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采用空气混合少量氩气常压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再用浅蓝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的K/S值、防渗效果、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氩气混合比例和处理层数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经空气氩气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的喷墨印花用涤纶织物,其亲水性和防渗性显著提高,喷墨印花图案清晰,得色量提高。印花色牢度没有降低;最佳氩气混合比例为20%,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300W,时间150s,极板间距3mm.  相似文献   

2.
数码喷墨印花作为一种新型印花方式,具有无污染、小批量、个性化等诸多优点,受到印染行业的重视。介绍了数码喷墨印花的特点,阐述了不同织物喷墨印花的不同工艺,并针对不同墨水的印花预处理和后整理工艺进行综述。概括了喷墨印花墨水及设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我国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喷墨印花工艺对墨水的一般技术要求,着重对喷墨印花墨水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喷墨印花墨水分为墨水和油墨两类。分别描述了墨水和油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尤其对高分子染料作为喷墨印花墨水和油墨的发展作了详细的探讨。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墨水的研制以及其应用开发对我国染料和纺织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码喷墨印花技术是一项将纺织品印花与数码喷墨打印相结合的新型印花技术。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具有印花图案精细、色彩丰富过渡自然、加工过程生态环保、生产周期短、适宜个性化小批量生产等优点。伴随着数码印花设备性能逐渐提升和加工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绿色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数码喷墨印花技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研究数码喷墨印花用增稠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DS=0.7)、羧甲基淀粉GS-3(DS=0.7)和SD-YR-2(自制,DS=1.0)的理化性能和印制性能,筛选粘胶织物喷墨印花增稠剂。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性能优异,但耐储存稳定性差,抱水性太强,印花织物得色量偏低;CMC化学品相容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GS-3抱水性差,印花织物得色量高;SD-YR-2性能较好,印花织物得色量较高,但手感稍逊于海藻酸钠。单一组分增稠剂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无法完全满足数码喷墨印花表面得色深、手感好、色牢度高的要求,建议结合不同增稠剂的性能进行复配,制备适合于数码喷墨印花的增稠剂。  相似文献   

6.
棉织物采用功率80W、压强10Pa的氧等离子体处理后,再用含海藻酸钠、尿素和小苏打浆料涂层,然后用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测试了印花织物的K/S值、色牢度以及花型精细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上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试验发现,氧等离子体处理后,棉织物泛黄,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喷墨打印机将硫酸铝水溶液喷涂到棉/聚酯混纺纤维织物表面上后在高温条件下焙烘处理,对其进行图案蚀刻.对喷墨打印机在棉/聚酯混纺纤维织物表面进行图案蚀刻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优化确定出了图案蚀刻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硫酸铝溶液中硫酸铝的质量百分含量,焙烘处理温度,焙烘处理时间等条件.  相似文献   

8.
数码印花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喷墨印花是高新技术在印花生产中的典型应用,是近几年来国外开发的一项新的印花技术.可以用于各种针织物的印花,能适用于棉、毛、丝、麻及粘胶、聚脂、尼龙等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品种.数码印花技术完全摆脱了传统印花技术中的筛网、纹版、照相和调色浆等项工作,将花型准备工作由过去的以星期计算缩短到以天计算;印花过程不产生任何废料(如剩余色浆、污水等),无污染环境问题;花型图案经过精确控制后,可以充分利用织物面积,不浪费坯布.  相似文献   

9.
真丝织物在室温下经改性剂BP-961I浸压处理后能实现转移印花。印花样品的色泽及有关性能与转移印花的条件有关,适宜的转移印花温度范围是200-220℃,时间为30-40s,在此试验条件下进行转移印花,所得样品的染色牢度达到国标一级工优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乳酸织物的涂料印花工艺,通过对粘合剂的筛选以及对影响涂料印花的各因素的优化,得到聚乳酸织物涂料印花的最佳工艺:涂料黑质量分数2%,粘合剂KG-101质量分数40%,增稠剂KG-102质量分数2%,架桥剂质量分数1%;印花后织物在80℃条件下烘干5 min,130℃焙烘5 min,再进行柔软后整理.织物在上述条件下印花,K/S值达19.29,干/湿摩擦分别为3~4级/3级,刷洗牢度3级,手感4.5级.为了进一步提高印花牢度,用冷等离子体对聚乳酸织物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改善聚乳酸织物表面的粘着能力.实验表明:冷等离子处理聚乳酸织物后再进行印花,可以提高印花牢度,干/湿摩擦分别为3~4级/4级,刷洗牢度达4级.  相似文献   

