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浩力  崔群  吴文雷 《广州化工》2023,(3):237-238+265
针对分离工程课程学习难度大的问题,对《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改革探讨。提出了“讲”-“串”-“析”-“用”递进式教学过程,并通过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等模块,构建三阶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对知识“学”和“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分离工程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化系统工程。以方法论课程油气田地质学为例,运用任务教学法理论,结合先进教学手段,设计教学任务,有效增加师生互动交流课时,有机结合学生的“学-做-说”工作,将知识课堂转向能力课堂,达成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任务教学法中的单元任务完成过程可分为5个环节,依次为教学任务的设计、相关地质理论的预习和复习、“学-做”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汇报和研究研讨。最后探讨了本次教学改革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方法论课程的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敏先  黄志雄 《广州化工》2022,(20):262-264+26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材料复合原理”课程团队在解析毕业要求指标点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目标实现方法,进行了以评学为主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与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并给出了基于问卷调查和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建议。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研究及运用能力,实现由“知”到“用”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生“互联网+教育”新型教育形式,开启了智慧教学的新时代,并不断促使传统课堂变革。基于“互联网+”,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开展了课程学情分析,与时俱进构建课程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混合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改进考核方式,并着重介绍了案例式、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实践。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芳  黄彭  柳佳芸 《广州化工》2023,(15):131-133+173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的特点。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根据《食品化学》的课程性质以及本课程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授课模式融入“微课”、“网络资源”和“理论知识应用示例”等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表明“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及知识应用能力提高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和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将Aps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有目的、有步骤地应用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通过单元模型操作、实际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3个阶段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Aspen Plus软件的使用和加深对化工单元设计的理解,达到培养专业知识深厚、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知识”+“能力”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工程实践应用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通过对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结合课程特点,从理论知识教学、实验室实验、工程实践应用三方面进行研究,基于“工程应用”为课程主线并贯穿教学始终,建立“理论+工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将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相关联,以期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环境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对化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学中却长期存在学生“没兴趣”“不会学”“不会用”三大问题,制约了化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文章探讨如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化工人才的品质,助力“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9.
徐文杰  孙晓旭 《广州化工》2022,50(9):177-179
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在《水质工程学Ⅰ》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做到以下几点:将手机等电子设备适时应用到课程活动及管理中;将多种授课方式相融合,形成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融入到课堂中,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现由被动“教”到主动“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升《水质工程学Ⅰ》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工、安全、材料等专业大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进“新工科”建设,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启发式和诱导式、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思维;改革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常见化学反应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教学相比,积极教学法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浅析了积极教学法的基本要素以及课程设计;阐述了如何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而体现“教师能力本位”,如何撰写四栏教案和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通过有导向性点名提问、课堂小组活动等丰富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普通化学”课程为例,进行了积极教学法在理工科课程中应用和实践,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OBE理念进课堂是落实工程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之所在。针对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课程,兰州理工大学在基于教学产出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3.
辛红  曹慧群  魏波 《广州化工》2023,(4):219-221
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依据物理化学课程和SPOC课程的特点,采用“课堂教学+UOOC平台任务布置+平台信息反馈”的方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构建了基于UOOC平台的SPOC混合式教学形式,以“多组分热力学”为例介绍了SPOC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及实践。从教学效果来看,SPOC混合式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让应用实例使《化工热力学》教学更加生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化工热力学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化工学科中的重要性着手,说明化工热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化工热力学的教学特点和“教”与“学”中存在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力学知识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了“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学法,并举例说明了应用实例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思路,采用“团队协作+独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体方案设计与优化、单元设备设计与校核,构建了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学案教学”体现了“生本位”的教育理念。结合授课实际,对《分析化学》学案教学融合课程思政作了简要阐释,并介绍了二者融合的教学实例。结果表明,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采用学案教学+课程思政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兼顾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能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项目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建构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本文结合计算机可视化编程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项目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玉周  马杨豹  李玥  段广宇  于翔 《安徽化工》2023,(5):179-181+186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是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其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应用基础。结合“高分子物理”课程难点多、内容抽象、难记忆、难理解的特点,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组织实施措施及教学应用效果三个方面介绍了河南工程学院“高分子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期对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理念的育人改革措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团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理论水平,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探索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价值引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起到了正向的作用,提高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改革中“两张皮”现象,首先要进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点的研究,找出实施“课程思政”时遵循的基本原则。在遵循“课程思政”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出了“双协同、三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思路。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合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重构教学内容梳理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知识载体,为下一步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