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妤 《包装世界》2011,(4):72-73
随着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起,艺术设计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结合自己近几年对《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如何解决现有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来阐述怎样改革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长。  相似文献   

2.
冯霖 《包装世界》2015,(5):94-95
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促进了消费者对服装的新需求和新欲望,面料作为服装设计诠释主题体现服装风格的主要载体,设计师一定要对面料材质进行思考,灵活地运用各种材料才能做到因材施艺,与造型设计完美的结合。现代服装的多元化趋势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服装设计的构思的变化也推动了面料的创新。面料因材质具有新颖性、色彩丰富和制作手法多样的特点成为服装造型个性化多元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丰富多彩的新颖面料会给设计师带来无限的灵感和创意,能提供足够的设计发展空间,结合面料的特殊性会带来更多服装造型。  相似文献   

3.
金珊 《中国科技博览》2013,(18):578-579
本文主要分析了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意义,阐述了面料再造与服装色彩、面料再造与服装款型和面料再造与服装的功能性需求的应用,指出了当前运用服装面料再造设计中所采用的灵感型设计、主题型设计和应用型设计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刘小玲 《湖南包装》2004,(2):36-36,42
在地方艺术设计院校从事服装设计基础的教学工作中.骤然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为了尽快地实践而排斥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主动要求直接进入设计创作阶段。甚至有些学生极端地认为只要能画出好的服装设计效果图,掌握其绘画技法与技巧.就能够说明自己的专业成绩好,理论知识学不学无所谓。因此,花大量的学习时间临摹优秀的服装设计效果图。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缝制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且实践占主导地位。通常的缝制工艺课教学,教师给学生传授新内容时,一般采用的授课模式是:先进行理论讲解,再分组由教师做示范,然后学生分头练习。这种模武,不但教师课堂工作量大,而且收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浅谈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服装设计,势必会提到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根本,服装造型、色彩都无法脱离服装材料而独立存在。服装材料是服装成品设计的物质基础。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关于服装设计中的服饰材料问题。  相似文献   

7.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表现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对各设计院校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毕业实习等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以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露  朱建 《包装世界》2016,(1):50-51
艺术设计专业因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通过举办、参与设计竞赛,以赛促学来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对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输出人才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际,探讨了设计竞赛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作用及对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峡 《湖南包装》2004,(1):20-21
服装结构设计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数学、力学、人体工程学、造型学、美学、传播学、材料学、市场学等。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三大主干课之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让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有待更新。就职业教育中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谈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表现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对各设计院校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毕业实习等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以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宋艳辉 《湖南包装》2012,(2):22-23,33
一、刖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国外服装超前的设计思想、新颖的款型配色、精致的服装加工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对我国重艺术轻技术的教育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它不仅应具有艺术的外观特征。更重要的是应具备穿着的实际功能特征,这需要一定技巧的裁剪、制作工艺才能实现,是服装成型的关键。因而,传统的服装院校认为服装设计就是懂画画,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的追求效果图形式的表现,对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泛泛而谈,甚至出现黑板上做衣服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色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成人教育的艺术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发扬学生的个性,并将色彩教学与设计专业结合起来,便成教设计专业的常任能够学以致用,为今后的成人艺术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服装设计教育是一种行业教育和训练,怎样培养适应市场、有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目前服装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了解服装业的发展及现状,对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摇篮的服装院校来说,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服装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对服装设计人员的要求展开分析,对高等服装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型教学方案,并就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形式,教学方案等作出思考,以期对目前服装设计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凌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242-242,244
动手能力是职业高中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围绕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适应就业需求等问题专业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根据本人在服装制图科目教学中具体实践,对服装制图实践操作的具体做法进行一些小结。  相似文献   

15.
龙庆华 《包装世界》2011,(6):66-67,74
多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艺术表现而轻视专业实践技能"的现象,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如何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要求,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入手,提出了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示范性高职院校正进行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所在单位作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教改工作也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学采用2.5+0.5教学模式,坚持以就业导向为宗旨,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先进的实训室,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职业行动”为导向,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模式,本论文主要针对《服装基础工艺》课程教学实际,从高职教育的服装专业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展开论述,从高职服装专业教师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素养,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的转变,而《服装基础工艺》课程是属“技术操作型”为主的课程,实践实训过程教学更是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空间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应用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对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地支持,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不曾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服装CAD》空间教学的实例,对如何加强《服装CAD》课程实训项目的空间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并剖析了空间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与教学感想。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进步、服装行业的发展对服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能力。通过连续四年多的研究与探索,本人认为,信息技术与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整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教学的效率,改变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普通本科院校服装专业不可能像专业服装院校那样,拥有整齐划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成就,而要扬长避短,立足地方服装文化资源,就要把地方服装文化艺术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特色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课堂学到的服装专业知识变成对地方某一服装文化的感性认知。然后再通过研究性文化考察活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地进行毕业创作。民族服装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始终,学生能力和毕业创作均体现出类型性特征,彰显了普通本科院校服装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20.
植物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借鉴的元素较丰富,有花卉、枝干、叶脉、藤蔓等,运用的形式和方法也十分丰富,在服装中表现出的风格也多样。植物元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总体上可以从植物显微图像和植物的外观造型两个角度进行,通过对植物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