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面主战武器是陆军遂行全程火力攻击和支援任务的主要作战装备。针对当前弹药消耗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从模型的构建、仿真的实现及弹药消耗问题的背景描述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了外军及我军在弹药消耗预测研究方面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决策树C4.5算法,并利用该算法实现了对遥感数据规则的挖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针对于C4.5规则的编辑器,通过该编辑器能够实现对规则的编辑与管理。规则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为在分类过程中人工的干预提供了可能。将人工干预与基于数学理论规则的自动提取相结合,尤其是在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将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利用黄山市Land Sat TM影像,进行了基于C4.5算法自动提取规则的遥感影像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C4.5算法提取的分类规则准确率高,利用提取的分类规则进行的遥感影像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准确预测采收率是开发方案调整和矿场措施实施的重要依据,但煤层气采收率计算尚无成熟的方法。在调研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解吸实验法、等温吸附曲线法和物质平衡法进行改善,在解吸实验法中考虑井网密度和煤岩非均质性,在等温吸附曲线和物质平衡法中通过理论推导提出废弃压力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山区河流不同河段的河床形态常处于基岩暴露与沙卵石覆盖的相间变化中。野外调查发现,至少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不少河流出现了坡度大反而沙卵石覆盖多,坡度小反而基岩暴露多的现象。为了研究该反常规律,以岷江二级支流陇西河为例,进行了多次野外观测与数据采集,通过提取流域地形数据,得到并分析其干流沿程剖面,并结合已有的室内水槽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床面沙卵石的运动情况与分布特性,得到以下结论:陇西河流域岩性以砂岩为主,干流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出现陡、缓、陡、缓交替的四段,平均坡度依次为8.1%、0.2%、6.2%和1.2%,较陡的两段全部沙卵石覆盖而较缓的两段全部基岩暴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较陡段泥沙颗粒通过两侧山体崩塌滑坡侧向补给,床面大尺寸漂石与周围的较细颗粒会逐渐形成相对稳定且水流阻力大的自锁结构,且床面粗糙,有助于提高床面抗冲刷性,抑制基岩的暴露,因此导致输送到下游较缓段的输沙率很低;二是砂岩颗粒岩性较软,少量被输移到下游的颗粒容易破碎成更小的颗粒,更容易被输移,使得较缓段基岩暴露现象突出。较陡段被沙卵石覆盖,将有效抑制窄深处基岩河床的侵蚀下切速率,从而进一步影响相关流域地貌的演化,如增加河流袭夺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和GIS的煤田火灾监测研究--以宁夏汝箕沟煤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田火灾问题存在由来已久且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煤田火灾监测正引起广泛关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白天的Landsat TM6波段的热红外信息进行煤火的监测.本利用多时相的白天和夜晚热红外遥感数据,对煤田火灾进行动态监测.以宁夏汝箕沟煤田为研究区,对煤田的火灾范围及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据此对地下煤火的变化类型进行判断,确定煤火是新产生的还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为煤田灭火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唐东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7(2):238-242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为研究区, 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遥感数据, 并增加热红外遥感数据考虑地表温度信息, 尝试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于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遥感数据方法, 本文方法构建的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空间化模型(R2分别为0.966、0.870)均优于前者(R2分别为0.743、0.776), 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20.45%和19.82%, 也均显著优于前者(72.60%、60.10%).进一步以厦门市为例, 从局部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空间化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本文方法由于热红外遥感数据考虑了地表温度信息, 可以大幅提高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空间化效果, 其空间分布格局与实际更为吻合.本文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市黄陂区朱蒲村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建筑现状、地形地貌、基础设施及规划布局几个方面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村镇综合整治普遍遵循的原则,以及武汉市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提出了针对朱铺村综合整治的设计方法,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成果。以期为武汉城市风貌建设和黄陂区旅游形象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济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特点,在对其内部诸要素间相互关系分析和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分质供水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经济新区需水量预测中.根据区域分质供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同用水部门对供水水质要求的不同,可预测人口、经济和环境因素在规划期内对不同水质的水资源需求量,并且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模拟结果,可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选择及需水量预测.从而为水系统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宋强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91,(3)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空间分析研究了玄武湖各水质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借助于GM(1,N)群模型,建立了玄武湖灰色动态模型并对水质因子作了趋势预测。该项研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水质建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克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63-65
