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粉末包埋法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了渗铌层。研究了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渗铌层组织、物相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950~975℃、加热时间3~5 h时渗铌层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紧。渗铌层主要是由NbC、Nb_2C和α-Fe组成。渗层厚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升高而逐渐增厚,在950℃、5 h时渗层厚度、显微硬度分别达96μm、3033 HV0.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Cr13钢在不同渗硼温度下保温5 h对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Cr13钢渗硼后的断面形貌;用XRD分析了渗硼层的物相;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渗硼层的硬度。结果表明:渗硼层不呈现梳齿形状,当渗硼温度较高时,渗硼层中明显存在疏松、孔洞;渗硼层由Fe2B相构成;在不同温度下保温5 h,渗硼层深度和硬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渗硼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球墨铸铁粉末渗硼的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景浩  罗宏 《热加工工艺》2014,(12):166-169,180
对球墨铸铁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分别进行渗硼处理,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渗硼层的形貌,测定了渗硼层的厚度;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渗硼层的表面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硼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测定了渗硼层表面元素含量;并在10%的HCl、H2SO4、HNO3、NaCl、NaOH溶液中做了耐蚀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硼层厚度均匀,呈齿状结构与基体结合牢固,渗硼层主要由Fe2B单相组成;在950℃下保温不同时间,渗硼层的厚度及硬度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在不同温度下保温5 h时,渗硼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渗硼层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除HNO3外,渗硼处理后试样的耐蚀性均比未渗硼的试样的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20钢固体粉末法渗硼和硼钒共渗的渗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检测手段,分析了20钢固体法渗硼和硼钒共渗的渗层组织结构、成分特点及其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硼钒共渗层厚度大于单一渗硼层,且渗层更加连续致密,其渗层主要由Fe2B、V2C和VB相组成,硼钒共渗层硬度比单一渗硼有所提高,硬度梯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45钢为基材对其表面进行固体粉末渗硼,探讨渗层生长行为及渗硼时间与渗层组织及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渗硼层由硼化物Fe2B构成,硼化物以长短不齐的方式垂直楔入基体形成连续针齿状层,与基体牢固结合.随渗硼时间延长,渗层厚度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加.渗层生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渗层显微硬度随渗层深度增加,先开始有所增加,后出现明显降低,最后缓慢降低.延长渗硼时间,渗硼深度增加,且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均能增加.  相似文献   

6.
刘凯  周芳  罗宏  林修洲  陈雪丹 《表面技术》2016,45(4):183-188
目的 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和耐蚀性能.方法 2205双相不锈钢采用固体包埋粉末渗硼,于马沸炉中分别在830、860、890℃下保温5 h;在860℃下保温3、5、7 h,随炉冷却到室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渗硼层的形貌和测定渗硼层的厚度,用维氏硬度计测定渗硼层的硬度,用纳米压痕仪测定渗硼层不同深度的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硼层的物相组成,评定渗硼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做不同介质下耐蚀性对比试验.结果 渗硼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破坏等级评为一级,渗硼层主要由Fe2 B单相组成.在860℃下保温不同时间,渗硼层的厚度及硬度均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在不同温度下保温5 h时,渗硼层的厚度及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渗硼后试样在质量分数都为10%的HCl和NaCl溶液中耐蚀性提高,在质量分数均为10%的H2 SO4、NaOH和HNO3溶液中耐蚀性变差.结论 固体粉末包埋法渗硼工艺改善了2205双相不锈钢的表面组织和性能,有效提高了其硬度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硼稀土粉末共渗及渗层的性能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相似文献   

8.
5CrNiMo钢渗硼层组织分析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CrNiMo钢的渗硼工艺,渗硼层组织及渗硼后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层主要由Fe2B组成,另有少量含硼合金渗碳体,渗硼后材料耐磨性提高8倍以上,且具有一定冲击韧度,渗硼后进行高温淬火回火能显著提高冲韦韧度。  相似文献   

