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针刺全炭纤维网胎无纬布整体结构预制体为骨架,经化学气相沉积(CVD)、树脂浸溃(RD固化致密及炭化、石墨化制得C/C复合材料。研究了粗糙层(RL)和树脂炭(RC)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L结构的C/C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好,稳定性较高,是用作飞机刹车材料的前提;采用CVD+RI制备且石墨化后的C/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摩擦磨损特性;CVD试样的密度较低时,摩擦系数较高,但磨损较大,较难形成完整的摩擦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轴向拉伸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温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断裂模式不同,且高温下的拉伸强度高于室温下的拉伸强度;以常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开孔率变大,室温及高温下的拉伸强度小于以高压炭化结束的C/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炭基体结构状态对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碳基体在C/C复合材料的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炭基体不同的结构状态往往对C/C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利用不同的原料和加工工艺制备出了三种具有不同炭基体的C/C复合材料,这三种碳基体分别是热解炭,沥青炭以及解热炭-树脂炭混合炭基体。对这三种材料多项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炭基体的结构状态如石墨化度,炭片层结构的取向度的不同对C/C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有显著的影响;基本趋势是C/C材料的石墨化度越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以及抗烧蚀性能越好,压缩强度越低。三种炭基体中沥青炭基体沿纤维轴向的取向度最低,其抗烧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4.
王洲  邓红兵  崔红  王坤杰  李晋 《炭素》2014,(2):34-38,31
CVI工艺参数对炭/炭(carbon/carbon,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密度分布和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以在保证致密化速率的同时获得密度均匀分布的C/C复合材料,本文讨论了AS/VR比值、碳源气体、碳源气体分压、沉积温度和气体滞留时间对C/C复合材料均匀致密化的影响及这几个工艺参数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轴棒法4D预制体、煤沥青为前驱体,经过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一炭化的致密工艺,制备出高密度轴棒法C/C复合材料。研究了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轴向室温、高温(2800℃)拉伸破坏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棒法C/C复合材料轴向增强体采用炭棒,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界面,即炭棒与基体的“间隙”,主要原因是炭棒内部结合较强和纤维、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引起的;间隙的存在,使得轴棒法C/C复合材料的轴向室温、高温拉伸破坏形式出现较大差异,室温拉伸由于界面结合强度弱而引起的炭棒完整的拔出,未起到纤维应有的增强作用;高温拉伸却由于受热膨胀,间隙愈合,界面结合变强,试样从有效部位断裂,纤维增强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开发C/C复合材料的工程化致密技术,以达到降低成本,拓展民用领域的目的。经过20多年的艰辛攻关,在快速化学气相渗透和新型液相浸渍炭化致密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拓展C/C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通过浸渍—炭化法制备二维C/C复合材料层叠板的工艺参数,分析了不同基体前驱体和增密次数对材料的密度、厚度和收缩率、体积电阻率和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断口分析。结果表明:选用残炭率较高的基体前驱体和适当的增密次数是制备低成本二维C/C复合材料层叠板的关键;相同纤维体积的层叠板基体炭含量越高,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单位体积含有炭纤维越多,纤维受损几率就越大,产生结构缺陷几率越高,导致电阻率增加,导电性能下降;本实验中二维C/C复合材料层叠板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层叠板的密度达到1.40g/cm^3以上,剪切强度为1.5MPa,断口呈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8.
