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时期的织物印刷,一般称其为“爽缬术”。夹缬术自西汉以来,历经东汉、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应用日广。其方法有二:一是“按照设计的图案,在木板或浸过油的硬纸上进行雕刻、镂空,制成漏版,然后将漏版放在织物之上,在镂空的地方涂刷染料或色浆,除去漏版,花纹便显现出来;二是按照设计图案,雕刻成两块完全相同的漏版,印刷时将织物夹在两块漏版之间再行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7,(2)
通过对浙南蓝夹缬历史渊源及其传承保护现状的分析,探讨浙南蓝夹缬的审美特征及其蕴藏在民间思想中的造物观念。指出浙南乐清蓝夹缬所具有的古雅朴素色彩、富有节奏旋律感的图案纹样、丰富内容的图案题材,以及制作工艺的巧妙,以少胜多之美。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蓝夹缬主要受"节用为本""致用利人"和"工巧载道"等古代民间造物思想的影响。浙南蓝夹缬所具有的独特美学特性及其民间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服装设计及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用两块雕刻成凹凸对称的花板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夹缬工艺.结合从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发现夹缬图案主题一类是采用盛唐及中唐时期的花卉题材,可以将其分为:连叶朵花纹、宝花纹、缠枝花纹三大类;另一类图案主题是动物题材,有马、鹿、格力芬、鸟禽等.马、鹿和格力芬都是丝绸之路上十分流行的题材,而雁、鸟等禽鸟类在唐代中期之后官服上比较常见,到晚唐期更加流行.团窠花卉和动物题材图案在敦煌夹缬上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应用,以浙南蓝夹缬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浙南蓝夹缬图案、用色及工艺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结合浙南蓝夹缬元素在当今设计作品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浙南蓝夹缬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应用方式,表现为蓝夹缬图案和工艺技术的创新,并结合当今针织产品的种类、特征以及消费者审美喜好展开创新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浙南蓝夹缬工艺繁复精湛,图案饱满对称,用色自然率真,其图案造型、用色以及工艺在现代女性针织产品中的创新,既可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蓝夹缬传统染织艺术,提高蓝夹缬的市场价值,又能设计创造出别具民族风格的服饰品。  相似文献   

5.
刘蒙  周玉 《丝网印刷》2023,(22):48-50
通过研究蓝夹缬的艺术造型和纹样图案特色,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饰空间设计,探究蓝夹缬艺术与室内装饰设计之间的关系,融入室内陈设创新设计中,为传统蓝夹缬艺术的传承提供可借鉴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版印刷源于我国夹缬印花法。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夹缬蜡染印花的方法,至隋朝大业年间出现了把绢丝网绷在框子上进行印花的工艺,成为最早的网版印刷术。我国现代网版印刷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其承印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纸张、织物,并且不论平面、曲面、厚薄均可进行网版印刷,故称“万能”印刷技术。网版印刷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轻工、电子、机械、汽车、纺织、化工、  相似文献   

7.
段玉洁  邓莉丽 《丝绸》2022,(4):135-145
本文以唐宋时期的经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图文互证、归纳对比等方法,对这一时期经帙形制、工艺和纹饰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进而分析其艺术特征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唐宋时期的经帙形制上分为有卷首与无卷首两种类型,工艺类别上分为竹编、织锦、缬染和刺绣四种.竹编类经帙选材优良,严谨工整;织锦类经帙富丽雅致,文质兼美;缬染及刺绣类经...  相似文献   

8.
徐铭 《印染》2023,(9):103-104
<正>蓝夹缬技艺是一门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其以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闻名于世。蓝夹缬技艺利用丝线和细线编制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花纹,常用于制作装饰品、礼品和服饰。蓝夹缬技艺在唐朝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当时备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被广泛用于宫殿装饰、家具和服装,唐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蓝夹缬技艺的记载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郭婷 《网印工业》2008,(1):37-39
(一)网版印刷的发展 孔板印刷和活字印刷一样,被世界公认为我国古代发明之一。网版印刷是从镂孔版发展而成的,它起源于秦汉时代的夹缬印花工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工作者发现,东汉时已有相当水平的夹缬蜡染产品了。这种工艺至隋代大业年间有了很大的飞跃,就是在印刷底部绷上丝网,从此夹缬印花工艺发展成为丝网印花。到了唐代,宫廷用衣裙已能用网印印上精美细致的蜂蝶图案了。从那时开始,网版印刷技术东渡日本、朝鲜,西传中东和欧洲,同时也把镂孔纸型版工艺传到了西方。  相似文献   

10.
王可 《丝绸》2023,(11):126-135
扎经染色织物的染织方式是染缬工艺研究中的一项特殊内容。文章以日本收藏的公元6—9世纪扎经染色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图像和实物等证据进行对比互证,对这一时期日本收藏的扎经染色织物纹样及其工艺所展现的艺术特征进行归纳,旨在分析其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藏公元6—9世纪扎经染色织物纹样题材丰富,不仅展现了东西方纹样风格及技术的沟通交流,还体现出其染织工艺在视觉上所形成的模糊效果与当时在日本所兴盛的密教有相符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1.
作品说明:作品运用中国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中的绞缬和蜡缬工艺进行设计。绞缬将织物打绞成结后进行浸染,形成晕色丰富的抽象几何图案;蜡缬运用苗族传统蝴蝶纹、鸟纹、花草纹和几何纹,符号化的纹样体现出特定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手工植物蓝染使作品呈现不同色调的蓝色,古老的印染技法随着时光展现出新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丝织品的发展,对其染色、印花的技术越来越精深,创新了印花工艺,称为缬(音协),包括夹缬、绞缬、蜡缬等染法,为我国印染技术做宝贵的贡献。夹缬是用两块图案花版将丝帛对折夹在两板中间,然后在镂空处涂刷染料或色浆,除去镂空版,对称花纹即可显示出来,技术最实用,逐渐流行于全国;绞缬是用线来扎束布帛成  相似文献   

