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油、气、不三相分离设备的流程设计中,由气液分离器到油水分离器的管段,由于气体栓塞管路而引起剧烈起塞,造成油水分离器分离作用失效的原因,以及在油气的远距离混输过程中,由于流体栓塞管路而引起剧烈起塞,可能造成管件损坏和下游分离器分离作用的失效。同时介绍了剧烈的判定准则,着重介绍了可用于判定准则,着重介绍了可用于判定油气混输管线中是发生剧烈起塞的Boe准则。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凝析液混输管道段塞流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春瑶  朱丽静 《天然气工业》2008,28(11):106-108
气液混输的集输工艺简化了气田集输系统流程,操作运行简便,适用无人值守的操作管理方式,已在国内陆上几个大型气田得到应用。但气液混输管道中常出现段塞流,段塞流对管道具有振动性破坏并导致管道末端工艺处理设备的不稳定运行。介绍了容器式、多管式等捕集器,针对气液混输管路提出分离器兼做容积式捕集器、分段清管法等设计措施,并以长北气田某集气干线为实例,讨论了缓解段塞流的生产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气液分离器存在的问题,研制了移动式多级分离的管线气液分离装置。该装置采用四级分离装置逐级进行油气分离和油雾中的油滴分离,通过研制无压干涉浮子控制器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达到自动控制分离过程的目的。该装置采用不受压力干涉的液位控制器,能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打开、关闭气路或液路,动作灵敏可靠;装置采用拖车式结构,机动性强,且当气液分离位置固定时,可以只安装气液分离单元,降低运行成本。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操作简单,排出气体中不含有液体,可实现油气的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4.
�������ܵ��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凝析气相是多元组分的气体混合物,以饱和烃组分为主,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沿线温度、压力的变化引起的凝析和反凝析现象显著,这使凝析气的管道输送不同于气体或液体的单相输送,其管输方式可分为气液混输、气液分输。气液两相混输投资少、工期短,但要解决困凝析液的积聚而降低输送能力及液塞处置等技术问题;气液分输是先将凝析气分离,然后将天然气和凝析液分别输送,管内流体均为单相流动,气液分输又可分为双管输送和顺序输送。凝析气的气液混相输送是多相流输送的一种特例。针对东海平湖油气田海底输气管道采用多相流技术输送凝析气的实例,分析了凝析气混相输送管道压降、输量和持液率的关系,并指出了预测管路温度下降值是管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平湖凝析气管道的运行分析,强调工艺配套是多相流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井下气液混输泵试验台架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新研制的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输泵样机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1套气液混输泵试验台架。整个试验台架由泵级部分、吸入部分、排出部分和数据采集部分组成。在给出试验样机基本结构和试验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样机的试验方法和步骤,通过试验得出样机在设计转速下输送纯水和含气体积分数为40%气液混输工况下的外特性曲线。前期的试验研究验证了新建立的井下气液混输泵试验台架和研制的井下螺旋轴流式气液混输泵样机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为下一步完善设计和今后样机的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气田地面集输的气液混输工艺中,有些采气管线积液严重,沿程压降较大,无法正常集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将涡流工具用在气液混输工艺中的方法。通过对地面涡流工具的理论分析及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研究涡流工具在气液集输管道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涡流工具在克拉美丽气田的投产运用表明:涡旋流流态可有效地排除管道内积液,消除管道内段塞流的出现,降低管道沿程压降;涡流工具可将管道内气液紊流态转变为涡旋层流流态,通过切向速度产生的额外拖曳力降低管道临界携液速度,提高了气体携液能力;涡流工具不仅能在井下使用,也适用于气田地面集输管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气井生产及管理实际情况,选择高庙33-3井站-川合139站集输管线作为试验管段,编制了混输方案并进行了气液混输的可行性论证,完成了气液混输现场试验,表明对于周围地形为平原或地形起伏较小、运行压力较低的管线可以实施气液混输,为下一步气液混输实施及无人值守井站推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混输泵代替接转站中的输油泵,可以简化站内设施,如可取消分离缓冲罐、事故罐,并可将气液分输两条管线改用一条油气混输管线,同时可降低油气进站的压力。文章介绍了多相混输泵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塔河油田属于滚动开发油田,井间距大,原油黏度高,采用混输泵站与传统接转站相结合的布局,可减少接转站数量,扩大集输半径,降低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例,以黑油物理模型为基础,利用PIPERFLO软件,分析了不同压降计算模型、起输温度、气体流量及总传热系数(K)对海底多相流混输管道压降计算的影响。用不同压降计算模型得到的混输管道的压降结果相差很大,在设计混输管道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设计高粘原油混输管道时,应根据油品物性将起输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设计低粘原油混输管道时,在满足管道终端温度要求条件下,应尽量降低起输温度。海底油气混输管道存在一个最小压降气液比,按此气液比确定高粘原油混输管道的气体输量,可降低管输原油粘度,从而减小管道压降。对海底多相流混输管道应进行一定的敏感性变量分析和结果预测,以保证管道具有一定的抗波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油气井在进行定压试产时,一般通过排液管线出口处液流是否连续及放喷口火焰的燃烧情况来判断分离器运行是否正常。这两种方法都有明显的滞后性,需要创新分离器监测方法。通过引入气—油当量产差的概念,对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分离器分离效果的新方法进行探讨,并选取克拉美丽气田不同区块的两口气井对此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初步验证。通过验证表明,若现场设备及软件得到改进,此监测方法可以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