介绍了河口区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的理论基础及反演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近年研究的主要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进行简单分类、对比分析得出其优缺点,并针对现有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型的不足,在提高精度和普适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椒江口-台州湾悬浮泥沙分布特征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港湾淤积是当今沿海港口城市密切关注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港湾海水悬浮泥沙的分布特征,有助于分析港湾的淤积过程,对淤积的防治与治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椒江口-台州湾为研究区,利用时间上同步的遥感数据与海水含沙量实测数据,建立了海水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处理模型,并参照解译结果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条件下海水悬浮泥沙的分布特征,为研究区其它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矿山大气污染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论述了煤矿区大气污染的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分析技术,获得了铜川矿区大气污染分布及主要污染源等重要数据,从而为矿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遥感数据光谱特征的提取与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基于特征属性与算法原理,提出高光谱遥感光谱特征体系包括光谱曲线特征、光谱变换特征和光谱度量特征三个层次.光谱曲线特征包括直接光谱编码、光谱反射与吸收特征,光谱变换特征包括植被指数、导数光谱、光谱运算特征,光谱度量特征则包括光谱角、光谱信息散度(SID)、相关系数和距离.系统比较分析了不同特征的算法原理、特点、适用情况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洋叶绿素浓度已成为衡量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富营养化程度的最基本的指标.利用2005年4月13日Landsat-5/TM数据和同步实测数据反演了渤海湾叶绿素浓度.对TM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和大气校正预处理后,建立9种波段组合模型,分别对TM图像进行模型运算.结合实测数据,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在其中选取R2(拟合度)和R(相关性)最大的(tm4-tm3)/(tm4+tm3)波段组合进行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作相对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和3波段组合建立的回归模型适合于渤海湾叶绿素浓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16.
鉴于嘉陵江水文监测通常检测含沙量而不是悬浮物浓度值,而城市自来水厂排泥水系统干泥量是用“悬浮物/浑浊度”换算关系K1值进行计算,存在实际计算中只能用“含沙量/浑浊度”经验数据代替“悬浮物/浑浊度”但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用“含沙量/浑浊度”代替“悬浮物/浑浊度”的适用性,以及通过试验确定“含沙量/浑浊度”的换算关系,有助于解决城市自来水厂排泥水系统设计中的这一难题。通过对嘉陵江广元段取样水体含沙量进行测定,推算“含沙量/浑浊度”的换算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嘉陵江中段水环境在Ⅲ类水体条件内,可用含沙量与浑浊度之比Cs/TU代替悬浮物与浑浊度之比SS/TU,且含沙量与浑浊度曲线趋势线高度吻合;嘉陵江中段含沙量与浑浊度呈幂函数关系,当 Cs≤100 mg/L 时,TU =0.9773Cs0.856,100 mg/L 1000 mg/L时,TU=0.5428Cs0.9526。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战场目标毁伤效果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目标偏振遥感成像探测原理,介绍了一种能够获取地物目标偏振图像信息的机载多波段偏振遥感成像探测系统;通过对地面炮兵火力毁伤实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偏振遥感图像信息在反演目标表面毁伤状态方面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偏振遥感成像探测技术在目标毁伤效果评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草原露天矿区草地荒漠化遥感分析与治理对策——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完成了草地荒漠化信息提取,并对研究区16a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特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这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缘故;2)轻度、中度荒漠化面积同样经历了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受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影响;3)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4)重度荒漠化草地面积在16a间始终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并与矿业建设用地相关关系显著.针对草原露天矿区草地荒漠化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在矿区营造防护林网、加强土地复垦和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生产经营方式以及草地改良利用分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以实现草地资源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20.
遥感图像的自动配准技术是目前图像配准研究的重点.基于模板相关的匹配方法,根据同类传感器遥感图像之间灰度分布的相关性,选取数量丰富的配准控制点,利用相关系数准则进行图像间的相似性度量,可达到较高的配准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模板相关的匹配方法用于遥感图像的自动配准能获得很好的配准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