液冶金质量、球化孕育处理和热处理工艺的控制是生产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为使壁厚300mm球墨铸铁模板本体硬度达到170~230HB,从铸造工艺、化学成分的选择、熔炼工艺和合理开箱时间四方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化学成分是提高模板硬度的基本要求,通过合成球铁熔炼、钇基重稀土球化剂+长效孕育剂球化孕育处理和严格的过程控制等工艺措施,生产出的毛坯具有球化率≥90%,珠光体数量在45%~55%之间的组织,该组织是提高模板硬度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张年玉  陶元亮  叶青  刘燕 《铸造技术》2012,33(2):195-199
从风电行业现状及展望、铸造工艺、造型、成分设计、熔炼、退火等方面阐明了低温球铁件的标准要求、过程要求、装备要求、注意事项,强调了质量管理对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综合行业优势企业的经验表明,采用刚性好的树脂砂造型,大流量平稳充型,施放安全冒口,选用优质原材料,强化球化孕育处理,必要的退火处理,持续改进等,是获得稳定高质量铸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镍对低温高韧性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了0-1.2%的镍对低温球墨铸铁进行合金化,并采用两阶段退火工艺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材料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石墨球+极少珠光体组成.加入质量分数0.71%Ni的球铁,经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冲击韧度,在-20℃、-40℃温度环境下,其冲击韧度分别达到16.6J和12.8J,可以满足球墨铸铁件在高寒地区的使用要求,并保证了在不降低低温冲击韧度的前提下,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从而弥补因硅量降低带来的强度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传统退火和固溶+高温回火球化预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碳化物及最终淬火+低温回火态轴承钢屈服强度、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传统退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圆整,固溶+回火工艺处理的GCr15钢试样碳化物更为细小,随着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增加,固溶+回火处理的GCr15钢试样组织中碳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越来越均匀。经最终840℃×30 min油淬+180℃×2 h回火处理后,预处理工艺固溶+720℃×2 h回火的试样硬度为64.2 HRC,屈服强度为1843 MPa,与传统球化退火处理试样相比,分别提高了4.6%和11.8%。  相似文献   

7.
对9Ni钢厚板进行了4种热处理工艺试验,分别是终轧后直接淬火+回火(DQ+T)、淬火+回火(QT)、淬火+双相区淬火+回火(QLT)和热轧后空冷到双相区淬火+回火(LT),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9Ni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9Ni钢采用DQ+T工艺热处理可获得最高的强度,但-196℃低温下的冲击功只有139 J;采用传统的QT和QLT能保持较高的低温韧性,低温冲击功分别为198 J和223 J.采用QT工艺的强度和屈强比高,伸长率较QLT处理的要低.采用QLT工艺获得铁素体,钢板低温韧性显著提高的同时强度则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伸长率最高;采用LT工艺热处理的钢板低温冲击功为225 J,达到QLT工艺水平,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比QT处理的钢板的同类指标要高,是一种兼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Cr12钢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Cr12钢经4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处理后钢中碳化物的大小,数量,分布及钢的硬度,强度和韧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调质处理,高温固溶淬火+高温退火处理后,Cr12钢中碳化物的大小,分布及其组织,性能均优于常规球化退火预处理的。通过扫描电镜对冲击断口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新的预处理工艺提高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邓伟  秦小梅 《金属热处理》2021,46(12):247-251
研究了QT(淬火+回火)和QLT(淬火+临界淬火+回火)热处理对高强结构钢Q690GJ微观组织及低温韧性的影响。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低温冲击试样、无塑性转变试样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QLT工艺处理的Q690GJ钢低温韧性明显优于QT工艺。微观组织分析表明:QLT工艺处理试验钢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临界淬火工艺形成了更多数量的、且较为稳定的残留奥氏体软相,提高了起裂前的塑性变形能力;同时形成更多取向混乱的马氏体板条束,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低温韧性、降低无塑性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0.
