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莹瑛 《丝绸》1993,(11):17-19
将涤纶纤维进行不同收缩率,不同纤度,不同孔形的三异化设计,就能赋于织物特殊的外观和手感。三异纤维是理想的仿真丝纤维。文中对三异纤维的工艺路线进行了探讨,认为采用收缩性不同的两种涤纶切片,利用双螺杆复合纺丝技术生产出总纤度小于111dtex的三异纤维的工艺路线是先进的。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涤纶有光三叶异形丝,是生产仿真丝织物的原料。其织物具有光泽柔和、手感丰满、染色色泽鲜艳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几年来,随着丝绸工业的发展,涤纶有光异形丝已成为市场的紧俏产品。因此,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3.
纺丝工艺及截面形状对异形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截面异形化可以克服圆形截面纤维的某些缺点,赋予织物优良的性能和用途.文章从喷丝孔形状、纺丝液性质、纺丝工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纤维截面、纤维性能及纤维用途的影响,并以几种典型异形纤维为例阐述了不同截面纤维的用途,指出异形纤维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一种差别化纤维.  相似文献   

4.
涤纶仿真丝绸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纶仿真丝绸发展经历了:以三角形或三叶异形丝仿真丝的光泽和悬重性的第一代;以异收缩混纤、卷曲结构仿蚕丝的丰满感、悬垂感的第二代;以空气网络、非均匀牵伸和复合假捻仿绢丝自然纤度不匀和滑爽感的第三代;以超细纤维、三花瓣截面、不规则截面全面地仿真丝绸风格的第四代,至今为至第五代仿真产品。可根据织物最终风格开发出新的高聚物,多段高收缩聚合物,并着重介绍亲后代涤纶仿真的特征及其在碱处理、染色和整理等方面的技  相似文献   

5.
《丝绸》1979,(4)
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纺制的涤纶三叶、三角中空、六叶、双十字形等异形长丝,由上海丝绸试样厂织造成柔双绫、柔双绉、合双绉、乔绉及齐放绉,再由我厂进行仿真丝加工的试验。兹将初步试验的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据资料介绍,涤纶织物要使手感和光泽等与真丝织物相似,除必须纺制与真丝截面近似的异形长丝外,还必须用烧碱进行予处理,使纤维表面发生不均匀的溶蚀现象,让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开发了一种舒适型涤纶仿真丝纤维。通过正八角星形结构可提高纤维的吸湿快干性能,在纤维皮层添加成孔材料,可使纤维表面光泽柔和。为使成孔材料在纤维皮层均匀分布,文章采用共混造粒技术,纤维芯层则采用圆形涤纶,提高了复合纤维的可纺性及强度,为开发仿真丝纤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陈荣圻 《印染》1995,21(2):31-35
二、防拔染印花 防拔染印花产品大多为高附加值或精品织物,超细涤纶纤维织物的防拔染印花产品更是当代仿真丝产品的精华。在涤纶织物防拔染印花工艺的开发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超细纤维涤纶织物防拔染印花的工艺,本文就所涉及的分散染料进行探讨。 防染印花和拔染印花传统上是两种不同的工艺。防染印花是将色浆中含有一种能起化学防染的防染剂印到织物上,然后再罩印或染地色。在地色发色过程中,防染剂可以防止染料的固着,以产生印花呈白色或有色,称为防白或色  相似文献   

8.
在聚酯废料生产三角异形涤纶短纤维过程中对影响纤维截面异形度的主要因素:喷丝孔截面形状,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后欠伸工艺参数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讨了涤纶原料差别化(单纤细旦化、截面异形化、纤维有光化、原丝变性化)、织物结构(捻度、组织、紧度)、织造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和后整理加工(碱减量作用及减量大小)等提高涤纶仿真丝的仿真效果、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浅谈碱减量     
岩泉 《丝绸》1990,(5):58-59
目前,国外涤纶仿真丝改性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是外观变形加工;第二代是单一碱减量处理;第三代是中空、异形截面丝跟假捻加工和减量加工相结合;第四代是各种细旦、混纤、复合技术与减量加工相结合。在诸多仿真丝技术中,碱减量只是其中之一。国外碱减量技术发展至今已有近三十年历史,现在涤纶仿真丝织物的外表和内在性能,已和真丝织物十分相近,几乎难辨真假,尤其在光泽、手感、悬垂性等方面完全能够  相似文献   

11.
涤纶仿真丝品种的设计步骤与其他产品设计一样,要从产品用途和要求着手,确定产品的质地及组织结构,选定经纬原料的规格、捻度、捻向,确定织物的紧度与经纬密度,确定门幅、织缩、捻度、染缩、损丝等。涤纶仿真丝产品的设计必须以向真丝绸的外观效应及服用性能等方面靠拔为目标。现将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叙述如下:一、原料的选用仿真丝原料的使用应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和产品类型考虑单纤维的纤度、截面形状及异形、复合等因素。1、纳乔类产品此类产品经纬都要加中捻或强捻,而细旦、圆形截面最为合适。因细旦丝能改善织物手感的柔软性,圆…  相似文献   

