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传安  章梅芳 《科普研究》2017,12(5):88-95,105
公共卫生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是近代中国医学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丙寅医学社创办的《大 公报·医学周刊》是20 世纪20—30 年代华北地区的重要医学刊物,自1929 年至1937 年,该刊持续倡导学 习国外卫生管理经验,积极宣传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并在此方面向政府建言献策,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宣传公 共卫生的重要阵地。该刊刊载了133 篇相关文章,不但传播和普及了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与内容,同时也客观 记录了当时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状况,再现了中国知识精英参与公共卫生建设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李正伟 《科普研究》2011,6(6):57-62
维多利亚时代,与科学有关的期刊发展迅速,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就在这一时期创刊。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发现,《自然》虽然取得了成功,也是当时唯一一份维持到现在的世界级科学期刊,但是,另外一些期刊也依然值得纪念,如波达创办并经营的《知识》。这一期刊与《自然》曾经相伴相争,共同走过了一段岁月,最终消亡。不过本文认为,这一期刊从某种意义上更加具有科普的气息,而且更加为公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4.
5.
围绕冬学运动这一根据地的主要文化教育活动,延安《解放日报》的相关新闻报道客观真实、全面广泛,有效地实现了及时反映与全面报道、积极引导与反馈互动、主动参与和广泛动员等多层面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围绕冬学运动这一根据地的主要文化教育活动,延安《解放日报》的相关新闻报道客观真实、全面广泛,有效地实现了及时反映与全面报道、积极引导与反馈互动、主动参与和广泛动员等多层面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民素质则是第一国力;大众传媒是科技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其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总结和归纳了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九个特点——中介性、公益性、导向性、高效性、时代性、大众性、通俗性、互动性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8.
《电信技术》2010,(7):55-55
2010年7月14日,《通信新技术普及丛书》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快餐式文化已经成为受众经常接受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常常被忽视.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证明,不是只有泛娱乐化的内容才能获得受众的喜爱,严肃节目同样可以具有趣味性,也能受到观众极大的追捧.《国家宝藏》以文物作为载体,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让历史文物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CIPR)报告《整合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Integra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Development Policy)的中心意思,是将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立场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共享立场调和起来.以避免双方为了”知识—而有朝一日发生世界范围的悲剧性冲突知识产权倡导者第一次具有了反省的历史意识.开始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曼芝 《科普研究》2013,8(5):83-88
《中学生》是开明书店在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综合性月刊,该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通俗的事例传播了大量科技知识和信息。介绍《中学生》的发展概况、传播内容及传播特色,并进一步揭示该刊在启迪民众、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对推动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学生》的特色和办刊经验亦可为当今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登航  汤书昆  郑斌 《科普研究》2022,(4):88-95+106
为厘清我国社会科学普及立法的现状、特征与潜在趋势,以社会科学普及的视角为《科普法》修订提供建议与参考,本文基于政策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我国科学普及立法的现状与历时性走向。发现我国科普立法一般由地方先行,国家跟进立法后引领全国,同时社会科学普及立法呈现出法律体系渐趋完善、软性延续以及一定程度上无“法”可依的多元倾向。因此提出在《科普法》修订中,应当将社会科学普及正式入法,明确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多元主体,并针对不同主体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进行差异化划分,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提供刚性支撑并引导地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推进。  相似文献   

13.
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传播与普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视角,对知识传播本性、知识传播机制、知识传播与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年与科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创办的通俗科学刊物,提倡科学研究与普及科学知识为其办刊宗旨。《青年与科学》介绍和传播了基础科技知识、科技新发明和新发现以及科学人物,同时刊登科学评论引导社会舆论。《青年与科学》的传播内容围绕军事和抗战,适应抗战的时代需求,传播内容具有实用性和亲近性的特点。写作上通俗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稿件多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传播手段上注重与读者进行互动。《青年与科学》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为普及科学知识,唤起民众的科学救国意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8,3(2):52-56
从对部分地区学校及社区的科技教育、传播队伍现状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没有相关专业的设置致使目前我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职业构架虽已基本形成,但工作人员大都不"专业化".文章提出了专业化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建设专业化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颁布实施,《科普法》首次从法律的高度对科学技术普及进行明文规定,明确了科普的地位、政府及各社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等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科普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直接影响科普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对科技事业特别是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从此,“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一样重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十年来,《科普法》在中国科普事业的前行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值此《科普法》颁布十周年之际,继上期我们刊登全面回顾《科普法》的文章后,本刊编辑部再次特约五位专家畅谈对科普法的思考,期许他们的思考成果能给有关科普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学提供诸多不同的方式来观察考察媒介和社会的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便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关注个人是如何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何种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带来人们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效用.它研究中心在于,受众为了达到满足和需求而实现对媒介内容的使用.本文主要借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考察和分析《楚辞》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同一个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传播效果有强有弱,这与微博自身的因素有必然的联系.本文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进行分析,研究同一个媒体官方微博平台,强传播效果微博的影响因素.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微博发布时间、微博传播内容、微博传播形式.从中寻找导致强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隋明晓 《科普研究》2010,5(2):43-48
五四时期,以《科学》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科学意识的启蒙。作为科技传播的形武之一,《科学》杂志的广告在科技传播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五四时期《科学》的广告,提出五四时期《科学》杂志的广告通过搭建“传受平台”而间接发挥其建构功能的观点;同时探讨了《科学》广告传播科学知识与培养科学意识的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最强大脑》是由江苏卫视制作的国内首档科学真人秀节目,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高,最终赢得PPTV网络电视台6亿的点播量,以收视率第一的傲人战绩霸气收官.本文以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最强大脑》的传播过程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