SCM435冷镦钢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加入降低了碳原子的扩散速率,造成球化退火时间较长。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和轧后冷却工艺,可以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相变组织,在随后的球化退火过程中能够实现基体组织快速球化。通过试验对比,球化退火时间可缩短约50%,球化后获得均匀细小的球化体,满足客户对材料冷镦性能要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变速箱壳体的消失模铸造工艺。为消除铸件缺陷,提出如下措施:(1)使用竹片加固模样,解决模样变形缺陷;(2)在挂涂烘干后的模样内铺上一层树脂砂改善粘砂缺陷。生产结果表明:变速箱壳体抗拉强度200MPa、(A+B)型石墨体积分数≥70%、珠光体体积分数≥95%,组织与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速列车球铁转向架轴箱铸件的技术要求,其中包括要求该铸件在-40℃、甚至-50℃超低温下必须有足够高的冲击韧度;对生产该铸件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详细描述了试块试验和铸件生产试验的方法、控制要点和结果.检测铸件本体:基体组织100%为铁素体,球化率1~2级,球墨大小6级;抗拉强度超过400 MPa最高达420 MPa伸长率超过18%最高达26%;在-40 ℃的条件下冲击韧度最高可达16J.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耐-40℃低温冲击球墨铸铁的生产试验过程,通过调整w(Si)量、降低w(Mn)量、加入合金元素Ni,并进行高温铁素体化退火处理,使铸件本体Rm超过420 MPa、-40℃低温冲击韧度平均值超过14 J的力学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QT400-18AL风电球墨铸铁件底座的本体以及附铸试块的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结果表明:珠光体以及夹杂物的存在对铸件本体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使本体性能与附铸试块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对生产过程作严格的质量控制;珠光体体积分数越高,低温冲击值及其伸长率越低;石墨球直径越小,石墨分布越均匀,低温冲击值、伸长率以及抗拉强度越高;石墨球数增加,低温冲击值以及伸长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覆砂铁型铸造工艺试制了美国EMD高速机车用的球墨铸铁连杆。通过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和浇注工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1)铸件的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球化级别达到2级;热处理后铸件本体基体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达94%;(2)铸件力学性能达到美国ASTM A 536-84标准,符合牌号65-45-12标准要求,即抗拉强度≥448 MPa,屈服强度≥310 MPa,伸长率≥12%,-20℃低温冲击值≥12 J/cm2。  相似文献   

16.
耐低温冲击风电球铁铸件生产工艺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风电类耐低温冲击球铁件的发展趋势。以生产QT350-22AL轴承座为例,介绍耐低温冲击球铁件的工艺要点,包括:(1)生产中必须选择高纯生铁,原材料中Si、Mn、S、P含量越少越好;(2)球化剂选用REMgSiFe合金,孕育剂必须具有较强的抗衰退能力,并进行2次孕育;(3)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铸件冷却速度,加强球化率在线检测;(4)通过热处理保证基体为全铁素体,以满足低温冲击韧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齿轮室盖零件是典型的形状复杂、加工部位众多、形位精度要求高的铝合金薄壁箱壳类零件,其数控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是复杂薄壁箱壳类零件数控加工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某型号发动机齿轮室盖零件结构与尺寸精度要求的分析,编制符合企业加工能力和要求的数控加工工艺路线。针对薄壁装夹刚性差、加工部位多与走刀路径干涉问题,合理选择装夹点位置,布置浮动支撑,设计相应液压自动夹具。该套数控加工工艺及工装已应用于实践,为其他同类型零件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驱动桥是叉车的重要安全零部件,材质QT450—10,对尺寸精度、表面质量、铸件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要求很高。原工艺为普通粘土砂造型,树脂砂吊芯,每箱1件,生产率低;采用吊芯易产生偏芯造成铸件壁厚不均;普通砂造型型腔紧实度不足,易产生显微疏松,存在安全隐患,且表面质量较差。为避免这些不足,采用真空负压法试生产驱动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对复杂球铁桥壳类铸件,用传统方法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开发存在工艺保障系数低,工艺开发一次成功率低和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应用SINOVATION(SV)的铸造工艺设计模块进行桥壳铸件的铸造工艺开发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该CAD/CAE开发系统的应用可有效缩短产品试制周期,提高工艺开发效率,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0.
Ti12LC合金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制的一种低成本钛合金,用于取代TC11合金进行推广应用。本文对420mm Ti12LC合金铸锭进行常规锻造,得到等轴组织的170mm Ti12LC合金棒材。采用单重固溶+时效、双重固溶+时效两种不同的工艺对Ti12LC合金进行热处理,分析不同固溶工艺对Ti12LC合金显微组织及室温拉伸、室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固溶冷却速率下,增加单重固溶温度,初生等轴α相含量减少,合金强度增加、塑性减小、冲击韧性减小。单重固溶+时效热处理后合金冲击韧性低、强韧性匹配差。与单重低温固溶+时效相比,合金经高温预固溶慢冷+低温固溶处理后,初生α相尺寸及相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可以获得更大尺寸的次生α相,合金的塑性稍有降低、强度增加、冲击韧性改善明显,综合力学性能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