12.
一、国外涤纶仿真丝织物的开发情况国外早在60年代即开始了涤纶仿真丝织物的开发研究和生产,以日本最为积极,他们从三个方面进行开发研究:1.对纤维改性加工,扬长避短,求得更佳的服务效果;2.将真丝绸的组织结构移植到涤纶织物的织造上去,即从织物的组织结构上仿真丝绸,如仿乔其和仿双绉等;3.对坯绸进行碱减量处理,最终制成仿真丝绸织物。目前涤纶仿真丝技术已日  相似文献   

13.
探讨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以十字形截面涤纶短纤维为外包纤维,以三角形、十字形、一字形、波浪形截面涤纶长丝为芯纱制备了4种包芯纱及其织物;以十字形截面涤纶短纤和圆形截面涤纶短纤制备了涡流纱及其织物。测试分析了各纱线及其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波浪形截面涤纶包芯纱的长丝纵向沟槽小而多,其织物无论是吸湿性还是快干性都优于其他织物。认为:所开发的涡流纺异形截面涤纶包芯纱织物吸湿排汗性较好,可用于开发运动服、内衣等贴身织物。  相似文献   

14.
王素玲 《河南纺织科技》1998,19(4):25-26,29
介绍了三种涤纶仿真生产品——高吸水涤纶丝,三叶异形丝,具有丝鸣效果的涤沦丝的仿真丝效应。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可使涤纶丝绸具有与真丝绸相似的特性,并且在一些服用性能方面还优于真丝绸,涤纶仿真丝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讨改性涤纶开发技术及应用。介绍了改性涤纶的改性途径,包括化学改性法、物理改性法、纺丝过程的改性方法和纺丝后道加工整理技术法。针对不同的加工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改性涤纶的生产方法、主要品种、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认为:多功能复合改性涤纶将是改性涤纶的发展方向,如将抗菌、远红外、防静电等多种功能性与截面异形相结合,开发导湿快干的功能性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6.
介绍桔瓣复合纤维的纺丝原理,并基于非剥离型桔瓣复合纤维生产工艺和颜色叠加原理提出一种制备桔瓣复合色纤维的方法,然后进行纤维色彩模拟分析和纺丝验证。结果表明:将三原色理论与桔瓣复合纤维纺丝工艺相结合,不仅能够灵活控制纤维的颜色,还能有效降低有色纤维的生产成本,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表观色深与纤维细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仲勋  邢建伟 《印染》1997,23(7):9-12,24
用三种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分别以不owf的用量上染异形截面DTY,圆形截面FDY超细涤纶长丝和常规涤纶长丝,对其表观色深和积分深度Integ值与纤维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其结论为,在相同的上染率情况下,超细纤维与常规纤维的表观色深或积分深度比在数值上接近于纤维比表面的反比值或这两种纤维细度比的平方根值,这种接近并非因表层染色引起,而系色度学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异形中空涤纶纤维针织布两种摇粒绒加工工艺流程,并探讨了不同摇粒绒加工工艺对异形中空涤纶纤维针织布厚度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异形中空涤纶纤维针织布与常规涤纶纤维针织布在常规摇粒绒加工后织物的厚度。从染色、加起毛剂、刷毛、梳毛、剪毛、摇粒、成品定形这几个方面阐述了异形中空涤纶纤维摇粒绒染整加工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异形中空涤纶纤维摇粒绒比常规涤纶纤维摇粒绒更保暖、更蓬松;预定形能显著提高异形中空涤纶纤维摇粒绒的蓬松性和轻柔性能;异形中空涤纶纤维摇粒绒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相应的工艺及参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添加有热传导改性粉体矿物质颗粒的凉爽涤纶纤维、十字截面涤纶纤维及普通涤纶纤维为原料,设计试制了3种规格相同、纤维种类不同的机织物,并对凉爽涤纶织物、十字截面涤纶织物及普通涤纶织物的导热性、透湿性、导湿性及散湿性等凉爽舒适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凉爽涤纶织物的导热系数、最大瞬时热流量值均大于十字截面涤纶织物和普通涤纶织物,表现出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十字截面涤纶织物的吸湿排汗效果最佳,说明纤维物理形态结构仍然是改善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轧工艺复合涤纶织物和静电纺聚偏四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开发具有防水性、透湿性、透气性的复合织物。探讨纺丝液中PVDF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PVDF纳米纤维膜形貌的影响,测试采用3种复合工艺制得的单层膜复合织物、单面双层膜复合织物和双面单层膜复合织物的瞬时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以及单层膜复合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纺丝液中PVDF的质量分数为23%、纺丝电压为15、16 kV时,可制得纤维直径为300~400 nm且粗细均匀的PVDF纳米纤维膜;单层膜复合织物、单面双层膜复合织物和双面单层膜复合织物的接触角分别为135.1°、142.4°和136.7°,8 min后接触角的降幅分别为5.40%、10.57%和10.31%;与涤纶织物原样相比,单层膜复合织物的透气率下降35.53%,透湿量下降6.93%,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