魏博鑫  崔红  张晓虎 《炭素》2013,(2):19-2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韧性研究进展,归纳了影响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韧性的主要因素,即炭纤维、炭基体、界面和针刺工艺参数等,初步得到了提高材料拉伸性能和韧性的方法:提高针刺C/C材料拉伸性能的方法主要是提高纤维体积分数;提高针刺C/C材料韧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善致密工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3D C/Si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浸债裂解法(PIP)和均效化学气相渗透法(ICVI)混合工艺制备了3D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3DC/SiC复合材料中基体含量。孔隙分布特征与复合材料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体中CVI-SiC相对含量增加,开孔率增加,闭孔率减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抗氧化性能提高。孔隙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关系是由两种基体的特点、结构、致密化工艺及氧化机理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杨星  崔红  闫联生 《炭素》2007,(3):21-25
选用聚碳硅烷(PCS)为前驱体,对密度分别为1.34g/cm^3,1.52g/cm^3和1.62g/cm^3的针刺炭布C/C材料进行液相致密化处理,制得密度达1.75g/cm^3的C/C-SiC复合材料,并与密度为1.85g/cm^3的同结构高密度C/C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为1.34g/cm^3的C/C材料经过PCS致密化处理,在保持高密度C/C材料的弯曲强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体炭对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相同的工作制度下,基体炭(生石油焦)的热物理性质,机械 化学处理后的主要特征(粒径、比表面、含氧官能团),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基体炭源中,荆门生焦更适合作为无粘结剂C/C复合材料的基体炭。  相似文献   

12.
炭前驱体形态对C/C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塑性中间相沥青为黏结剂,短炭纤维.增强体,一步热压成型制备C/C导热复合材料.采用SEM和偏光显微镜观察等分析手段,研究了2∶1,2.5∶1和3∶1三种不同管径比对C/C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压模具空腔结构的改变可以引起炭前驱体挤出形态的变化,使得轴向基体炭有序生长与短炭纤维增强体呈现有序排列,其中间相液晶分子垂直和平行于模压压力方向均排列成纤维状长程有序结构,短切纤维呈现出与压力平行方向排布.当空腔管径比为3:1,轴向导热系数由86.2 W/(m·K)增大至115.5 W/(m· K),各向异性比由1.6减小为1.2.由此所得块体C/C复合材料具有显著的二维取向结构,轴径向导热系数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涂层工艺对C/C复合材料结构和弯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处理和包埋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MoSi2/SiC抗氧化涂层,对组织结构、界面、弯曲断口进行了显微观察,分析了氧化保护涂层及其工艺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在C/C复合材料表面生成涂层的同时,使基材内部的界面也被硅化;并且发现,热解炭基体比炭纤维更易与Si反应生成SiC。C/C复合材料经涂层工艺处理后,弯曲强度降低;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氧化是弯曲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纤维含量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炭纤维含量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炭纤维的体积分数小于8.3%时,随着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逐渐升高;之后,随着炭纤维的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逐渐下降,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断口特征为大量纤维拔出,其断裂过程为界面破坏所控制。  相似文献   

15.
酚醛炭基C/C复合滑板材料的催化石墨化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剂分散法在酚醛树脂浸渍剂中引入催化剂,采用多次液相浸渍-炭化增密和催化石墨化处理的方法,制备出密度为1.60g·cm^-3左右、石墨化度大于77%的酚醛炭基C/C复合材料。对比考察了催化剂的引入和催化剂种类对酚醛炭基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电阻率、抗折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酚醛炭基C/C复合材料用作受电弓滑板材料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硼酸或二茂铁等催化剂的引入可显著提高酚醛炭基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度,降低其电阻率和摩擦系数,改善其弯曲断裂韧性;添加硼酸催化剂的酚醛炭基C/C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抗折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德国纯炭整体滑板材料,可望用作高速电力机车的受电弓滑板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选择整体针刺毡为预制体,致密化工艺采用气相沉积(CVD),以天然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制备C/C刹车盘。其热解炭以粗糙体为主,摩擦曲线平稳,没有湿态衰减,沉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纯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含炭黑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和添加氯化铁的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的载流摩擦磨损实验,发现含炭黑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大,纯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次之,添加氯化铁的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小,并对3种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carbon/carbon (C/C) and carbon/carbon-silicon carbide (C/C-SiC) ceramic composite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ance decreases rapidly with an increase in frequency and it becomes constant above a frequency of 500 kHz, whereas the dissipation factor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C/C-SiC composites give higher value than C/C composit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icrocrac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