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修义 《工具技术》1996,30(11):29-31
锥度齿挤轮的设计特点北京齿轮总厂(100022)吴修义现代汽车变速器齿轮上的接合齿,如J轴接合齿、一档二档等接合齿,以及同步器齿会中的内齿接合齿等,大多制成倒锥度齿。因为倒钻度齿能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自动脱档现象。倒锥度接合柜的齿形相当于宣齿变齿厚...  相似文献   

2.
根据渐开线齿廓变厚斜齿轮的齿形特征,以斜齿产形齿条为假想加工刀具,建立其端面齿廓参数方程;基于空间啮合原理,推导产形齿条与渐开线齿廓变厚斜齿轮的啮合方程及齿面方程;利用Imageware和UG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渐开线变厚斜齿轮的实体模型。从产形齿条端面齿廓方程入手推导啮合关系使变厚齿轮的建模思路更为清晰直观,为该类齿形较为特殊的齿轮模型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种车削渐开线圆柱蜗杆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渐开线圆柱斜齿轮,当齿数很少而螺旋角很大时,可以看作渐开线圆柱蜗杆。本文推导出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渐开线圆柱蜗杆)轴向齿廓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车削阿基米德蜗杆的方法车削渐开线蜗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孙庆华 《机械制造》1994,32(7):22-23,29
本文所介绍的方法适用于直齿圆柱齿轮,直齿渐开线花键以及直齿锥齿轮。 我曾在《上海机械》(《机械制造》原名)1962年第7期上发表过“用标准圆棒测算渐开线圆柱直齿轮基节的方法”一文。其中介绍,使用两种不同直径的圆棒,通过测量圆棒中心至齿轮中心的距离,计算出其基节,从而确定被测齿轮或渐开线花键的模数和压力角。有时,在测算齿全岛较短的渐开线花键的基节时,要选用两种不同直径而又适用的圆棒也会感到很不方便。为此,本文介绍另一种使用万能量具的简易测算方法。即,齿厚卡尺测量出两组弦齿高、弦齿厚的值,另外再测量出其齿顶圆半径,以此可计算出基节。该方法也适用于对直齿锥齿轮的近似测算。  相似文献   

5.
对汽车转向器变厚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论文从变厚齿的加工原理中,引出了什么是偏置设计和偏置设计的目的。而且该论文提出了为验证置量的正确与否所必须的验算。这研究也显示了偏置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并概述了抓住沿着变厚齿齿宽上的刚度与变厚齿的齿厚(分度圆齿度)成正比的特征,从而解决了变厚齿的齿根弯曲强度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6.
复杂齿廓齿轮传动接触区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复杂齿廓进行离散,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进行插值重构齿面,进而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传动过程中接触区的形状及其变化.采用减半递推技术进行接触区搜索,计算效率高,收敛快.编写相关程序对非渐开线变厚齿轮和渐开线包络环面蜗杆两种复杂齿廓齿轮传动进行接触区分析,分析结果验证非渐开线变厚齿轮可以实现空间线接触而渐开线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将分析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陈诚  顾晋  王生怀  陈康 《机械传动》2019,43(6):60-63
建立了变位齿轮渐开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变位齿轮的参数化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分析了转向器摇臂轴变厚齿扇结构特点,基于CATIA建立变位齿轮渐开线参数化方程,详细介绍了变厚齿扇的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并对转向器电子样机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运动仿真。该方法建模精度高,非常方便,只需改变相关参数就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变厚齿扇模型,为转向器的数字化装配和数控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变换齿数、螺旋角和变位系数,采用KISSsoft软件对渐开线齿轮的跨棒距和跨球距进行计算并对比,发现在计算奇数齿渐开线圆柱斜齿外齿轮时,DIN标准和KISSsoft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与GB标准和ISO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造出高精度硬齿面斜齿面齿轮和获得抛物线传动误差并改善啮合性能,对采用碟形砂轮加工双向修形的斜齿面齿轮的磨齿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渐开线失配的碟形砂轮齿面,分析了碟形砂轮磨削斜齿面齿轮的展成原理,根据展成原理和用渐开线失配的碟形砂轮并改变砂轮的运动,推导出双向修形斜齿面齿轮的齿面方程。给出了双向修形斜齿面齿轮的齿面计算和接触分析实例,结果表明:理论齿面的最大齿面误差为5.98×10-4μm,采用碟形砂轮加工双向修形斜齿面齿轮的磨齿方法是可行的,获得了斜齿面齿轮抛物线传动误差,避免了边缘接触并改善了斜齿面齿轮的啮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变齿厚斜齿轮的齿面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及变齿厚斜齿轮的加工原理,由产形齿条的齿面方程,推导了变齿厚斜齿轮渐开螺旋面、过渡曲面及齿根面的齿面方程;用Matlab编程生成了变齿厚斜齿轮完整、精确的齿面;由生成齿面上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了变齿厚斜齿轮的精确实体模型。这一齿面生成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方便地生成圆柱直齿轮、斜齿轮以及变齿厚直齿轮的精确齿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汽车变速器齿轮的接合齿大多做成倒锥齿,因其能有效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自动脱档现象。倒锥形接合齿的齿型相当于直齿变齿厚圆柱齿轮,其两侧齿面分别由螺旋均相同,而螺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渐开螺旋面所组成(参阅“直齿变齿厚圆柱齿轮的原理和应用”一文,《汽车齿轮》1987.NO.4)。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介绍倒锥形接合齿齿厚的星球测量法。倒锥形接合齿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不适宜以通常所惯用的测量公法线长度或量柱测量距的方法来控制其齿厚,而需采用量球测量法。现将其计算方法介绍如下。一、倒锥形接合齿的基本参数/已知端…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变速器挂、倒档齿轮传动中,为使变速与换向简便、可靠,通常采用渐开线花键小锥度结合齿(套)的联结方式。齿轮结构有盘齿、轴齿和内花键齿套三种类型。其中小锥度结合齿大致分为正锥形、倒锥形、直线正锥形、倒锥直线形和直线正倒锥组合形等五种形状(图1)。正锥和倒锥形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二种。 小锥度齿结构参数主要指模数m=2.25~2.5mm,压力角α=20°或30°及分圆(节圆)上的齿面夹角2φ=(6°~10°)±30′。一般齿宽为4.5~5.5mm,退刀槽宽4~5mm。结合齿分标准齿形和短齿形两种。对结合齿在圆周上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径向控制尺寸可能提出不同要求。为便于挂挡,齿顶部需倒角,通常夹角为90°或110°。齿面粗糙度要求为Ra3.2。  相似文献   