9.
用高能等离子束在常压下快速挪描涂敷多元渗硼膏剂的45钢管内表面,可实现多元渗硼及自激淬火,获得多元渗硼复合硬化层。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对硬化层的成分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剂中所含硼、硅、3种元素以不同深化度渗入了材料内部,硬化层为隐针马多体及硼硅化合物。检测结果表明,硬化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及鸽蝗硬度制度,耐生和耐蚀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45钢低温渗硼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45钢低温渗硼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氏温渗硼层通常呈针状,在渗硼层前沿没有如高温渗硼那样的晶粒粗大的伪共析或过共析组织的过渡区,而只有一个相对较窄的富碳区,低温渗硼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较高温渗硼层有所提高,而其脆性却有所降低。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块粒状硼化物层,其耐磨性低于针状渗硼层,而其耐蚀性却优于针状渗硼层。  相似文献   

11.
Cr12MoV钢渗硼工艺及渗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出Cr12MoV钢最佳的渗硼工艺参数为950℃×5 h及最佳的稀土加入量为0.3wt%。与普通工艺的渗硼层相比,优化的渗硼层较厚且致密,疏松和空洞减少,硬度压痕完整,渗层脆性较低,渗层前沿较齐整。经X-ray衍射分析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B、Fe2B、(Fe、Cr)3C、(Cr、Fe)7C3组成。经优化渗硼后再经970℃淬火、200℃回火处理后,其渗层耐磨性比优化渗硼层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2.
渗硼是现代化学热处理方法之一。零件经渗硼后具有高的硬度(HV1200~2000)、高的耐磨性和好的红硬性(800℃以下)、在70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在无机酸(除硝酸外)、有机酸及碱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抗蚀性以及高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3.
45钢高、低温硼稀土粉末共渗层组织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对45钢进行高、低温硼稀土粉末共渗处理,分析测试了共渗层的组织、厚度及显微硬度,并对试样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脆性等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低温共渗层比高温共渗层致密,疏松、孔洞少,耐蚀性与早期耐磨性优于高温共渗层;高温共渗层的脆性小于低温共渗层,且渗层厚、硬度高。  相似文献   

14.
45钢渗硼工艺对渗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渗硼温度、保温时间和渗硼剂配方对45钢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下,渗硼层组织致密,硼化物呈针齿状楔入基体,与基体结合牢固;渗硼层厚度随渗硼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比而言,温度对渗硼层厚度的影响大于时间的影响;渗硼层中FeB相使表面硬度显著提高:渗硼层抗盐酸、硫酸、氢氧化钠腐蚀性优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膏剂渗硼工艺对AISI 410钢进行表面强化,分析了渗硼层的组织形貌,并测试了其硬度、耐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硼层主要由FeB、Fe2B相组成,渗硼层/母材的结合界面较平坦;渗硼层外渗区硬度达1400 HV0.5以上,内渗区硬度达1100 HV0.5以上;渗硼处理后试样表面摩擦因数和截面磨痕面积显著减小,耐磨损性能得到改善;在电化学腐蚀试验中,渗硼试样自腐蚀电位大于母材试样、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于母材试样,说明渗硼处理降低了AISI 410钢表面的腐蚀倾向,其表面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45钢进行粉末硼铝共渗,分析了共渗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研究了渗剂硼、铝含量对渗层厚度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残余应力及各项基本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渗剂成分,可以控制共渗层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优于渗硼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钢的粉末硼铝失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块粒状低温渗硼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固体渗硼时,渗硼层通常呈梳齿状特性,整齐,致密,疏松孔洞少。但在渗硼剂中如添加过多的铵盐和硫脲作为复合催化剂时,容易出现所谓的“块粒状”组织,此组织中有多较多的疏松孔洞和黑色组织。  相似文献   

19.
20CrMo钢表面固体渗硼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温度和时间对20CrMo钢表面进行了固体渗硼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渗层横断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渗层的相结构,显微硬度计测试渗层的硬度分布,并对基体及渗层进行快速磨损试验及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渗硼层厚度均匀,主要由FeB和Fe2B两相组成,且渗层显微硬度值最高达1 090 HV0.1,有很高的耐磨及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0.
稀土对45钢渗硼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研究了稀土对45钢渗硼层组织和性能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稀土一硼共渗层的组织、显微硬度、脆性、耐磨性比单一渗硼层明显改善,尤其是耐磨性显著提高,稀土元素(La)在渗层中呈不均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