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副司长李洪勋在’95国际节电技术交流会上作了发言,现摘载于下: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已经达到11.2亿吨标准煤,年均递增率为8.9%,其中煤炭产量达到12.1亿吨,比上年增长5.3%;石油产量达1.46亿吨,是1949年产量的1200多倍,天然气从无到有,产气量达到170亿m~3;发电设备装机达到2亿kW,年均增长10.9%,是1949年的108倍,发电量达到9278亿kW·h。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是采煤和选煤过程中一般废弃不用的低热值的炭质岩石,灰分含量很高。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排矸的平均比例约为原煤产量的20%,目前每年排放的矸石量近一亿吨,其中中直生产矿井的约5000~6000万吨;而历年积存量在十亿吨以上,其中中直生产矿井的矸石积存量约8亿多吨,侵占土地三万四千多亩。矸石的积聚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当其自燃时放出大量有害的烟气,严重污染矿区的水质及大气环境。石煤也是一种低热值(800~2500大卡/公斤)、高灰份的劣质燃料。浙江、湖南、湖北等南方诸省由于原煤贮量的贫乏,近年来为  相似文献   

3.
<正> 一、从产品能耗谈节能潜力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1990年一次能源产量达10.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生产量为10.5亿吨,居世界第一,石油1.38亿吨,天然气152亿立方米,发电量6100亿千瓦小时,是世界上产量较多的国家之一。除石油、煤炭有少量出口以外,其余全部为国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省,占全国煤炭外调量的80%以上,其中地方商品煤的输出量在50%以上,每年约为1.2亿吨。在这1.2亿吨中,有8800万吨是通过铁路运输出省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绪言目前农村生活用能仍以生物质为主(占60%),在农村燃料来源主要靠秸秆,我国年秸秆资源量约5.6亿吨,年耗量约3亿吨。由于秸秆体积能量密度低在炉灶中得不到充分燃烧,虽然农户使用量甚大但热效率却很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正放弃与生活不谐调的秸秆寻找能与生活、居住条件相称的煤、油、电、气。大量秸秆弃置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据估算每年全国废弃的秸秆已达一亿多吨,以致在一些地区造成新的“公害”。为解决秸秆废弃量越来越大的问题,国家从“七五”期间开始抓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秸秆制成型燃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锅炉总数已接近40万台,1988年我国原煤总产量为9.6亿吨,其中近1/3是由工业锅炉消耗的。不少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仅此一项每年浪费能源2000多万吨标准煤。工业锅炉年排尘量达1000万吨,占全国总排尘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7.
一、生物质能源及利用现状生物质能是自然界中太阳辐射能经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转换为化学能而固定下来的一种自然资源。太阳对我们人类是无私的,每年地球上由光合作用生成的植物体约1700亿吨,如每公斤植物体平均热值为4500千卡,那么,地球上每年生成的植物体所产生的热值相当于现在世界上年消耗能量的十倍。据估计,我国年产生植物体干物质约50亿吨,其中农业生产量为7亿吨,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我国目前全年总能耗量的2.5倍。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以煤炭为主,占75%左右,而且大量是直接燃烧,既带来环境污染,又破坏生态平衡。以1990年为例,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10.55亿吨,其中物质生产部门为8.58亿吨,占总消费量的81.3%,生活消费量为1.97亿吨,占总消费量的18.7%;在物质生产部门中工业耗煤量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1991,(7):34-36
<正> 墙体材料是我国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耗能占建材工业总能耗的一半左右。 1989年我国墙体材料总产量4747亿块标准砖,其中实心粘土砖4508亿块,达墙体材料总产量的95.3%。全国85%的墙体材料、90%的实心粘土砖是乡镇企业生产的。这种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导、乡镇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格局,使我国墙体材料每年生产耗能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建筑采暖耗能近1亿吨标准煤,两者合计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砖瓦企业占地450万亩,达全国建材企业占地的67%,每年烧砖毁田7—8万亩:墙体材料年运输量达200亿吨公里以上,占全国短途运输量的1/6;此外,墙体材料利用工业废渣的潜力还远未发挥  相似文献   

