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应用,以浙南蓝夹缬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浙南蓝夹缬图案、用色及工艺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结合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当今设计作品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浙南蓝夹缬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应用方式,表现为蓝夹缬图案和工艺技术的创新,并结合当今针织产品的种类、特征以及消费者审美喜好展开创新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浙南蓝夹缬工艺繁复精湛,图案饱满对称,用色自然率真,其图案造型、用色以及工艺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既可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蓝夹缬传统染织艺术,提高蓝夹缬的市场价值,又能设计创造出别具民族风格的服饰品。  相似文献   

2.
崔荣荣  陈宏蕊  王志成 《丝绸》2020,57(1):81-86
针对中国传统民间蓝印花布中的灰缬蓝印工艺,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大量传世实物资料,从工艺、艺术和文化内涵等角度,对灰缬蓝印的制作工序、工艺特征及其蕴含的造物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考析。文章指出传统灰缬蓝印中“断刀”的核心工艺及在防染材料及用法上的独特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考析这些工艺特征的形成是受传统民间“致用为本”“因材施艺”和“器以载道”造物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灰缬蓝印工艺特征和造物思想的解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蓝印花布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为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读浙南蓝夹缬的图案题材,与现代文化内涵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视角审美的新蓝夹缬图案。浙南蓝夹缬的创新设计,遵循题材、构图方面的设计原则,拓展了浙南蓝夹缬应用的产品品类,以其呈现的内涵精髓与现代社会审美风尚,推动新蓝夹缬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4.
蓝夹缬是浙南民间传统印染图案,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最能体现出民族气质。文章针对传统蓝夹缬元素在针织毛衫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蓝夹缬原材料、图案、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并与针织毛衫服装的特点结合,进行创新性借鉴应用。从传统针织毛衫设计中体现相应的设计元素,提炼传统民族元素,突出现代针织毛衫设计的时代特点,在共性中寻求设计个性,使得针织毛衫品牌设计更具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独特的色彩对比关系、纹样特点及其生产工艺,探讨了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审美特征及其蕴含的传统造物思想。指出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色彩沉着古雅,给人以清新之美;纹样富有节奏感和秩序美,题材丰富而独特;制作工艺巧妙,以少胜多。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致用利人""材美工巧"及"器以载道"等齐鲁古代造物思想的影响。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独特的审美特征及其承载的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仍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卫艺林  邓可卉 《纺织学报》2021,42(5):204-204
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南蓝夹缬。浙南蓝夹缬是瓯越地区特有的、海洋文明和中原文明交汇融合而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辉煌绚烂的盛唐夹缬的余绪和回声。本作品汲取了浙南蓝夹缬的图案元素和色彩元素,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将面料堆积叠加形成高雅、简约、精美的造型效果。同时采用灰蓝色系,表现出理性、温和、低调的色彩感,有着儒文化的简洁素雅之美。  相似文献   

7.
刘蒙  周玉 《丝网印刷》2023,(22):48-50
通过研究蓝夹缬的艺术造型和纹样图案特色,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饰空间设计,探究蓝夹缬艺术与室内装饰设计之间的关系,融入室内陈设创新设计中,为传统蓝夹缬艺术的传承提供可借鉴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徐铭 《印染》2023,(9):103-104
<正>蓝夹缬技艺是一门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其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闻名于世。蓝夹缬技艺利用丝线和细线编制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常用于制作装饰品、礼品和服饰。蓝夹缬技艺在唐朝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当时备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被广泛用于宫殿装饰、家具和服装,唐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蓝夹缬技艺的记载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蓝夹缬是中国传统印染布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现通过对蓝夹缬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探讨蓝夹缬的由来、染色技术和发展前景,为蓝夹缬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17,(4)
针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特征的问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纺织品考古的研究方法,从工艺和文化的角度,以辽代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为研究样本,对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图案的特征与夹缬工艺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的特征与木版印刷法、丝漏印刷法、夹缬工艺的比较分析,确定其为夹缬工艺所为;其次,提出可以运用半版加片法实现南无释迦牟尼佛夹缬绢左右两端汉字字型一致的假设;最后,分析造成唐宋时期夹缬织物中文字纹样罕见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夹缬织物的用途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二是对折夹染的工艺特征限制了文字纹样在其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雪梵 《西部皮革》2022,(21):128-130+1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潮流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方面面。作为温州传统的蓝夹缬印染技艺,受到了市场巨大的冲击与考验。蓝夹缬存在着产品缺乏市场、专业手工艺人断层、产品无法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等问题,因此,深入探究蓝夹缬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使二者完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蓝夹缬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既能提高温州蓝夹缬的实际应用价值,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正>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扎染,显得珠联璧合又相谐成趣。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这种古老的纺织品印染工艺,民间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资治通鉴备注》详细地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  相似文献   

