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淑恋 《广州化工》2012,40(6):46-49
以1,10-菲罗啉、壳聚糖和四水合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钴(II)配合物(CHT-Co(II)),采用红外光谱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pH 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粘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粘度法表明二者能发生部分嵌插作用;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紫外光谱的变化也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为一可逆过程,当加入一定量的DNA时,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式电位有所正移,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部分嵌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铜配合物Cu(Hq)(SSA)_2·H_2O(Hq=8-羟基喹啉,SSA=磺基水杨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做了测试,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测定实验,研究了该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键合方式。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紫外光谱显示,配合物的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吸光强度减小,峰位发生蓝移;根据加入DNA前后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可见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粘度实验发现DNA的相对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不断增大。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该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的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钙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钙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和部分嵌入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5.
刘晓林  张海蓉  彭斌 《广州化工》2013,41(5):119-121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了两种萘环桥水杨醛类Salen-Fe(Ⅲ)配合物,运用了紫外光谱滴定和粘度实验法等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含有DNA的配合物溶液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DNA溶液的粘度随着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加。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DNA相结合,苯环上的取代基对插入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salen稀土金属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其结构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电喷雾质谱进行表征。用纸片法测定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静电作用的方式并存,并且配合物还可作为DNA的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7.
张连阳  刘西豪  邵颖 《广东化工》2011,38(12):14-15
合成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Ce(Ⅲ)配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电喷雾质谱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铈(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实验研究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很可能是嵌入作用和部分嵌入作用并存。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液法,设计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以催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甲磺酸、3,5-二溴水杨醛缩牛磺酸3种席夫碱的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结果表明3种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均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功能,催化效果为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牛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研究了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动力学,并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双-(5-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中良  黄志伟  卿玲 《化工时刊》2006,20(11):43-45
以邻苯二胺和5-溴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新化合物双-(5-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双席夫碱,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找出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产品的收率为52.2%。  相似文献   

10.
刘峥  王渊  葛彩叶 《应用化工》2009,38(7):1017-1019,1021
研究了3,5-二溴水杨醛缩丝氨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绿色电化学合成工艺。以3,5-二溴水杨醛及丝氨酸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3,5-二溴水杨醛缩丝氨酸席夫碱。以席夫碱为原料,分别以金属铜、镍、锌片等为阳极,铂片为阴极,乙腈为溶剂,季铵盐为电解质,通入直流电电解,获得了3,5-二溴水杨醛缩丝氨酸席夫碱铜(Ⅱ)、镍(Ⅱ)、锌(Ⅱ)配合物,同时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配合物电化学合成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达到了预期的合成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相似文献   

12.
以烷基二溴(即1,2-二溴乙烷,1,4-二溴丁烷,1,6-二溴己烷)、水杨醛、邻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系列醚链桥联大环席夫碱配体(H2L*)及其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质谱等手段对醚链桥联大环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组成和结构表征。关键词大环化合物席夫碱合成表征  相似文献   

13.
在无水甲醇体系合成水杨醛缩邻氦基苯酚席夫碱配体及两种含Cu(Ⅱ)席夫碱配合物,由元素分析初步确定各物质的组成,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席夫碱配体以亚胺基氮原子和酚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水分子则是以配位水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水杨醛缩胺类双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醛与乙二胺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一类水杨醛缩胺类双席夫碱,并进一步与铜、锌、镍3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杨醛缩乙二胺配体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铜、锌、镍离子络合形成了稳定的过渡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董春华  任宁  郝鹃鹃  马小红  刘诚 《化学试剂》2014,(7):606-608,645
以3,5-二硝基苯甲酸(HL)和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一种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3phen。利用热分析、电化学手段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应用粘度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钐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是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双水杨醛和乙二胺为原料合成席夫碱,并用熔点测定、红外光谱表征席夫碱,然后使其与Zn配合成[Zn(Salen)],并用质谱测试分子离子峰,用元素分析仪测试配合物的CHN含量,确定样品的结构和纯度。最后用正交试验法考察该配合物在安息香氧化合成苯偶酰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得到其催化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直接合成法合成了N,N'-二甲基-5-硝基-2,2'-联咪唑(NO2Me2biim)的锌(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固体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体NO2Me2biim及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配体NO2Me2biim和配合物与ct-DNA以嵌插模式进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Cu(phen)(L—ser)(H2O)]Cl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V、DPV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位正移,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同时,利用溴化乙锭(EB)作指示剂,进行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同样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香草醛为改性试剂,对壳寡糖的羟基进行季铵化修饰合成了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粘度测定、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合成的席夫碱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加入DNA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在271 nm和233 nm处的吸收峰位置均发生了红移,强度分别发生了增色和减色效应;在DNA中加入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后,DNA的粘度增大,且增大程度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的加入量呈正相关;循环伏安曲线显示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会使DNA/K_4Fe(CN)_6体系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式量电位发生正移。以上实验结果表明O-季铵化壳寡糖席夫碱与DNA主要是以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