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越剧服饰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越剧服饰程式性、象征性、地域性和写意性的特点。进而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越剧服饰创新设计应遵循其程式化、写意性的特点,并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互联网越剧服饰创新设计平台,为越剧服饰创新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四川茶文化是千百年来因历史、人文、地域、民俗、宗教等复杂背景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带有浓厚的巴蜀色彩。以保护、开发、传承四川茶文化为主旨,在保留四川茶文化艺术原有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从文化、艺术和设计的角度,将四川茶文化融入现代服饰设计,就如何挖掘四川茶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和内在韵味进行应用研究,探索四川茶文化的艺术创新模式。旨在为四川传统民间文化提供有效的传播载体,更好地保护四川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鲜活性。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各个行业,传统行业变得岌岌可危,急需创新与发展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存活。腾冲皮影作为整个西南地区的唯一一脉,滇西重要的民间艺术代表,在现代互联网传媒的冲击下,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的危机。为了让中华民族的瑰宝,世界的非物质遗产皮影得以传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腾冲皮影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创新性地将其与当下的"互联网+"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媒体,力图为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开辟一条涅槃之路。希望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处在困境中皮影提供一条发展之路,让我们民族文化发展的艺术之根和文化之源得以保留下去。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让赫哲族文化遗产在三江地区开发中得到有效的延伸和绽放.赫哲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以鱼皮为主要原材料.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全球大融合的趋势下,少数民族的服务在社会中的功能性开始逐渐的退化.从现代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蓝印花作为印染工艺的起源之一,在不断的发展中,由于传承人的缺失、创新的匮乏以及传播途径的狭隘,使得蓝印花技术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冲击。通过借助互联网+,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对蓝印花布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促进蓝印花印染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温馨 《纺织报告》2021,(2):51-52
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刺绣品为基础,探讨其在现代服饰中进行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方法和可行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记录了课程的理念、方法、流程、成果,并总结了对江陵楚墓丝织刺绣艺术进行研习与创新设计的心得。  相似文献   

7.
黑衣壮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黑衣壮族服饰文化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传统服饰文化正在不断流失,面临着失传的命运。如何进行黑衣壮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是现在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今"互联网+"雄厚的技术力量与超强的影响力,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本文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黑衣壮族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刺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受到大众喜爱,并在各种设计中都有广泛应用。手工刺绣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朝代的服饰设计,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将传统手工刺绣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给予了服装产品更多的艺术风格,为服装设计师在创作作品时提供了更多的艺术灵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审美与传统有着较大差异,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手工刺绣时,需将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在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手工刺绣的应用与传承。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手工刺绣与现代服饰设计的结合,探究在新时期艺术发展下,如何使传统手工刺绣在服饰设计中得到出色的应用与文化传承,进一步推动现代服饰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概括总结了服饰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情况,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此基础上结合各服饰品牌提出了时装产业背景下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马宏林  金憓 《西部皮革》2022,(6):118-120
香云纱是广东地区特有的面料,其染整工艺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香云纱由于其自身价格贵、色泽暗淡等特点目标群体一直定位在中老年群体.为了更好地推广、传承和保护香云纱,针对18~45周岁的年轻人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设计需求,并根据所调研的设计需求进行香云纱年轻化服饰产品的创新设计,拓宽香...  相似文献   

11.
漳缎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针对漳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工作较为艰难及应用较少的现状,将其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漳缎的绚烂风貌得以传承和发展。首先介绍了漳缎的起源、工艺特点和图案特点,分析其传承方式。其次在传统漳缎的基础上进行图案选择、色彩运用、刺绣等创新设计,将创新后的漳缎以新的方式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漳缎艺术,给漳缎注入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达到传承和再发展的目的。研究结果为漳缎的传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耀坤 《纺织报告》2020,(2):21-22,25
"草木染"是一种利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将植物的根、茎、叶、果、皮等通过煮汁对布料、纱线等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既是来自中国的传统工艺,也是饱含历史文化积淀古朴风味色彩的染色工艺技术。这种传统工艺是手艺人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染色技术的革新使草木染工艺成为濒危型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如何传承和提炼,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适合现代生活,而且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和发展价值的实用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草木染技艺的承载物-服饰品,以服饰为依托对草木染进行传承与创新有着较高的价值。文章从草木染服饰的应用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目前市场几类典型的草木染品牌案例作出分析,总结出草木染在服饰方面传承和创新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新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鲜见传统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传承方面的相关研究.以越剧服饰文化为载体,从色彩、纹样、样式、面料元素出发,对越剧服饰文化进行总结和梳理,运用CLO 3D软件,逼真还原虚拟再现越剧服饰.针对CLO 3D软件一体式服装模拟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服饰产品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适应这一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文化创意也将成为服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内容和服饰产品设计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关键。本文在思考"互联网+"、"文化创意+"对服饰产品设计推动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自我知识结构提升及教学方法的调整的路径,认为应该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着眼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特色为背景进行文化创造与创新,突出文化特色与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缺乏实践性及参与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堂可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差异化与开放性,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实践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可结合学情特点采取分层教育、多元化考核评价,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加大网络创业课程比重。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强,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财会人才。为此文章在分析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等不足,提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等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形式、内容以及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互联网金融既具有金融的实质,又兼具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将金融投资和融资服务快速便利地带给老百姓。技术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创新,弥补了传统银行的缺陷,同时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结合,两者相互合作,发挥出更大的优势。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发展状况和主要形式,以及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浪潮下所面临的冲击和影响;提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如何创新来化解目前较为被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