13.
蓝夹缬印染技术是我国保留以及传承下来的最为古老的纺织物印染技法之一,将其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否引领"复古风",值得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史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桐乡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藏蓝印花布进行探究,同时拜访浙江桐乡蓝印花布传承人,从蓝印花布的起源、发展、工艺制作、纹样艺术等方面总结技艺特征。得出: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选用纯棉面料作底布、天然植物染料为染剂,其在织造印染工艺与图案审美上具有民俗文化艺术的共性。浙江民间传统蓝印花布淳朴的纹样、古朴典雅的色彩和寓意多样的丰富图案承载着的独特的技艺特征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蔡光洁 《丝绸》2005,(3):46-47,51
本体实而花萼振,看似简单而普通的民间艺术,却包含着非常讲究的图案形式与特殊的意义。文章从格律与自由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民间染缬图案所呈现的外观造型图式及其含义,从内外两方面结合来阐释民间图案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民间传统图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传承至今。在当今国际化与本土观相融合的艺术设计浪潮中,挖掘民间传统图案中的艺术思维与视觉语汇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思维表达与视觉语汇表现,提取出中国式思维表达方式:圜道观之表现、阴阳观之表现、意象观之表现;解读出民间传统图案视觉语汇中的审美规律:喜"圆"、喜"中"、喜"对"。  相似文献   

17.
吕轩  崔荣荣 《丝绸》2024,(3):11-19
传统民间改制型儿童斗篷是利用成人旧衣物改制而成的童装之一。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和笔者田野考察拍摄的改制型儿童斗篷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其改制背景、工艺痕迹、服装结构来推演旧衣物来源,并通过复原马面裙、女褂改制成儿童斗篷的过程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民间制作者通常首选布料面积大、绣花精致具有装饰性的传统民间服饰作为改制材料,其次是其他家纺产品;其设计特征表现为色彩选择以祈福为目的,图案重组以满足显露需求为重点,细节装饰以搭配主体为基准,改制遵循“以大化小”“翻旧为新”“美化传承”的原则。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艰苦朴素品质、祈福观念、民间造物智慧。  相似文献   

18.
夹缬     
赵丰 《丝绸》1991,(Z1)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缬的名义,夹缬艺术的源流、夹缬花版及夹缬的制作工艺作了明确的叙述,而且认为,夹缬在现代仍有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亚地区出土的古代印染遗存的研究,探析东亚不同区域手工印染图案的特点。比较研究现当代染缬艺术与传统手工印染技艺,探讨现代染缬的发展趋势及可应用的方向。重点研究现代染缬艺术中图案的创新性及适用性,为染缬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探索新途径和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整理、实地考察以及实物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历史时期民间蓝印花布防染和制靛技艺进行梳理,分析了桐乡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的发展状况;运用类比法,从艺术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对桐乡民间蓝印花布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研究指出:桐乡民间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色彩清新秀丽;纹样纤巧隽秀,主次清晰;工艺精细,制作精巧,其独特制作技艺和艺术形式是"自然生态观"、"世俗审美观"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