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变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壤电阻率高导致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普遍存在。分析各影响参数变化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有利于选择合适的降阻措施。该文以喀麦隆南部大区的Ebolowa变电站为例,详细解析接地电阻设计计算、降阻措施选择及施工前试验检测等环节过程,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水电站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高土壤电阻率环境下降低水电站接地电阻的措施,重点提出一种通过采用新型电解地极的降阻方法,该方法在多石、岩石、沙石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环境中,可以显著降低较传统降阻措施中因增加接地网面积或挖多个深井等措施而产生的较高施工成本,并通过青海江源水电站降阻实例分析验证文中提出方法的工程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乌图河一级水电站的接地网设计存在土壤电阻率高,可用场地小,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等困难因素的现状,结合其他山区水电站的接地网设计、运行经验,对乌图河一级水电站接地工程进行了设计分析,提出沿河道设置地网和在适当地区设置外延接地降阻并配合降阻剂降阻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接地装置的结构主要有单列垂直接地式、网格式组合接地式和辐射式组合接地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主要由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引线电阻、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散流电阻4部分构成。接地装置设计时,在低土壤电阻率的地区可采用单列式接地装置;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采用深埋接地极、人工改善土壤等措施降阻。结合金沟河灌区的实际,介绍了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接地工程中可以采用的几种设计方案,阐述了各方案的使用条件和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黎丽 《红水河》2011,(5):119-122
变电站接地电阻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运,文章通过分析影响变电站接地电阻的因素,总结常用的变电站接地降阻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对类似工程如何合理选择降阻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浅谈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偏高的主客观原因入手,对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措施从设计到施工运行维护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各种降阻方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阿海水电站工程接地网降阻设计与施工进行了阐述,通过新增接地网降阻设计在上游水库新增水下接地网,并在两岸埋设10套DK-AG/F防腐电解地极以降低河床土壤电阻率,降阻改造方案实施后,经测试工频接地电阻由原来的0.443Ω下降到了0.299 8Ω,满足了不大于设计值0.37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阿海水电站地处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空气十分干燥,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雨量稀少,加之流域内植被稀疏,土层较浅,土壤电阻率比较高,地下多为层状砂岩、板岩和弱风化辉绿岩,电阻率高于地表,没有电阻率较低的物质可以使用,接地网接地电阻普遍偏高问题十分突出。阿海水电站在已有大型接地网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地形、地势及土壤电阻率等现场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综合降阻措施,在机组全部投产前,成功将全厂接地电阻降至设计要求值以下,对类似电站接地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阿海水电站工程接地网降阻设计与施工,通过新增接地网降阻设计在上游水库新增水下接地网,并在两岸埋设10套DK-AG/F防腐电解地极以降低河床土壤电阻率。降阻改造方案实施后,经测试工频接地电阻由原来的0.443Ω下降到了0.2998Ω,满足了不大于设计0.37Ω的要求值。  相似文献   

10.
青海尼那电站位于黄河的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电阻率高,采用降阻材料及敷设水下接地网是该电站降低接地电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贾海磊  李军  张敏 《水利水电技术》2018,49(10):165-172
汛期高水位下土质堤防承受高渗透压力易产生渗漏、管涌乃至决口等险情,为了在险情出现前对堤防的状态进行了解,对处于汛期持续高水位或发生险情前期的土质堤防进行快速隐患探查并进行渗漏风险评估,对一种基于高密度电法的探测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用于堤防抢险探测的物理优势。通过石臼湖堤防抢险探测试验表明:当土质堤防持续在高水位下挡水,堤身隐患(如孔洞、松散体、裂缝等)处的土体含水率将升高,电阻率将和周围土体产生差异,表现为低阻异常闭合圈;高密度电法对于土质堤防的低阻异常区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通过分析堤防视电阻率值的大小和相对关系,以及视电阻率等值线的形态,对堤防进行渗漏风险评估,圈定了堤防的渗漏高风险发生区域,成功预测到了12 h后石臼湖堤防多处渗漏和管涌点的发生区位,证明高密度电法用于堤防渗漏抢险探测和风险评估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为消除高密度电法渗漏探测时存在的体积效应,准确探明土石坝渗漏位置,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建立了坝体填筑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并将其用于解译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结果表明,随含水率增大,电阻率逐渐减小,电阻率与含水率存在明显的幂函数相关关系,当含水率大于30%时,随含水率增大,土体电阻率保持不变;坝体表面和6m深度以下存在低阻异常,经分析坝体表面低阻异常原因为大气降雨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其含水率偏高,而6m深度以下坝体低阻异常原因为坝体渗漏;建立的坝体填筑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相关关系,可明显提高高密度电法解译精度,更加准确地判断土石坝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电法勘探找水野外常见干扰问题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野外电测找水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布极与跑极、覆盖层、低阻岩层、低阻矿体、地形、接地电阻、漏电等因素对电法勘探找水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沿等高线布线、电线不要悬在空中、加大电极与土壤接触面积、减少电极附近介质的电阻率、布极方向垂直于游散电流方向、清理电极附近的植物、电极不能布置在疏松的填土上等相应处理措施,排除了各种干扰因素,提高了测量精度,使成井率保持在90%以上,找水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红  谭集慧 《红水河》2014,(5):41-45
根据工程中的实际设计经验,对大型变电工程中应用加筋土挡土墙处理高边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利用,并对相应地基处理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变电工程配电装置区建构筑物基础特点进行设计,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吴发启  孟秦倩 《人民黄河》2007,29(3):51-52,54
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3项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的削减作用和减蚀作用。结果表明: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及坡面产沙均具有削减作用,其中等高耕作的作用最大,随雨强和地面坡度的增大其作用减弱;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的削减作用与减蚀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坡面产沙同时受土壤抗蚀、抗冲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石体混合结构是水库大坝防渗主体的重要形式,但散粒体填筑料之间及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结合部位常常是隐患的多发区域,其中水库大坝接触带渗漏表现得最为普遍且诊断难度较大。为探究并行电法在探测水库两坝肩岩土接触带及岩基部位渗漏的可行性,通过构建水库坝肩渗漏通道物理模型,利用并行电法的AM采集方式得到视电阻率及反演电阻率剖面图,并结合水库探测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并行电法技术采集数据反演后得到的图像能较好地反映出模型设置的渗漏通道位置,但因水库坝肩岩土体的异型结构,视电阻率剖面对坝肩低阻区反应灵敏度不高,反演电阻率剖面仍存在较高的体积效应。青山水库坝肩渗漏探测结果与钻探验证结果一致,这表明并行电法可为探查坝肩渗漏隐患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少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相似文献   

19.
宁夏青铜峡灌区水土化学场演化态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汪林  汪珊  甘泓  于福亮 《水利学报》2003,34(6):78-84
本文以研究区翔实的水土化学多年动态测试资料为依据,勾划了3个时段9个化学参数值分布的系列图表,揭示了水土化学时空演化的规律性,以及两者演化联动的异同性。指出灌区水土经历了脱盐淡化的进程;由于地下水位居高不下,次生盐渍化仍在发生,减少引黄灌溉水量和降低地下水位才能确保土壤朝向脱盐良性循环发展;提出引用黄河水量、开发地下水和回用沟排水的多源灌溉;发展农、林、牧、果多种经济,提倡生态农业,推广种植耐旱耐盐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