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坑失稳是一种突发性的现象,对于其产生的原因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应用突变理论对基坑失稳的突变过程进行了探索,旨在从理论上弄清其突变条件,并确定失稳点临界位移值。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某建筑基坑边坡支护失败。本文利用其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从场地土的力学性质及变形特征等方面浅析其基坑失稳原因是由于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失误。  相似文献   

3.
以边坡工程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了软煤层大采高开采面煤壁片帮的燕尾突变模型。通过讨论分析系统稳定性和煤壁的突变失稳过程,得知存在2种失稳情况。通过比较极软煤层不同煤硬条件下释放能量值,结果表明煤壁发生突然破坏失稳伴随着能量大量转化与释放的现象。最后提出了控制煤壁片帮的措施方法,从理论上验证了煤壁片帮现象是一种非线性突变现象,是一个由不同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蒲保东  廖学东  张德强 《煤炭技术》2014,33(12):106-108
根据突变理论,在煤层与岩层关键层复合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岩复合体失稳破坏的机理。基于势能原理,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其失稳的力学判据及突变时的突变变化。得出了在水平力和垂直力共同控制的空间中系统失稳的分叉集合并分析其突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发生突变的影响因素除了复合体的弹性模量与惯性矩外,主要是水平力,水平力越大,越容易失稳。  相似文献   

5.
拟建大厦楼层较高(63层),且设有3层地下室,设计基坑开挖深度10m。由于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岩性主要为粘性土和砂性土,建设场地周边建筑物密集。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具有潜在基坑边坡失稳的危险性。基坑边坡失稳不仅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构成威胁,同时也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将威胁到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承压水底板突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尖点突变理论为基础,采用力学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原理,分析了矿井承压水底板关键层突水失稳的力学机理,建立了其尖点型突变模型,给出了底板关键层失稳的力学条件。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证明用数值模拟分析和预测矿山底板突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襄樊市某深基坑支护失稳的原因,介绍基坑抢险加固处理措施,同时揭示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程序办事,不能片面追求节约而形成安全隐患。基坑及地下室施工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减小基坑开挖暴露的时间。基坑失稳后不能盲目处理,要分析基坑失稳的原因及危害性,针对基坑侧壁的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场区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抢险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8.
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贵  张华兴  徐乃忠 《中国矿业》2008,17(4):101-103
假设顶板岩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情况下,建立了煤柱-顶板系统的力学模型。根据力学模型,应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条带煤柱突变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条带煤柱破坏失稳的主要条件表达式。分析表明,煤柱失稳与条带煤柱顶板的受破坏程度有关,煤层顶板受开采扰动的影响产生塑性区,塑性区越大,其弹性刚度kd越小,越易发生突变失稳。  相似文献   

9.
谭毅  郭文兵  赵雁海 《煤炭学报》2016,41(7):1667-1674
对于条带式Wongawilli新型减沉开采技术,煤柱失稳直接导致地表沉陷,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突变理论和损伤本构方程,建立了采硐间狭窄煤柱和条带煤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计算分析了条带式Wongawilli开采煤柱系统工程稳定性及突变影响参数,得出了窄煤柱与条带煤柱的突跳压缩量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与数值模拟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硐狭窄煤柱满足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其所受载荷、屈服刚度和峰值载荷压缩量决定着突变的发生;当采高在2~6 m变化时,采留宽度比需控制在0.16~0.75,才可保证系统不产生突变失稳。条带煤柱保持稳定则要求其核区率大于17%,在弹塑性区宽度比小于0.21的情况下,条带煤柱可能发生突变失稳。  相似文献   

10.
长沙某商住楼基坑支护加固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某商住楼基坑支护加固为例,分析了基坑壁失稳的原因,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就不同程度失稳的基坑壁提出并实施分段不同的支护加固方案,得到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沙某商住楼基坑支护加固为例,分析了基坑壁失稳的原因,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就不同程度失稳的基坑壁提出并实施分段不同的支护加固方案,得到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可靠度问题,通过JC法计算实例的稳定可靠指标,得出了在多元失稳模式下基坑支护结构失稳的概率界限范围。  相似文献   

13.
深部巷道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考虑围岩力学指标弱化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探讨了深部巷道失稳破坏的机理;基于势能原理,建立了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失稳的力学判据务件。结果表明:深部巷道的失稳不仅受岩体特性及所受载荷的影响,而且与围岩中承栽区和松动区的刚度比有关;围岩力学指标弱化程度越高,松动区范围越大,系统失稳的可能性就越大。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经验一致,可为预防深部巷道失稳破坏、采取合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空场法矿柱破坏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空场法采矿时矿柱破坏规律及失稳分析,运用断裂力学及突变理论建立了矿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将开采厚度远小于采场跨度的空场法采场假定为无限大板上相隔一定间距的共线裂纹,采用断裂力学Ⅰ型裂纹模型,得出了矿柱破坏宽度的计算公式;基于突变理论以失稳阻抗因子和矿柱破坏发展因子为控制变量,矿柱应力强度比Fq为状态变量建立了矿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当Fq>1,矿柱会发生失稳;当Fq<1时,矿柱不会发生失稳.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对矿柱稳定性进行分析,其结果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突变理论对采动覆岩中存在的关键层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尖点突变模型导出了系统势能表达式。定量地分析了关键层失稳时的下沉量以及关键层的失稳条件,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管井与轻型井点相结合组成复合式基坑降水,综合了两种降水方式各自的优点,在满足基坑降深的前提下,既能迅速疏干基坑内的滞水,又消除了因滞留水沿基坑槽壁渗流造成边坡失稳的缺陷,保证了基坑边坡的稳定。介绍了管井与轻型井点复合降水方式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土钉墙支护技术近几年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基坑失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工程实例从勘察、设计、施工等诸多方面对基坑事故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出了几点值得重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基坑施工时对某些关键部位和工艺如锚索成孔、注浆、张拉以及泄水孔的控制不严引发基坑失稳的事故越来越多,对基坑失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长沙地区的地层分布特点,介绍了基坑施工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对帷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含水层中锚索采用压力循环注浆工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矿柱失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金矿矿柱失稳的一个尖点突变模型,并据此对矿柱失稳破坏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定态曲面方程和分支曲线方程,分别求得矿柱应力强度比Fq和临界破坏宽度rp1.研究表明:当Fq〉1或rpz〉rp1时,矿柱会发生失稳;当Fq〈1或rpz〈rp1时,矿柱不会发生失稳;而在控制平面尖点曲线内右分支曲线附近,矿柱破坏宽度rpz微小的增量,就可能导致矿柱由不失稳状态突变为失稳状态.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用于描述矿柱应力强度比的发展规律是恰当的,用其进行矿柱失稳预测也是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岩石失稳的破坏过程,将试验机与试样作为一个系统,这样利用突变理论研究该系统的失稳机制,建立产生失稳时的位移突跳计算式,利用自制的模拟材料在试验机上模拟了失稳现象,并测定了失稳时的位移突跳量,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解释了注水软化抑制岩爆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