10.
现在全国煤矿年产原煤6.4亿吨,一年用电120亿度,每年排出煤矸石1亿多吨,其中可供燃烧的低热值矸石约6,000万吨。此外,全国煤矿积存的煤矸石还有10亿吨,占地5万亩。设想在5—7年内投资60亿元,分批建成500万千瓦用沸腾炉烧煤矸石发电的电站,年可利用矸石6,000万吨,既治理了环境污染,又为城市腾出250亿度电和1,500万吨原煤,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陈昭宁 《中国能源》1992,(6):31-32,30
<正> 美国热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已达564×10~6千瓦,其中燃煤电厂约占55.1%(1988年),这些电厂年耗用的商品煤已在7.5亿吨以上,占美国国内煤炭消费量的80%以上(其中2.86亿吨以上煤炭燃烧后的SO_2排放量超过2.5磅SO_2/百万Btu的标准)。此外,燃用天然气和石油的电厂装机容量分别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4.4%和7.7%。  相似文献   

12.
<正>危险废物被称为危害环境的"毒瘤",量小但对环境的危害却极大。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上升期,危险废物还将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危险废物的具体数量目前尚不清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在第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固废的年产生量大约为七八十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1亿多吨,而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在4000万~6000万吨之间,主要集  相似文献   

13.
国内信息     
据估计,到本世界末,全国总装机容量为2.4亿KW,其中火电厂装机总容量将占1.6~1.8亿KW,由此而产生的年排灰渣量约1.6亿吨左右,要妥善解决灰渣问题,高浓度输送法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节能》2010,(3):13-13
<正>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位于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占地650多亩,注册资金1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员工5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1人,大专以上学历385人。目前,公司已建成以木薯(或甘蔗、红薯等)为原料年生产6万吨醋酸乙酯、3万吨醋酸丁酯(这两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蒸汽供热系统83年的能耗为2.2亿吨原煤,(折标煤1.6亿吨)耗煤量占全国总煤耗量的1/3。但是热能利用率很低,据国家计委83年的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仅29.7%,其中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60%,热网输送效率为90%,用热设备的平均效率为55%。能源浪费很大,每年浪费标煤约3800万吨,国家要求在90年将热能利用率提高到38.8%,其中热网的输送效率提高5%,达到95%,  相似文献   

16.
沈龙海 《节能》1991,(9):2-5
<正> (一)80年代,我国能源生产形势是好的。199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0.8亿吨,原油1.38亿吨,天然气147亿立方米,发电量615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250亿千瓦时),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10.4亿吨标准煤,消费量也达10亿吨,成为当今世界第三产能和用能大国。  相似文献   

17.
刘俭 《中国能源》1989,(3):39-42
<正> (一) 建国以来,我国能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原油、煤炭的生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二位,作为二次能源的电,生产量也达到了第五位,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资源是丰富的。事实上,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并不很丰富,照目前开采速度生产,只够20年之用。煤炭的保有储量达8000多亿吨,但真正能用于建井开采的精查储量只有2100亿吨,其中,生产井和在建井已占用了1300多亿吨,因开采条件不良,交通困难等原因暂难开采的约300亿吨,所以真正能够建井开采的储量仅400亿吨。我国煤矿回采率不足30%,2100亿吨精查储量能采出600亿吨商品煤,照目前生产水平,也只够60年之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2014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分别累计开采出62亿吨、1.5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资源量分别为206亿吨、38.5万亿立方米。按照1111立方米天然气折算1吨石油,天然气剩余可采资源约为石油的1.7倍,新增地区储量90%以上为整装未开发储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很大,未来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前言工业锅炉在全国有20多万台,年耗煤近2亿吨,其中大多数为蒸发量2吨/时或以下的小型锅炉,一般未装尾部对流受热面(省煤器或空气预热器),因此排烟温度较高,在200~300℃之间,排烟热损失很大。以我省为例,共有工业锅炉3431台。其中2吨/时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拥有资产37亿多元,各类设备5284台(套)。玉柴主导产品YC6105、YC6108、YC6112、YC4110是中国名牌产品。2000年柴油机生产总量为58192台,实现利税22571万元,工业产值8.9亿多,综合能耗量28315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31吨标煤,较上年度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32吨标煤,降耗3.1%,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