13.
樊智敏  张光辉 《机械设计》2002,19(12):37-39
双渐开线齿轮是一种新型渐开线齿轮。这些齿轮的齿廓由两组渐开线和连接它们的过渡曲线组成,形成阶梯形。基于等强度原则,利用有限元关于接触强度、弯曲率强度分析计算结果,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齿廓参数优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优化,给出双渐开线齿轮滚刀前刀面齿廓方程,并利用优化结果,设计、加工出双渐开线齿轮滚刀。  相似文献   

14.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三维造型存在两大难点:端面齿廓的绘制和轮齿的生成。利用渐开线的参数方程式并通过AutoLISP编程绘制出端面齿廓一侧的渐开线;在对轮齿端面齿廓进行几何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并绘制出其对称线及齿顶圆弧,并利用该对称线获得轮齿端面齿廓另一侧的渐开线;绘制出齿轮轮齿两端的齿廓曲线及通过齿廓曲线两端点的齿根螺旋线后,用AutoCAD的“边界曲面”命令,构造斜齿圆柱齿轮的轮齿表面模型。  相似文献   

15.
毛世民  聂钢  范超毅 《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2):1325-1327
分析准渐开线齿锥齿轮的啮合理论和加工原理,从CNC机床所能控制的一般运动形式出发推导出双自由度、复杂加工运动的相对运动速度和啮合方程,解决准渐开线齿锥齿轮面坐标计算等问题,为齿面测量和机床调整数据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齿廓曲面基本方程出发,根据理论论证和工程计算的不同需要,首先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推导得出了其齿廓曲面上任意接触点处的主曲率计算公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完整地提出了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副接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给出了有限元对比实例计算分析验证结果,解决了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自发明以来长期缺乏轮齿接触强度计算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Pro/E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精确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利用软件中的程序和关系,实现了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建模,仅改变齿轮的相关参数就能快速生成新齿轮,从而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齿向修正齿轮的滚齿方法,着重探讨了齿向修斜且两面修正量不等的齿轮的滚齿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直齿锥齿轮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大端齿厚计算存在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确计算直齿锥齿轮大端齿厚的计算方法。从直齿锥齿轮齿面和大端齿廓的形成原理出发,推导大端球面渐开线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大端齿厚精确计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计算方法比传统当量齿轮计算方法更为精确,为提高直齿锥齿轮加工精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理论重合度随中心距和啮合角的变化而变化,其经典计算公式没能完全反映该关系.在当今计算机普及的时代,计算公式的精确性要求优先于简单性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补正.基于余弦定理,推导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的理论重合度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该公式表明,对于特定的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其理论重合度只与啮合角有关.基于该公式,方便地写出了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计算公式.斜齿圆柱齿轮各圆柱面上的螺旋角均为齿面发生线与齿轮圆柱面母线的夹角.补正了斜齿圆柱轮传动因逐渐进入和退出啮合而增加在重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