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本文以《造活字印书法》为参照,比较《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文献与图片记录,观清代木活字印刷技艺之改进主要在木子标准、刻字次序、印盔槽版(排版方式)、版面垫版、贮字方法、取字方法和"逐日轮转办法"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并为考据清代印刷工艺提供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据。《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是诞生于清代宫廷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总结性文献,记载了当时木活字印刷设备的制作及皇家书籍的印刷流程与生产管理,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工艺科技和分工管理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清内府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翻刻本,对各个版本的特点有所了解,实地调研了首都图书馆所藏武英殿聚珍版翻刻本,根据武英殿聚珍版翻刻本的主要特点将翻刻本分成5类,对江西、广东、福建、江苏与浙江五地翻刻本的刻印特点进行了论述、比较。它们有多处相似之处。如字体、字的大小、印刷方式等,但各自刻印的版本又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极力地模仿殿本,但都有不足。通过对“外聚珍本”的研究,为“外聚珍”版本的鉴别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造活字印书法》为参照,比较《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文献与图片记录,观清代木活字印刷技艺之改进主要在木子标准、刻字次序、印盔槽版(排版方式)、版面垫版、贮字方法、取字方法和"逐日轮转办法"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并为考据清代印刷工艺提供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英殿聚珍版印书是清代官方古籍刊行史上成功运用木活字印刷的典范,所刊书籍种类较多,流传较广,一时传为佳话。然而,由于朝代更替,社会动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殿本大量遗失,所存之数,已难说清。通过对现存文献的收集与分析,初步统计了国内现存殿本数量。结果表明:现存殿本套轶完整者只有6部,散卷者有的收藏于图书馆,有的收藏于民间,有的流失到海外。  相似文献   

5.
徐世垣 《今日印刷》2019,(11):53-55
<正>《德国印刷者》作为信息媒体已经伴随印刷工业125年。在此期间,许多技术变革推动印刷业不断发展。为此该刊选择了一些重要的技术"里程碑"汇编成文。11世纪中国开始用陶瓷印模冲压单个活字进行印刷。1440年欧洲印刷技术开始:约翰·古登堡用浇铸活字完成其文字复制(制成可重复使用的印刷活字)。1454年印刷第一本古登堡42行《圣经》。  相似文献   

6.
《印刷世界》2011,(8):36-36
国内活字印刷技艺唯一的地方标准《扬州活字版印刷技艺地方标准》,经过专家审定正式通过。《标准》包括泥活字与木活字,从活字制作、排版、固版印刷、装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性文字概述。《扬州活字版印刷技艺地方标准》由扬州市发改委、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市  相似文献   

7.
刘向东 《中国印刷》2012,(10):90-92
宋沈括《梦溪笔谈》关于宋代布衣毕异使用泥活字印刷的数百字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文献。这段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字数不多,但较为详细的记录了活字造字、排版、印刷、拆版、补字等整个活字工艺过程。也证明作者沈括非常熟悉完整的印刷过程,才能作出如此准确的叙述,令人信服。因为《梦溪笔谈》行文过于凝炼,仅用三百字就描写了活字印刷的完整工序。由于活字印刷工艺极少有记载。故此这段文字在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的印刷史、版本学专业著作都对这段文字有详略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印刷术于13世纪起向西方传播,14世纪末欧洲先后出现了木雕版和木活字版。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Gutenberg,Iohann Gensfleisch 1899~1468)首创铅、锑、锡三元合金活字,完全用手工操作。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活字铸造和印刷走向机械化。19世纪初期,铅活字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印刷业的有识之士吸收消化西方技术,刻制汉字字模,浇铸铅活字,用以排印各种书籍。西方传教士也用汉文活字排印宗教宣传品及工具书。到19世纪中期,在沿海一些城市,相继建立了一批近代印刷厂,铅活字、石印等新技术逐渐代替了古代传统印刷。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印刷大国公元1041年-1048年间,我国的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创造了世界印刷史的辉煌。1448年,德国人谷登堡首创铅合金活字和木制凸版印刷机。使用合金铅活字采用机械印刷的铅印技术于19世纪初(1807年)传入我国(《中华印刷通史》第433页)。采用橡皮滚筒间接印刷的胶印技术是由美国人威廉·罗倍尔(Ira W.Rubel)和德国移民卡斯帕  相似文献   

