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金瓶梅》作者"徐渭说"中,陶望龄是个关键人物,但陶望龄和《金瓶梅》之间的直接资料几乎没有,只有通过研究《金瓶梅》抄本收藏者和陶望龄的交往,才能找到陶望龄和《金瓶梅》早期传抄的关系。文章在潘承玉《金瓶梅新证》的基础上,通过追寻陶望龄和徐阶、王肯堂、文在兹的关系,探讨陶望龄作为《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中作为非作者总源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金瓶梅》的传播接受、《金瓶梅》的成书方式、董其昌与陈继儒二人的交游厚密关系、《金瓶梅》的创作风格等可以推断,《金瓶梅》的作者是陈继儒从吴越间延招来荟蕞成书的穷儒老宿。  相似文献   

3.
胡令毅先生《论西门庆的原型》一文为《金瓶梅》作者徐渭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门庆的原型问题作补充考证:《金瓶梅》人物本有原型是《金瓶梅》同时代人的记载,并非凭空杜撰;《金瓶梅》作者一再强调西门庆是挂文职的武官;西门庆所占有的有身份的女人身上均有“胡印”;胡宗宪的乳名与妻子脸上的微麻在《金瓶梅》中的印证;西门庆与胡宗宪身上的王气;西门庆与胡宗宪的经商谋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即长篇章回小说在元末明初横空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大约一百多年时间内,长篇小说创作几乎一片空白,直到明朝中后期又突然掀起了一个小说创作高潮,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章回小说。从作品的成书过程、文化传统、印刷技术、文学演进等几个方面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创作前后的种种情况,解读中国长篇章回小说横空出世、沉寂一百多年、明中叶后重新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中描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现象,数术描写正是其中之一。这些数术描写,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数术文化民俗化的趋势,同时,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表达等,都起到了重要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写字、考试、与机密信牵连等细节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并通过论证徐渭为《歌代啸》的作者,指出《金瓶梅》和《歌代啸》具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相同之处:即借戴帽子和对借戴帽子的情节构思,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3):F0002-F0002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成立于2004年2月26日,挂靠复旦大学。2005年9月17日在河南开封召开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委会,决定聘冯其庸等31人为委员(即以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黄霖为主任委员(会长),吴敢、王平、陈东有、何香久为副主任委员(副会长),吴敢兼秘书长。中国《金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与褚半农先生就《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问题不同的看法,认为《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方言更接近河北藁城、正定一代的方言口语。  相似文献   

9.
吴敢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7):F0002-F0002,14
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召开之前,《金瓶梅》研究面临着严重的内困外扰。所谓内困,指《金瓶梅》研究"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不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果没有新的史料发现,如果不用新的理论、方法、视野更新传统,《金瓶梅》研究便会就地打转,甚至步入歧途,至少也是难有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把“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总量已经名列世界前位,经济的繁荣、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反过来强化了中国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阐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文化建设要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立场,更是一种政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年龄上的相同,并通过分析李瓶儿是西门庆的正妻,指出温秀才客幕的时间和徐渭客幕的时间完全相同,即都是在1558年,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东汉后期,官方经学走向衰落,民间私学兴起,子学复兴,学术风气为之一变。受学风及政治情势变化之影响,长期萎靡的士风重新振作。从思想文化根源来讲,学风转变与士风重振,是原始儒学精神复苏并对士人心态及其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翠  郭伟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8):115-117,126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把地球缩小成一个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文化、政治、经济都进行相互沟通和融合。在国际交往中,文化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当前中国高等院校中,文化教育不能单一化,多元文化教育势在必行。只有在高校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清代河道总督,也称总河、河督,于顺治元年(1644年)初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撤,是专门负责河务的最高军政长官。清代河道总督的主要职责:一是对运河的管理;二是对黄、淮等自然河道的治理。同时,河道总督也监管地方治安、赈济灾民等,这些职责在清朝初期立足未稳和晚期内忧外患之际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关籍华裔女作家谭恩关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在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西洋文化、印度文化分别为世界文化的三大源流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文化发展截然不同的三个路向。人类社会在经历人与物关系为主导的时代之后,将逐步进入以人与人关系为主导的阶段。而以家族制度作为文化内核、以周孔教化作为文化营养的中国文化,通过理性的启发和"仁"心的推崇,突出了人伦关系的构建,用伦理本位取代个人本位,用人对人的态度代替人对物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着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必将复兴。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完美无缺,其自身的弱点需要在团体的生活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8.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角考察张謇的西方观在西学东渐大潮下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他在西方观指导下的文化交流实践.张謇个人的勤学好问、与西士的交往以及西学翻译高潮促使了其西方观的形成.从地方自治、慈善事业和国民外交三方面探索张謇创办的实业与西学之渊源.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英语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其作品所反映的国际主题承载着他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欧美文化的完美融合。本文通过论证《美国人》中纽曼文化梦破灭的必然性来揭示该作品的深层主题:文化的完美融合需要文化主体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宽容理智的态度推进多元文化的对话与和解,进而创建一种融美德和智慧于一身的完美文化,使人类在更高文明层面上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和国家当前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不谋而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更适合于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已得到了翻译界的认可。文章以扬州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针对非遗外宣翻译的目的及特点,以功能语境理论为指导方针,以归化异化翻译为手段,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