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板栗壳对三种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板栗壳及煮汁后的板栗渣对茶树菇、香菇、灰树花三种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香菇、灰树花三种食用菌经过7 d培养,1 L基础培养基中这三种菌丝体的产量分别为2.623 5 g、0.184 3 g、0.789 6 g,加入板栗壳和渣后茶树菇、香菇、灰树花菌丝产量分别达到12.215 0 g、0.930 6 g、8.143 3 g及10.071 7 g、0.703 8 g、5.634 5 g,初步说明板栗壳对食用菌的液体培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板栗壳及煮汁后的板栗渣对茶树菇、香菇、灰树花三种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香菇、灰树花三种食用菌经过7 d培养,1 L基础培养基中这三种菌丝体的产量分别为2.623 5 g、0.184 3 g、0.789 6 g,加入板栗壳和渣后茶树菇、香菇、灰树花菌丝产量分别达到12.215 0 g、0.930 6 g、8.143 3 g及10.071 7 g、0.703 8 g、5.634 5 g,初步说明板栗壳对食用菌的液体培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固氮菌N16不同生长阶段培养液的离心上清液和破碎菌体匀浆对菌株自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清液和菌体匀浆均具有促进N16生长的作用,而且不同生长时期的离心上清液和破碎菌体匀浆对菌株自身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N16菌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某些重要的促进菌株生长的物质,这种现象可能与细菌通过QS系统调节其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秀梅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5)
采用光偏转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纯净水中激光空泡脉动过程,通过实验获得了激光空泡在靶表面膨胀和收缩全过程,确定了空泡的最大、最小泡半径、脉动周期和泡壁运动速度。实验采用0℃到70℃的纯净水,测量了空泡的泡半径和脉动周期等特征参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温度是影响空泡脉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液体温度的增加空泡的最大泡半径和溃灭周期均呈增加趋势。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污水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钢渣,考察钢渣对小球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对微藻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1 g/L钢渣浸出了20 mg/L Ca2+,是小球藻生长的最佳促进浓度,微藻生物量为对照组的1.3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增加29%、20%,产氧增强;钢渣投加量大于2 g/L则抑制微藻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Ca2+和pH值是微藻生长的关键因素,Ca2+小于30 mg/L、pH值为9~10时刺激微藻生长,过量则损伤叶绿素a。钢渣浸出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未超过污水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既实现了钢渣金属元素循环利用,又提供了一种钢渣和微藻协同固碳方式。 相似文献
7.
硅灰对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断裂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GBJ82-85混凝土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方法,采用四点弯曲试验法分析了不同冻融循环条件下引气剂对普通混凝土及硅灰混凝土断裂韧度、断裂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混凝土断裂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未掺引气剂的混凝土的断裂韧度、断裂能及相对动弹模损失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混凝土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损伤程度增大.相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较之硅灰混凝土的抗冻性差;引气剂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冻融循环造成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损伤,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两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中分别添加0mg/kg,50mg/kg,100mg/kg的酵母培养物益宁易SCP,制成6种试验饲料饲喂均重20.394-2.19g草鱼6周,评估了饲料中不同益宁易添加量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肝、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饲料中添加50mg/kg的益宁易SCP可以促进草鱼的生长,保护草鱼的肝脏不受损害,并能够显著促进草鱼肠道的发育。增加其绒毛高度;而在降低营养标准的低价饲料中,添加量要需增加到100mg/kg,效果才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沉降炉系统研究NH3和SO3混合气氛中不同探针表面温度下的灰沉积生长特性. 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记录灰沉积生长过程,并实时监测探针内外温度,得到灰沉积物厚度变化及探针表面热流密度变化,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进一步研究灰沉积物特性. 研究表明,探针表面温度越高,灰沉积物的稳定厚度越小、探针表面的相对热流密度越大. 当探针表面温度为200、230、260 °C时,平均灰沉积厚度分别为2.15、1.82、1.40 mm,平均热流密度相对变化量分别为30.6%、40.3%、41.8%. 灰沉积生长可以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和稳定阶段. XRD检测出硫酸氢铵(ABS),EDS检测出N元素,说明在混合气氛下生成黏性ABS加剧飞灰沉积. SEM结果表明,探针上部灰沉积物多为团聚状,粒径增大;下部灰沉积物多为圆球状,与原飞灰形貌相似. 随着探针表面温度的升高,上部灰沉积物团聚现象减弱,下部灰沉积物变得更为平滑疏松.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避免某些农业制剂对羊肚菌菌丝造成损害,以六妹羊肚菌为研究对象,选取3种除草剂、3种杀虫剂和2种化肥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在不同时段内测量并记录羊肚菌生长过程中菌丝的长度。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种化肥在低浓度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除草剂中乙羧氟草醚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弱;杀虫剂中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抑制作用最弱;尿素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具有微弱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对羊肚菌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阶段,通过浸种、叶面喷施和根部处理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黄原胶,研究了黄原胶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黄原胶浸种处理大麦种子,发现黄原胶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大麦种子发芽,最适质量浓度为1 mg/L.叶面喷施低浓度黄原胶对大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幼苗湿重、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与对... 相似文献
12.