11.
A new method of complicated folded fabric mode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mplicated folded fabric modeling problem and establish the high qual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fabric working simulation in aviation or aerospace area,the Fluid Structure In...  相似文献   

12.
选用纯毛、毛涤和纯棉、棉麻、纯麻等5种常用西服面料和机织底布双点粘合衬为实验面料.通过5种面料与粘合衬压烫的工艺参数(压烫温度、时间和压力)的三因子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得出剥离强度较大、尺寸变化率较小、外观质量评级较高的纯毛、毛涤、纯棉、棉麻、纯麻西服面料的最优粘合压烫工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进色织工艺,重点改进选筒整经工序,达到减少经花,提高色织产品质量的目的,并提出作者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织物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防羽布织物质量进行模糊评判,通过对有关的指标进行测试,并采用线性归一和模糊评判,得出在不同无梭织机上生产该类织物的质量排序。从定性考虑,在4种无梭织机上生产该织物的总体质量均为优等;但从定量考虑,在片梭织机上生产品种的总体质量最好,喷气织机次之,剑杆织机稍差。  相似文献   

15.
对聚丙烯酸酯(PA)、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3种不同的涂层篷盖布进行热老化处理,探讨其耐热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a)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3种涂层织物的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强力下降程度依次为:PVC涂层,PU涂层,PA涂层;b)在175℃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织物的质量均越来越轻,其中,PA、PU两种涂层篷盖织物的质量变化不太明显,PVC涂层篷盖织物的质量损失较为明显;c)PA、PU涂层篷盖布的耐热性优于PVC涂层篷盖布;d)热处理后,PA、PU涂层织物表面变得相对光滑平整,PVC涂层织物表面出现微小孔洞,涂层颗粒明显。  相似文献   

16.
棉针织物的防紫外整理及其服用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O2与SiO2溶胶对棉针织物进行后整理实验,选出了防紫外整理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当采用TiO2和SiO2质量比为2∶1、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6min的工艺参数进行整理时,织物的紫外透过率最低.整理织物经过30次水洗之后,UVR仍保持在5%以下,且整理后织物仍保持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纯棉织物预处理及用分散染料对其转移印花,分别测定了处理前后棉布转移印花得色量和耐洗牢度,结果表明这二项指标均优于末处理的棉布,个别染料的皂洗牢度可达4级。  相似文献   

18.
现有网络需要同时支持电路和分组业务,使用1个交换平面同时转发2种业务有利于设备的共享和网络的融合. 针对该需求,在Clos交换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路与分组的混合交换网络及调度机制. 在混合交换网络中,调度机制为电路业务分配专用通路,同时利用剩余带宽为分组业务提供尽力而为的转发服务. 仿真结果表明,混合交换可以满足电路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并可以为分组业务提供较高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布料的瑕疵检测工作一直由质检员完成,瑕疵判别过程受主观因素影响大,存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技术的布料瑕疵检测系统逐渐成为取代人工质检的重要解决方案。针对基于视觉技术的布料瑕疵检测,从行业发展情况、通用检测标准、系统整体结构、检测算法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基于视觉技术的布料瑕疵检测产品,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瑕疵检测标准与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梳理并对比了近年来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技术在布料瑕疵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各方面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区分服务是目前网络支持多样化服务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现有交换结构和调度算法在支持多样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一种支持多样化服务的交换结构,该结构通过分离业务类为每类业务提供专一和定制化的服务.针对复用器内部竞争输出端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复用器调度算法,该算法采用带宽分配指示向量和队列长度计数器,能够有效地保障各类业务在输出端口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之间的公平性.仿真实验表明,该交换系统能够保证各类业务都获得较为满意的服务质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