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静 《山西水利》2022,(1):35-37
文章结合潇河灌区农业用水管理模式、管理权限与运行方式、农业用水合作组织的运行情况等农业用水管理现状,提出了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的工程提升措施和管理改革措施。根据晋中市水利局落实2021年度改革面积、完成农业用水取水许可、水权分配、水价核定、用水户协会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工作要求,改革措施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67万hm2,水价管理达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盘山县制定了“运行成本水价、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进式加价、精准补贴、用水户协会管理、工程产权制度、农业水权分配”等政策,并补齐了计量设施短板,完善了灌区农田灌溉体系。改变了配套差、缺少用水计量和节水灌溉设施的局面,灌区实现了按方计量收费、“涝能排、旱能浇”的现代化标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水资源管理体制中,水权是管理的法律依据,水价是管理的手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是目的.通过对水价和水权理论的研究,从水价和水权的角度来考虑造成目前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水价及水权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生全 《中国水利》2006,(20):49-51
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是灌区水价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价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管理,解决末级渠系水费计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灌区水费管理、加快水费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兴电灌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实行终端水价的探索,收到了减员、增收、节水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山东省的部分县(市、区)及灌溉片区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水费定价、水权分配、灌溉计量自动化、灌溉节水改造等方面对县域水价综合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灌区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下一步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瑞 《山西水利科技》2023,(1):47-49+65
以潇河灌区为例,针对潇河灌区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的主要任务,并分析改革成效,为相似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本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措施包括: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农业水权分配、用水户协会的建设、末级渠系维修养护、现状农业水价核定、奖励机制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解决灌区水资源浪费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节水灌溉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灌区布设LoRa信息采集终端节点和流量传感器对水量进行监测;通过水权分配和水价改革实行阶梯水价,并配备刷卡取水装置对水费进行精准计量,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灌区信息中心软件平台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查询、统计等,实现灌区节水灌溉与自动监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远距离、低功耗和造价低等特点,将自动化灌溉与水价改革结合,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吉木萨尔县东大龙口灌区农业水权、农业水价状况,分析了农业水权、水价及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农民用水户协会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确定农业水权、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实施水权交易等综合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是灌区水价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管理,对于加强灌区水费管理、加快水费改革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兴电灌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调查研究,分析了末级渠系水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灌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1/4多,深入探讨国有大型灌区改革要点及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水价和水权入手,提出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水资源政策、管理体制的选择和投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工程水价核算及基于水权的水价调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程水价的构成,测算项目,计算方法,重点探讨了逐步结转成本法测算各环节水价的方法和步骤,即各供水环节的水价,包括上一环节的原水价格和工程本身的成本、费用、税金及利润;供水最终环节的水价,除包括上一环节的原水价格和工程本身的成本、费用、税金及利润外,还应包括水资源费。并阐述了因水权的配置引发的水价调整问题,分析了根据水权调整水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价改革是一项关系灌区群众利益和灌区生存发展的大事,是灌区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全面改革的组成部分,针对灌区当前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尽快建立起有利于农民节水减负、广大农民广泛参与管理的农业供水管理体制;建立起水价科学、收费规范的水价形成机制,使灌区逐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良性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3.
张志铭 《山西水利》2002,(Z2):46-47
建立由固定水价和浮动水价相结合的新水价体系,可以为灌区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使灌区发展步入良性运行轨道,促进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灌区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从西电灌区供水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供水收费现状及水费征收困难、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水价不一致、执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提出对现行水价进行改革,从而找到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水价管理、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峰辉 《陕西水利》2010,(5):164-164,163
农灌水价问题事关灌区农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宝鸡峡灌区近年来水价管理、改革实践,分析了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灌区水价改革的若干建议,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省物价局、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泾惠渠灌区以水价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强水价管理,完善水价执行监督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水价公示、终端水价、开票到户”三项水价管理基本制度,突出行业纠风工作,整顿收费秩序,稳步推进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改革,提高供水收费透明度,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灌区群众用水的不合理负担,身体力行地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文件精神,为确保灌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4年被省物价局和省水利厅授予“价格管理甲类单位”、“价格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灌区对于区域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对灌区水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灌区管理运行以及水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如何建立灌区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两部制水价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湖北漳河灌区农业水价改革调查资料,分析了灌区水价改革的实践效果及其成因。研究表明,两部制水价政策强化了农田灌溉中的水量限制,而忽视了在既定制度约束下农民对水利工程供水的理性需求和灌溉系统的有效供水能力的现实约束。在农业用水交易充满不确定性和水权制度尚未形成的现实条件下,水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农田水利投资的滞后性,导致农业两部制水价改革难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改善水资源分配效应的预期目标。因此,提出灌区两部制水价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交易合约化为核心的农业水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灌区管理中用水效率低、工程建管不完善、农业水价总体偏低等问题,利用“以电折水、以时折水”等方法,获取灌区重要节点水量,并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形成具有实时显示、查询、管理等功能的智慧灌区平台(GMS),进而提升灌区科学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以颍上县人民河灌区为例,对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农业水价改革专题模块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模块设计包括专题水价管理、灌溉定额、用水单位管理、用水量统计、水费征收管理等功能,分析了 GMS 在颍上县人民河灌区的应用成效,智慧灌区平台(GMS)的应用提升了灌区用水计量精准率和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南宁市六冬水库灌区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南宁市六冬水库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制定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措施,分析了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