10.
在印刷史研究中甄别出清代广东邓氏锡活字版所印书籍。首先,确定了《陈同甫集》是锡活字印本,提出了鉴定锡活字的方法,分析了邓氏锡活字版的印刷工艺;其次,对历史上与锡版印刷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曾被当作"锡浇版"印本的《秦汉瓦当文字》实为拓本和木刻本的结合物,并非锡版印刷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甘肃武威市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湖北英山博物馆等单位,在泥活字术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进展.我们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资料性综合,通过考察、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研究各自的动因、目的、工艺流程等,提出依据史料对古代活字印刷术实证研究还需进行的几个问题,以供中外同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传播知识与文化重要手段的印刷术,在图书制作与复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湖地区的印刷业在历史上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最迟至五代后晋时期,湖南已出现了雕版印刷;北宋时期,湖北省英山县布衣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元代湖北江陵县资福寺所刻的《金刚经注》,开辟了我国套版印刷的先河。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不断进步,图书、报刊实现了规模复制。  相似文献   

13.
木活字印刷术自发明以来,流布甚广,代有传承,时有创新。通过实地考察,对文堂村木活字印刷者所供奉的神祗、印刷物料、排版工具、刷墨工具以及印刷技艺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文堂村木活字印刷技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部分工具与技艺具有独特性,是一种值得传承与保护的现存木活字印刷技艺之一。  相似文献   

14.
3D打印技术为现代设计与生产带来了广泛的变革。全球各国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都已大力推动与发展3D打印技术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在珠宝行业,运用喷蜡3D打印和失蜡铸造相结合的模式已广泛地作为一种创新的生产方式,在复杂与独特的首饰制造方面发展相对成熟。然而,3D打印技术所拥有的成形局限小、成形精度高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其主要原因是把3D打印技术用于代替传统的手工起版,而没有将其3D打印技术成形局限小、成形精度高的优势运用于首饰的创新设计。本文基于3D打印技术及其成形工艺提出首饰活动结构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从首饰制造工艺的角度对球套活动结构、内悬挂活动结构、多螺旋式活动结构和轴活动结构展开3D打印首饰设计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①清代公慎堂所印《题奏事件》不是一度被认为的蜡版印刷品,而是木活字印刷品。理由是:其版面具有活字印刷特征。②清代长期大量使用蜡版印刷的观点依据不足。理由是: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蜡的物性难以雕版印刷;清代来华传教士和外交官的有关记载来历不清、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东宫冠服仪仗图,是迄今所见最为珍贵、重要、全面的明代制度中服饰的彩图文献,还包括仪仗等其他门类。尤为宝贵的是,书中不仅仅局限于明代中宫和东宫皇帝、诸王的冕服文字和全套彩图,及《大明会典》中所缺少附图的后妃礼、常服的全套彩图,甚至还包含了当时社会多个等级阶层的礼仪服饰,以及卤簿仪仗、大射礼图等内容。可以说,它既是明朝服饰制度从制定形成到初步发展的文献资料,又是一部色彩艳丽、绘制精美的服饰集锦,是明代服饰形象的全真复原。  相似文献   

17.
首饰工厂提高废料回收率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首饰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贵金属废料,其回收状况直接决定首饰工厂的贵金属实际损耗量。根据首饰制作过程中各种废料形式的特点,提出在首饰工厂内建立齐全的废料收集与回收系统是提高废料回收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应主要从抽尘收集系统、废液沉淀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化粪池和废料清扫5个方面设置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