利用XRD和激光Raman分析了两种典型中国烟煤脱灰前后半焦的碳结构变化,以等温热重法在常压和900~1 20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半焦CO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脱灰可以改变煤中局部大分子碳结构,导致煤焦的碳结构有序化程度降低,有利于气化剂渗入碳层内部,增加反应活性位;脱灰减少了热解气缩聚支撑点,降低了二次热缩聚发生.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可提高脱灰半焦的CO2气化反应活性.神华煤灰催化成分含量较高,脱灰后催化作用消失,而脱灰引起的碳微结构变化使反应性增强,脱灰前后反应性差别不大;兖州煤灰催化作用相对较弱,而且灰分含量较高,脱灰对碳结构变化影响较大,因此脱灰后反应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以衣藻(Chlamydomorm sp.)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紫外线(Uv-B)辐射增强的情况下,外源SNP(硝普钠,N0供体)对其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岐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对衣藻生长曲线的影响.探讨了NO对藻类在辐射休克情况下的生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添加模拟试验研究了UV B辐射增强对孔石莼(重量固定)与青岛大扁藻(密度不同)间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情况下,4个UV B辐射剂量都对孔石莼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低剂量(U 1)的UV B辐射对青岛大扁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剂量的UV B辐射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因初始接种密度不同而各异。在共培养的同时附加UV B辐射处理,随着初始接种密度的增加,青岛大扁藻对孔石莼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与共养相比较,孔石莼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亦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耦合流场的相场模型,以Ni—Cu二元合金为例研究各相场参数对金属凝固过程中枝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对枝晶形貌影响很大,上游枝晶的枝晶臂最长,下游枝晶臂最短,整个枝晶呈现非对称形貌;对流速度越大,上游枝晶生长越快;各向异性系数越大,主枝枝晶臂越瘦长;扰动的引入可以促进枝晶二次枝晶臂的生长,但基本上不影响枝晶尖端稳态行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对海洋真菌P32菌株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以期获得高效价的活性次生产物。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PDA液体培养基(葡萄糖马铃薯液体培养基 0.1%蛋白胨 2%葡萄糖),p32菌株在初始pH6.0,培养液装液量100ml/500ml,经28℃,165rpm旋转振荡培养72小时次生产物的生物活性最强,次生产物对黑曲霉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3种基因工程中常用抗生素对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S.erdosensis)生长抑制的研究发现,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对氯霉素较敏感,液体培养1 mg/L的氯霉素即可抑制其生长,500 mg/L的氯霉素处理9 d产生完全致死作用;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对氨卞青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性较弱,300 mg/L的氨卞青霉素和卡那霉素对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不明显.结果表明,氯霉素是转化系统中较理想的抗性选择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微量元素对酵母菌在玉米糖化液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糖化液为培养基,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各种微量元素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在摇瓶培养酵母菌过程中,酵母菌达到最适生长时各种微量元素在玉米糖化液中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流速对于水库水华优势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静水和0.05~0.3m/s流速下的藻类生长状况、水质状况及藻类脂质氧化及抗氧化体系响应的同步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流速水平下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1m/s组藻密度比增长率最大、营养盐消耗率最大、长势最优,而0.3m/s组长势显著差于静水组;各组水体酸碱度均随时间趋弱碱性,溶解氧缓升,浊度则与藻密度水平保持高相关性;0.3m/s组的藻体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动水环境更利于藻类改善其漂浮聚集状态、促进光能吸收、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氧化损伤。试验周期内确定了铜绿微囊藻在动水环境下的生长预测经验公式以及优势流速0.15m/s,为水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以及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