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部分城市空间越来越狭小 ,环境越来越恶劣 ,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向地下延伸拓展生活空间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先行考虑地下建筑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筑用地愈发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空间逐渐被开发与利用,随之带动了地下建筑工程的发展。然而当前地下建筑时有火灾发生,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解决地下建筑安全问题是关键。因此,本文从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方面展开探讨,为今后加强地下建筑防火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竹雨 《今日消防》2022,7(2):130-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商用地下建筑的类型逐渐朝着多样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发生火灾的概率在不断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商用地下建筑本身具备密封性的特点,再加上其中可燃物较多,火灾隐患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商用地下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优化效果,从而使得商用地下建筑安全系数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推动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生,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地下工程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地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大量地下结构修建的同时,其抗震安全却被提上议程。本文以框架式地下建筑结构为例,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为今后地下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8)
随着国家对城市化建设的加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老式的传统的工业被逐渐淘汰,遗留下一批工业遗址和废旧的工业厂房建筑等,如何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如何保留城市化进程的文化特色,使得工业遗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也逐渐得到推广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工业遗产开始通过与旅游融合来进行改造和转型,工业遗产从无人问津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再次被释放。本文以苏南地区(主要包括江苏省南部的三大重要城市:苏州、无锡、常州)为研究对象,研究苏南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实现城市化建设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协同发展,为探索苏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道路提供一些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2018,(19)
正在面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怎样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体系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信阳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日益成为信阳建设主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信阳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希望能为相关保护提供参考。信阳建筑遗产丰富,但由于自然损毁和人为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如何能够使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护方案融入建设规划方案中并严格实施,使建筑遗产与城市建设良好结合成为目前学者关注的焦点。从我国"历史建筑遗产"的特点出发,进行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要素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显著加快,各种地下商场、人防工程和地铁在建建筑拔地而起,加之现代地下建筑承建、改扩建、装修中使用大量易燃易爆性的化工原料和装修材料,安全管理或消防设施不能及时跟上,一旦发生火灾就难于扑救。针对如何有效地处置此类火灾,本文就在建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对其扑救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寸土寸金的要求之下,城市地下建筑的大量涌入,对环节用地紧张,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城市地下建筑排烟系统的设置和应用,对改变城市格局,实现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防护管理措施,以建筑实际技术满足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本文基于地建筑的排烟系统现状,探寻其设置问题不合理根源,进而提出应用设置创新路径,以及早实现建筑排烟系统功效,促进地下建筑排烟系统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型冶金建设项目进度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业主的项目管理角度提出了综合进展率和综合进展率曲线的概念,使得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更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相比较传统的进度控制方法,该法更适宜于业主进行大型冶金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投资约束,保证其向目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层次注浆工艺在松软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回采过程中,受支撑应力的作用工作面前方煤岩体被破坏,注浆技术是控制煤岩体破坏的有效途径,而注浆工艺对于注浆效果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层次注浆工艺和传统注浆工艺对其巷道破碎围岩进行加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表明:层次注浆工艺注浆速度较传统注浆工艺快了40%;层次注浆工艺段巷道变形量明显小于传统注浆工艺段;层次注浆工艺能使浆液在煤岩体裂隙内得到有效充填,完整性有较大提高;层次注浆工艺煤壁有较小部分落下,但不影响采煤机正常回采,而传统注浆工艺煤壁比较破碎,完整性差;层次注浆工艺整体优于传统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列举了等静压干法成型瓷套瓷检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从成型过程分析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压机工序引起的瓷件大伞伞沿裂;修坯工序引起的瓷件跳刀、壁厚差;上釉工序引起的橘釉、伞沿釉裂、内孔流釉、缩釉、剥砂。对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压机工序选用合适的定位圈;压制毛坯选用合格的橡胶袋;修坯工序采用合格的修坯刀;上釉工序保持喷枪枪嘴清洁、无堵塞。基本上解决了毛坯成型过程产生的主要质量问题,提高了窑后瓷检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简述并全面分析了电石法生产乙炔的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该工艺过程的防火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头岗污水处理厂UCT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头岗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多功能UCT工艺,可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以及季节的不同将系统灵活调整为常规UCT、改良UCT、A2/O和倒置A2/O等四种不同的处理工艺,从而保证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均能达到最佳的运行工况.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既具有较高的COD、BOD、SS去除率,又解决了其他工艺在脱氮除磷时存在的问题,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在工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旭远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2):13-18,27
产品的制造过程也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如何将产品质量控制在预期的范围内,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工序质量管理中运用质量统计手段对工序质量状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及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的分析与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废旧轮胎橡胶混合法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包括湿法和干法两道工艺的混合法,在实验室成功开发了废旧轮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即先用细橡胶粉制备成橡胶沥青,然后在集料中加入粗橡胶粉拌制成废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表明,与类似级配的湿法工艺或干法工艺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混合法改性沥青混合料显示出更加优良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完全满足要求,且消耗了相对多的废旧轮胎,达到了环保和工程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探索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方法以求解决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过程稳定性问题。通过构建工程质量过程评审体系,并以广州地铁车辆段工程项目为案例实施该质量过程评审体系,对其适用性做了实证分析。该工程的评审结果为有条件具备质量能力,依据评审结果对具体评审要素进行分析,分别从过程稳定、质量柔性、过程效率和供应保障四方面总结了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落实度低于6 分的评审问题制定了改进措施。本研究关注质量系统的有效性,以达到工程成熟和过程稳定的质量目标,丰富了工程质量管理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历史演进过程,阐明城市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重视城市自身的现代化,为此对城市现代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我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应该是同时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成连平  赵琳  姜孟 《工业建筑》2012,(Z1):661-664
根据灌注桩概念,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理论,将其施工过程划分为施工技术准备过程、基本施工过程、辅助施工过程和施工服务过程四部分。经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建立安全管理模型,证明了人是施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且受复杂心理的影响。依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原则,通过安全管理模型剖析,将施工过程评价指标划分为人、机电、环境和安全管理4个方面,19个三级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