13.
<正>扎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印染技术发展中,手工扎染的工艺被不断应用,因此传统古老的扎染工艺仍有极大的魅力。不同质感的新颖织物面料、清新自然的图案造型设计、独特的印染工艺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运用于现代扎染,显得珠联璧合又相谐成趣。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扎染这种古老的纺织品印染工艺,民间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资治通鉴备注》详细地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  相似文献   

14.
蓝津津  刘元风 《丝绸》2024,(4):114-127
地藏信仰在汉地兴起后,其造像形式逐渐脱离印度佛教原典,并在唐宋时期进一步中原化。在该时期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画中,绘有大量地藏菩萨图像,其所穿着的袈裟纹样丰富,色彩绮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针对目前刊录的英法藏唐宋时期敦煌遗画,以穿着绘有袈裟纹样的地藏菩萨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层袈裟、外层袈裟所绘袈裟纹样进行梳理,分为两类:袈裟沿用的常见纹样,如贴金菱形纹、同心圆联珠纹、团花纹;袈裟专属纹样,如云水纹与线迹纹。同时,对比同时期敦煌石窟中佛陀、弟子及地藏像所穿着袈裟的纹样,结合传世袈裟实物与出土的唐宋时期纺织品,从纹样内容、布局、工艺、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纹样分布及变化规律,可以一窥唐宋时期地藏信仰流变对其袈裟纹样的影响,并形成互证。  相似文献   

15.
夹缬     
赵丰 《丝绸》1991,(Z1)
夹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种染缬工艺之一,花纹具有独特的效果。但因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了它的流传,使其未能象绞缬(扎染)、蜡缬(蜡染)那样在后世得以广泛应用,今人已少有识其真面目者。文章根据历史资料、出土实物及民间调查结果,对夹缬的名义,夹缬艺术的源流、夹缬花版及夹缬的制作工艺作了明确的叙述,而且认为,夹缬在现代仍有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纺织业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汉唐时期是我国纺织品生产的极盛时期之一。从丝绸之路出土了大量实物。汉代织物出土以甘肃武威和新疆民丰为主,品种繁多,棉、毛、丝、麻俱全,织物的纹样题材丰富。当时民间织物,大量是麻葛。大宗的丝绸在官府手工业作坊生产。除官营织造外,也有少数高级手工业者织造丝织品销售。唐代织物出土以甘肃敦煌、新疆吐鲁番、巴楚三处为主,其中的晕裥锦、联珠纹锦、蜡缬、绞缬、夹缬等极其精美。在伊朗(古代安息国)、意大利(古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传统扎染工艺的工艺过程以及艺术特色,包括渗化、折皱(浮雕感)、线眼、弹性,并指出数码印花方式在羊绒织物印花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表明采用计算机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将传统扎染工艺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鹿胎缬、鱼子缬的理念、风格可以应用于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图案设计中,分析了设计的具体步骤以及设计后的应用效果.实践显示,这种将传统扎染与数码印花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羊绒织物图案的创作设计形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审美意识等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是文化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工艺制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尤其是陶瓷制造工艺,更是达到了中国制瓷史上的高峰。其陶瓷纹样的图案设计精美,特别是莲花纹样,更是宋代瓷器中不可或缺的纹样之一。分析了宋代陶瓷莲花纹样的发展和寓意,概述了该时期莲花纹样的形式特征,从莲花纹样的构图、装饰技法和图案组合探讨了宋代陶瓷莲花纹样形式美的具体表现,希望能对我国宋代陶瓷独特的装饰特征和莲花纹样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发掘。  相似文献   

19.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型版印花 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理事长宋育哲先生为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撰写的《孔版印花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发明》一文中说:“有些文献说,型版印刷源于秦汉(公元前220~公元8年)这是不正确的,(宋)高承著《事物纪元》第384页‘夹缬秦汉间始有’,指的夹缬印花术于秦汉时期出现。所谓夹缬,照字面解释,夹是从两方相对夹持,指夹版的操作,缬是印了花纹的丝织物。指印花的成品,夹缬即将丝织物夹在两块镂刻相同花纹的型版之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竹编纹样的工艺技法,选取"满天星花""百结连块""四角圆球花""十六八角花"等简单"硬板花"竹编纹样,将其运用到色织小提花织物的设计中。采用多臂小样机织造,织物具有规整的纹样特征,装饰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可行性。对比竹编制品和纺织品面料,竹编的编织纹样和织物组织图案有很多相通之处,将竹编纹样运用在小提花织物设计中,既可以丰富纺织品织物纹样素材,又提升了竹编工艺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